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司马墓志考证周铮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司马墓志一方,河南洛阳出土,长75.宽74.厚8.5厘米。志文33行,满行33字,有界格,楷书,间有行草:燕故魏州刺史司马公志铭承议郎守中书舍人赐绯鱼袋赵郡□华撰河内公温人司马氏讳,字工卿,唐开元天宝中受任中外...

  • 标签: 司马氏 墓志 颜真卿 《资治通鉴》 侍御史 旧唐书
  • 简介:吴江以水和桥著名。清康熙《吴江县志》称当时吴江的桥梁“以数千计”。至清末,有名可查的桥有503座。据1935年统计,吴江共有桥1194座,其中唐桥2座、宋桥8座、元桥11座、明桥114座、清桥409座、民国桥梁447座、年代不明者203座。后因战乱,许多桥梁被毁,至1985年文物普查尚存各类石桥260余座.

  • 标签: 吴江 叙事 虹桥 文物普查 桥梁
  • 简介:黄慎是一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职业画家,兼有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家之长。他从十四岁学画,画龄长达七十余年。他又是画史上为数不多的全能画家之一,于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笔墨所及,形神飞动。他又具有很强的开创精神,率先突破传统描法、皴法的局限,以草书笔法入画,别开生面,自创新格。他的精湛画艺和革新精神,迥迈时流,超轶前古,对后世画苑影响巨大而深远。他在清代雍乾间名满天下,备受推崇。他集画艺之大成,在画史上的地位恰如诗史上的杜甫。一九八七年纪念黄慎诞辰三百周年时,陈大羽教授在宁化县新建黄慎塑像的基座碑上题词称颂黄慎为“一代画圣”,可谓知言。黄慎对此赞词是当之无愧的。

  • 标签: 黄慎 画家 绘画艺术 绘画风格 文化素养
  • 简介:中国是个产玉而且崇拜玉的国度。自古而今名玉可谓不胜枚举。但最著名的则莫过于和氏璧。《后汉书·班固传》这样说:"和氏之璧,千载光。"关于它,二千多年来,流传了许多凄艳美丽的传说。《史记》、《韩非子》等典籍都有记载。但关于和氏璧,还令人颇对一个问题感兴趣:和氏璧到底出于何处呢?刘向《新序·杂事五》谓"荆人卞和"、"哭于荆山"。荆山即楚山,为大巴山余脉,呈东西走向。

  • 标签: 和氏璧 大巴山 荆山 韩非子 东西走向 后汉书
  • 简介:在文学、戏剧及绘画等文艺形式中经常出现化现象。这种手法是对前人文学艺术成果的借鉴与发展,在原有的成就基础上,巧妙地移花接木并赋予新意,往往达到青出于蓝而别开生面的效果。其中不乏自古以来脍炙人口的诗文名句,以下仅举几例。

  • 标签: 趣味 文艺形式 艺术成果 移花接木 诗文名句 人文学
  • 简介:土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勇敢,开拓奋进,民风淳朴,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土族中涌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名史册的功绩,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目光远大的土族先民、政治家阿柴

  • 标签: 名垂史册土族 土族历史名人
  • 简介:距当今时代最近、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曾留下大量的战争遗存。这些遗存或是记录了战争的过程与结局,或是反映了战争的苦难与创伤,或是为了缅怀死者,或是为了纪念胜利。其中一些战争遗存的内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标志着人类文明成就和社会进步的文化遗产无关,之所以仍将它们保存下来只是为了警示战争的残酷,从而让后人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

  • 标签: 考文垂 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信仰 月光奏鸣曲 社会进步 侵华日军
  • 简介:由于清代新疆较为特殊、复杂的社会环境,南北疆各钱局对铸造红钱的管理呈现出不十分严格的状况,进入流通领域的红钱呈现出不少乱象,比如“粗制滥造”、“缺笔少划”、“重量不一”等,而“谱厚重红钱”更是这种乱象的具体反映。

  • 标签: 红钱 厚重 社会环境 流通领域 清代
  • 简介:照现在人的说法,谢之光的路子有点"野"。辛亥革命爆发不久,谢之光就从浙江余姚来到上海谋生,14岁时师从周慕桥学习国画,继后又跟从张聿光、刘海粟学水粉、油画。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漂在上海滩的谢之光没有实力做职业画家,吃饭、住宿

  • 标签: 通脱 刘海粟 幽默 辛亥革命 专科学校 上海
  • 简介:是元武宗朝的尚书右丞相,也是“至大新政”中的核心人物,《新元史.传》等论着中对其族属及生平的介绍有不少谬误和隐漏之处,本文通过勾稽元代史籍中的散见资料,考证出他是蒙古人,世祖时期曾在江南地区担任高官,後因深度涉入至大末年的武、仁之争而被杀。同时本文还以等省臣的出身为切入点,对武宗朝尚书省的用人取向进行了探讨,指出过去认为武宗任人唯亲的看法并不客观。

  • 标签: 脱虎脱 元武宗 尚书省 至大新政
  • 简介:今年是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和谈终止70周年,当时的国民党执政者不顾全国人民和其政权内部众多有识之士的激烈反对,悍然发动内战,导致大量爱好和平的抗日将领对其系统失望,并纷纷认同和追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解放战争期间曾担任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的赵寿山将军,即是在1946年冬天由蒋介石体系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虚职引退后,经地下党接应护送最终到达延安、回到人民武装力量当中的。

  • 标签: 将军 人民解放军 南京 解放战争期间 抗战胜利后 国共和谈
  • 简介:中国古代汉人从'席地而坐'及坐姿以跪坐为主。转化为普遍使用椅、凳、杌及坐姿以脚高坐为主,是一个涉及到生活起居方式根本性交化的进程。本文的研究指出,中古汉人从席地而坐到普遍使用高足家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北宋末南宋初才基本完成;而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直至南宋末,仍有许多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坐'时期的坐姿,前期以跪坐为主,后期以盘坐为主。

  • 标签: 北宋末 南宋初 北宋前期 绳床 南宋末 正宰相
  • 简介: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道光皇帝曼宁下了一道谕令:“……上年十二月,逆裔张格尔,纠约布鲁特多人,欲乘岁除潜入卡伦。经长龄、杨芳分带官兵,探闻该逆向阿尔图什回庄前来,因被黑帽回子四百余人持械拦阻,旋即折窜出卡。杨芳带领官兵,连夜赶至卡外喀尔铁盖山内,追及贼尾,分路兜剿,立毙贼匪二百余人……,贼匪向山沟逃窜,我兵力追,剿毙三百余人,仅剩马贼三十余骑,拥护该逆上山。

  • 标签: 杨芳平 张格尔 清朝 中国 历史事件
  • 简介:唐代程逸墓志,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其书法价值。此志一反唐代楷书盛极、法度森严的常规,使用行楷,不论在书法上,还是在布局上,均属上品。

  • 标签: 唐程逸 墓志 书法 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