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敦煌石室发现的敦煌卷子,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就拿敦煌写本的书写特点来说,如果说《切韵》系统可以上溯古音下推今音,那么,敦煌写本则可以上溯唐五代之前古籍传抄情况以及下推唐五代之后版本流传特征,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这里着重谈谈古代传抄书写中的乙字符号的演变情况。

  • 标签: 敦煌写本 《切韵》 古音 符号 书写 字符
  • 简介:<正>在人类历史上,宗教自产生之日起,就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其心理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出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宗教文化。壮族亦然。因此,研究壮族的宗教信仰,是深入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面貌及其内容的关键。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宗教。其宗教信仰主要是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来,逐步形成以巫教为主,兼收佛教和道教为一体和信仰多神的宗教信仰格局。巫教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神秘的内涵,至今在壮族民间仍有着广泛而

  • 标签: 壮族先民 剪纸 巫术 图案 几何纹 崖画
  • 简介:穿越符号的密林──读巴尔特的《神话集》于莉Resume:apartird'unelecturedesMythologies,ouvragepeuconnudupublic.chinoisparrapportauxautreslivresdeR.Bar...

  • 标签: 巴尔特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符号学规则 现代语言学 神话学 语言意义
  • 简介:笔者根据多年来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的高考试题,概括出标点符号考查的十个设误角度,这十个设误角度也是考生答题的易错点。希望本文能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一、概数中间加顿号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如:

  • 标签: 高考试题 问号 标点符号 倒装句 词语 重庆
  • 简介:只有认真研究、全面掌握标点符号被应用的历史状况才会更深刻地了解它的发展、变化和作用,才会更正确地应用它。蒙古文字标点符号同蒙古文字同时形成,约有近千年历史。使用蒙古文字标点符号的历史状况,是国内外蒙古语言学界有必要研究而从未研究的课题。研究使用蒙古文字标点符号的历史,对于促进蒙古文化文明程度,补充蒙古文字学基础理论使其系统化,完善蒙古文字学科体系,解决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和综合研究目前所能找到的文献资料的各种手抄本和各种版本,明确了使用蒙古文字标点符号的历史状况。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标点符号发展的时代特点和被应用的实际情况分为13-1

  • 标签: 点符号 蒙古文字 重叠式 16世纪 搠思吉斡节儿 《青史演义》
  • 简介:本文通过符号和数的分析,认为青海宗日舞蹈盆中的实心圆点代表的是太阳,锥立状人代表了古代的"九巫",他们在进行一种原始的迎日送日仪式,一年有两次和太阳有关的卜筮内容,叫做"十辉法".其中的连臂舞蹈为太阳舞,是后世连臂舞的最初意义和形态.这件舞蹈盆既是一部古代的巫书,也是历书,还是地理志,更是民俗志.

  • 标签: 青海 宗日文化 舞蹈纹彩陶盆 文化符号学 卜筮 连臂舞蹈
  • 简介:"家西番"人的民间灶神信仰呈现了藏民族传统习俗与汉式灶神观念融合为一体的特色.本文拟从"家西番"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意义入手,探索在民俗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家西番"民俗变异融合的规律,思考"家西番"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族群,如何实现族群的认同和加强自我主体性的意识.

  • 标签: 灶神 家西番 象征符号
  • 简介:本文以人类学符号象征理论。分别对凤冠的两大要素——凤和冠进行文化探源。分析了凤冠成为古代汉族女性至高身份象征的符号意义。

  • 标签: 古代 汉族 女性 凤冠 符号
  • 简介:本文认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是旅游体验,而旅游体验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旅游者对符号的解读,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纳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这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议题.为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和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比较薄弱,尤其就国内而言,旅游符号学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对旅游体验的关注也远远不够,迫切需要更多学者将目光投射到这两个领域当中来.

  • 标签: 旅游体验 符号 旅游符号学
  • 简介:<正>南湖位于余杭镇西南500米,东汉蓄天目万山之水成湖.近代因苔溪的疏浚,南湖遂渐干涸.1985年镇水产队在这里专营挖砂副业.1986年和1987年,在挖砂中陆续出土了100多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石器.积砂厚约1.5米,器物均在砂底发现,难以分清文化层次.根据遗物分析,较早的有属于马家浜文化的夹砂腰沿釜、牛鼻耳罐,还有少量骨角器,也有腹部附加一周堆纹的罐和鼎,数量较多的是良渚文化时期的黑陶器皿及石器.在60多件黑陶器中,刻有较明显陶文和符号的有5件.1、黑陶豆1件(86C3—347),豆盘呈椭圆形,侈口,豆柄,竹节状,有镂孔,喇叭形圈足,通高16.8、盘径19.3×12.3、圈足径11.7厘米,烧成后在盘面两端刻有复线“山”字形符号各一,盘中心刻有4个同心圆,似一个太阳外围带有一圈光环(见图一).这一符号与上海青浦西漾淀水井所出鸟纹尊上的图案基本一致,与山东莒县凌阳河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文字也有相似之处.盘面刻有文字的同类陶豆在1937年何天行先生所著《杭县良渚镇石器与黑陶》一书中曾有述及,何先生还记录了其中8个文字,有7个字在甲骨文中找到了同形字,其中3个与金文中同类字可以相对应,何氏认为黑陶文字为初期象形文,为古代越族文件的表现.

  • 标签: 刻划符号 马桥文化 黑陶器 余杭 良渚文化 形符
  • 简介:1977年1月至1980年7月,四川青川县城郊发掘了72座战国墓葬,出土陶器400多种,铜器58件,漆器177件,木牍2件,及竹木器等。其中2件木牍及一些漆器上有文字及符号。据四川省博物馆等《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四川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

  • 标签: 青川县 战国墓葬 漆器文字符号 历史文化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某些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呈现出符号化、时尚性、讲究身份象征等倾向,即所谓“符号性消费”。本文从“雅虎中国”网的一项调查入手,通过云南元阳梯田案例,证明这一现象在旅游消费行为中也客观存在。某些旅游者认为,旅游是一种时尚追求,选择到哪里旅游、怎样旅游,都能体现出人们对自己社会角色扮演的定位和评价,以及对自己地位区隔的认可和接受。这种“符号性消费”行为对旅游地的社会建构意义应该引起关注。

  • 标签: 旅游者 元阳哈尼梯田 符号性消费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