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一粮食问题的产生中国为一农业国,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非农业人口比例较小,正常情况下,粮食供需尚能协调。在抗战开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国统区并未产生粮食问题。抗战后方主要粮食市市场之一的成都市,在抗战爆发后的两年中,不但粮价稳定,且较抗战前略有下降。附表:成都市逐月米价指数(1937年7月—1939年8月)

  • 标签: 物价指数 粮食问题 国民党政府 市场 粮食供需 粮食政策
  • 简介:“保密”一词有两个义项:一是保守党和国家秘密,二是对某事项不扩大知悉范围。修志人员在编纂粮食志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许多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和粮食工作内部事项的文件、电报、函件、统计数字、书刊资料等,前者需要做好第一义项下的保密工

  • 标签: 粮食志 保密工作 文献资料 志书编纂
  • 简介:王新礼在《史志文萃》1989年第4期上撰文,对新编志书中粮食志内容的漏记与旁逸发表看法。1.把土地税征收写进粮食志,是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其实,它只能由税务志去记载,绝不能因它以征粮的形式出现、由粮食部门经办,就写入粮食志。2.粮油加工只能归属工业志,大部分粮食志都把它写了

  • 标签: 粮食部门 粮油加工 史志 文萃 漏记 商业志
  • 简介:第一条本规程依各战区粮食管理办法大纲第二条之规定制定之.第二条战时粮食管理处直隶于所在地战区司令长官部,掌理本区内军民粮食之调剂运销及储备以供给战时需要,防止资敌.第三条战时粮食管理处置处长一人,由战区司令长官选员充任并以战区内各省政府民政厅长兼任副处长,必要时并得设专任副处长一人.

  • 标签: 粮食管理 副处长 军事委员会 战区 管理办法 粮食价格
  • 简介:第一条为适应抗战需要,调剂粮食之供求,并防止资敌起见,各战区得设立战时粮食管理处处理之.第二条战时粮食管理处直隶于战区司令长官部,其组织规程由经济部、内政部、军政部商询后方勤务部意见,会同拟具呈由行政院转送军事委员会核定.

  • 标签: 粮食管理 粮食仓库 管理办法 战区 军事委员会 运输
  • 简介:统购统销是我国政府在1953年开始对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一直持续了32年之久,直到1985年改为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为止。它的实行对于建国初期城乡资本主义粮食工商业抢购粮食、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和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粮食购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 标签: 山西 粮食市场 统购统销政策 中国 经济管理体制
  • 简介:<正>清代安徽的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作物的生产占绝大比重。在粮食作物中,又以稻谷和小麦一直占主要地位,是安徽人民的主食,其他则有豆类、黍、稷、粟、高粱、薯类、玉米等杂粮,它们的种植面积虽然不能与稻麦相比,但在大多数地区同样是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标签: 粮食作物 物产 淮河以南 双季稻 种植面积 涡阳县
  • 简介:广东地处季风著称的亚洲东南缘,因其纬度低,深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之遍及境内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和山谷低地,“尤其是河流冲积的地区,位于江河海滨,水利既充足,土壤又肥沃,自更属理想的稻米种植区”。早在宋时,广州米已远销今浙江、福建等地。然而明中叶后,广东缺粮的迹象日趋显露,至清初,“东粤(广东)固多谷地也,然不能不仰资于西粤(广西)”,这与当时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和非生产性城镇人口的增加不无关系。

  • 标签: 广泛 东南 清初 理想 江河 形成
  • 简介:<正>1、陈诚致阎锡山等电(1946年5月1日)太原。阎长官百公并转刘总监:5365密。查前准共党请求以现驻豫鄂边境之共产军李先念部及粤境东江共产军纵队缺粮,请以华北粮食6万石与国军交换补给。为顾虑治安起见,业经决定,由军政、粮食两部各派代表一人,共党派代表一人,共同商讨办理。两次商讨结果:(一)华北粮食6万石,按当地市价的加运费计算价值,除以豫鄂边区及粤境共军需粮,本部已在广州垫款2亿元,在武汉垫款1亿元,另由粮食部在武汉垫款3亿元。总共6亿元折抵外,其余以法

  • 标签: 周恩来 华北 李先念 国共 北平 部队
  • 简介:明代中后期,华南地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海外的一些作物也逐渐传入华南。从有关资料来看,明代从海外引入华南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番薯和花生。这些作物的引进,是华南农业史上的大事,对华南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明化 华南 外来作物
  • 简介:<正>河北山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为各种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都有种植,清代以来玉米和番薯、马铃薯的引入与广泛传播,使河北山西粮食作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多样。

  • 标签: 粮食作物 地域分布 马铃薯 山西 清代以来 自然条件
  • 简介:<正>四川种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那时以荆、湖地区为中心的大溪文化,已发展到三峡地区。虽然在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实物稻,但从大溪文化已是比较成熟的以种植

  • 标签: 四川盆地 历史时期 唐宋 移民 道光 云南
  • 简介:案查本府前为应抗战需要节省粮食以维军糈民食,经以省民三字第六三七七五通令暂禁烧熬并分别呈报军事委员会及咨财政部备案在案.兹准财政部渝税六字第二四五号咨复节开:

  • 标签: 武昌市 湖北省 粮食 酿酒原料 军事委员会 县政府
  • 简介:查武汉粮食应有统制准备,前经饬据后方勤务部召集有关机关派员会议商讨据报决议,应备三个月民用粮食,其办法如下:一、武汉粮食之筹划已经成立武汉粮食调剂委员会,由汉口市吴市长为主任委员,三镇市民所需月约二十万石,现在市场商人所存尚有二十万石,可供一个月之用,市府应以奉拨农行专款

  • 标签: 国民政府 粮食统制 粮食调剂 市场商人 武汉市 粮食管理
  • 简介:时间:一九三八年七月五日下午三时地点:汉口市政府会议厅出席人:杨锦昱严立三(舒澄宇代)杨绵仲(费同泽代)郑家俊(孟仲敷代)黄文植(贺衡夫代)贺衡夫浦心雅南夔田克明魏季良黄云卿计锦章甘助予

  • 标签: 粮食调剂 武汉市 主任委员 总务组 汉口市 政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