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明代家庭史作为中国家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颇具意义的研究成果,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明代家庭史的研究成果主要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本文试对近三十年来明代家庭史的研究成果从家庭结构与规模、婚姻与家庭关系、家庭经济、家庭生活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明代家庭史研究的特色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

  • 标签: 明代家庭史 近三十年 评述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馀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乃至惊叹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纷纷赞叹中国所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国人依然缺乏的“文明素质”却又往往为世人所诟病,而国人则一方面为中国近年来在硬件建设上的显著进步而感到高兴甚或骄傲,另一方面,又不免要为国家软件建设的滞后和国人“文明素质”的低下感到忧心和痛心。显然,“讲卫生”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不讲卫生”则无疑是国人“文明素质”缺失或低下的重要表现。华人“不讲卫生”这一标识或意象虽然在当今世界颇为流行,不过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一百多年前,随着国门的日渐打开与西方文明、观念的不断引入,就已逐步形成。

  • 标签: “现代性” 卫生建设 “现代” 反思 晚清 中国社会
  • 简介:形态各异的新型建筑构成了当代都市常见的景观,对都市建筑空间多重意义的解读使空间研究从地理步入人文。现代空间理论的发展与都市建筑关系紧密,许多建筑不仅承担着使用功能,还是空间理论的对象和实践场所。梳理现代空间研究的理论发展脉络,辨析其间的传承及相互影响,对应北京都市空间案例进行研究,有益于探索空间理论与当代建筑的互动。挖掘其文化意味。

  • 标签: 都市 建筑 空间研究
  • 简介:《布洛陀经诗》不仅是壮族麽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经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布洛陀经诗 家庭伦理 祭神解冤…
  • 简介:最近,一则有关“女医生为子找干净空气”的新闻引起关注。这位母亲为帮助患有哮喘的孩子找一个有自然、清洁的空气的环境,十多年来执着地南迁北徙,从长沙搬到沈阳,再到广州,

  • 标签: 孟母三迁 现代 空气 孩子
  • 简介: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足4000年,我们最发达的是史官文化.到清史就有二十五史。从春秋到清末,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整个历史进程充满着破坏力,中国历史上被人记住的往往是破坏性的人物.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 标签: 现代中国 历史进程 文字记载 二十五史 史官文化 中国历史
  • 简介:1996年杨瀚生起在台湾为祖父杨虎城平反的念头,并在2005年付诸行动,他的作为虽然掀起舆论热潮.甚至引起时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注意.但终究没有下文。笔者曾在台北国民党党史馆采访馆长邵铭煌.他提到杨瀚还专门与他讨论过这个问题。邵铭煌的立场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认定将领杀死领袖随从,并将领袖扣押的行为是合法的。让国民党为杨虎城在西安事变的行动平反,根本不可能。

  • 标签: 西安事变 现代历史 中国 国民党 杨虎城 马英九
  • 简介:对越南的诗歌来说,白居易《琵琶行》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在越南人精通汉学的时代,很多著名诗人直接接受其文本的影响,诗人阮攸的《龙城琴者歌》甚至称得上是"越南版琵琶行"。新学时代,越南的官方语言前后为法语、英语、越南语,就不断出现各种翻译版。越南"新诗"运动兴起时,在诗歌里,直接或间接都能找出《琵琶行》中的"月-琴-水"的意象。《琵琶行》在越南的诗歌里,无所不在,充分体现出作品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 标签: 《琵琶行》 白居易 影响 越南近现代文学
  • 简介:“五四”时期的民间童话研究与西方浪漫主义学者对民间的发现一样,其学术旨趣都在于寻找民族精神的源泉与现代意义上的新人新文化。西方通过民间性的建构与民间童话的改写而形成了作为现代性核心的个性话语;周作人、赵景深等则更为相信民间想象的自由真实性与艺术价值,因此在童话编写方面主张忠实记录的原则,并将童话纳入“人的文学”与“儿童的文学”,以期促成“个性的文学”与“完成的个人”。

  • 标签: 童话 民俗学 现代性 个性
  • 简介:陶飞亚教授将文献材料与田野调查、口述史的资料相结合,详细描述了耶稣家庭建立、扩展、兴盛以至终结的历史全貌,深入分析了耶稣家庭内在的生存与体制困境及终结的原因等,并敏锐地捕捉到其历史的本质——基督教乌托邦的中国呈现。

  • 标签: 耶稣家庭 基督教 乌托邦 民国
  • 简介:在各种壁挂门类中,编结壁挂是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具有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是特殊审美感受。它特有的材质、肌理与极富个性的表现力更为现代人所喜欢,也值得艺术家去探索,去开拓。

  • 标签: 编结壁挂 审美感受 形式特征
  • 简介:志书是“官书”.是“一地之百科全书”。在古代。地方官走马上任必先求教于当地志书。在当时资信传播不发达、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低下、社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志书的资政作用尤其显著。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近代西方统计学的传人.利用统计学的各种方法能比较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地发展状况.因而统计学越来越多地融人到志书和年鉴中。地方志是“一方全史”,按照“横列百科,纵述始末”的体例来看,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历史积淀和走向上都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地方志资源更是个庞大的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 标签: 资源开发利用 传播手段 地方志 现代 统计学 百科全书
  • 简介: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一书的出版与1970年代以来美国汉学社会史研究兴起的风气密切相关,作者一方面发展了日本学者士族个案研究的传统,另一方面化用西方社会学理论,并较为充分地利用了考古报告、墓志等出土资料,试图通过家族的个案研究,突破王朝史的框架,展现秦汉至隋唐中国社会的变迁。尽管该书在理论预设、史料运用等方面尚有商榷的余地,但在当时无疑是一部“预流”之作,并在中、日两国学界都引起了反响。本文借助对该书的讨论,回顾了三十余年来中文世界士族研究的演进脉络,分析得失,进而展望士族研究重新出发的前景与可能。

  • 标签: 伊沛霞 贵族 博陵崔氏 学术史
  • 简介:创设于山东登州(今蓬莱市)的文会馆,是清末诞生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关于这所大学的诸多重要史事,学界认定至今颇多歧异。究其成因,或囿于史料,或解读史料有误,不察西学大传播之际中西文化冲撞、交会造成的纪时方法及某些概念、称谓等的表述差异和历史性区别。明了、解读清末民初一些史料时易常犯的错误,清楚认知西学大传播、社会急剧转型期中西文化冲撞融会过程中的某些文化特征,审慎解读史料,严格历史名词的历史性,或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

  • 标签: 文会馆名称 主管称谓 改名时间 创办原因 第一所现代大学
  • 简介:浙江绍兴平水,距绍兴城南15公里,驱车15分钟即可到达。平水镇,从人文地理的眼光来看,有一山一溪一寺一茶闻名于世,1880年,诗人刘大白诞生于此。公元2012年秋,笔者和友人在他平水的故居前流连拍照,用越语与乡人攀谈,有一搭没一搭的,无情节可言,却也有乡音无改鬓毛衰之小感觉。在这个诗意严重稀缺的年代里,那破败的老屋,停滞的光影以及菜地里的几只蝴蝶,都让我觉得时间这杯黄酒,浓得像故乡这两个字,让人想起来都觉得无比的惆怅。

  • 标签: 现代诗人 诗魂 寂寞 死后 生前 浙江绍兴
  • 简介: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之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家庭,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组织载体,其教育意义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中处于启蒙、基础性地位,具有积极意义。国家、一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应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 标签: 家庭教育 新疆民族 民间传统文化 非遗保护
  • 简介:序言经过清朝近300年的分割统治,蒙古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曾因频繁的移动而有着与蒙古社会的各部族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交流、接触可能性的开放式的蒙古社会,却被封闭在以旗为单位的有限的空间内,以至于变成了一个内向而封闭的社会。加之,以内蒙古地区为中心,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内地贫穷汉人农民的大量流入。

  • 标签: 社会史研究 蒙古社会 可能性 结构变动 近现代 19世纪中叶
  • 简介:劳动力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作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对指导劳动力市场调节、促进地方劳动力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劳动力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起源,认为其理论演变经历了由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到马克思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到近年来"文化、制度转向"的劳动力市场地理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地方化劳动力市场地理理论和实证研究领域,及其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对当前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和未来方向。与西方学术界相比,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尤其是文化、制度等因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劳动力地理学 文化制度转向 地方劳动力市场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