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1990年3月,河北省文物商店廊坊文物收购站征集到几件青花瓷碗。经故宫博物院耿宝昌先生鉴定,均系明末万历至崇祯年间景德镇民产品,现介绍如下:八仙寿字纹碗敞口,折沿,深腹,斜削宽圈足露胎无釉,有旋制痕迹和跳刀痕。胎体洁白,釉色白中泛青。碗心双圈内饰寿星骑鹤图案,(照1)内口边沿饰“落花流水”纹一周。外壁纹饰分为三层,口沿饰梅花一周,下腹近底部饰环套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由四组开光组成,每个开光内画两个八仙人物,地子用行草书写的寿字填空,俗称“满地装。”线条流畅生动,青花色泽淡雅明快。高10、口径22、足径9.3厘米。

  • 标签: 明代民窑青花 耿宝昌 文物商店 圈足 寿字纹 色白
  • 简介:崇祯年间社会动荡、战乱天灾不断,处在一个被人称作是“天崩地解”、“纲纪凌夷”的王朝末世。以往人们大多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瓷业生产肯定不会有大的发展与提高。但是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崇帧青花瓷器,特别是一些纪年青花瓷器证明,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尽管崇祯年间国力衰竭,朝廷已无暇顾及官窑瓷器生产,御窑厂几乎处于停烧状态,但青花瓷器生产,由于受国内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尚变化及官窑衰落诸多因素的影响;受国外殖民主义扩张及对外贸易扩大的影响;受制瓷原料及工艺改进的影响,反而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条件下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瓷胎配方、青花料提取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这种新的突破,主要

  • 标签: 青花瓷器 民窑 装饰艺术 《天工开物》 装饰题材 时代特征
  • 简介:扶余县、宁江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第二松花江、松花江、拉林河环抱县境,这里土质肥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草丰茂,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区域。近些年,随着基本建设的持续开展,在扶余县、宁江区境内沿江一带,经常有元、明、清时期器物出土,多数为瓷器,有碗、盘、罐、壶等多种器形,有青花、五彩、三彩、龙泉青瓷、珐华等多种釉色,品种多,数量大,瓷质优良,图案精美。有官窑器,也有窑器,其中窑器物占有大量比重。本文仅就近些年出土的部分明代青花碗辑录赏析。

  • 标签: 扶余县 吉林省 民窑 青花 出土 赏析
  • 简介:扶余县、宁江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第二松花江、松花江、拉林河环抱县境,这是土质肥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草丰茂,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区域。近些年,随着基本建设的持续开展,在扶余县、宁江区境内沿江一带,经常有元、明、清时期器物出土,多数为瓷器,

  • 标签: 扶余县 吉林 出土 赏析 青花 民窑
  • 简介:物质材料、生产方式、商品属性、产品定位、创作者与社会文化情境等多种力量共同成就了景德镇明代青花“线”与“线性”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最终风貌的形成。本文对绘制青花所使用的物质媒材(包括青花笔、青花料、泥坯、釉和器型)进行研究,并分析它们在其线条艺术特征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明代民窑青花 “线”艺术 线条特征 物质材料
  • 简介:本文将以馆内所藏的雷州和长沙、吉州、磁州窑藏品为研究对象,从最直观的器物的装饰工艺着手比较异同,进而探究其各自形成背景的异同,再探讨其各自的流通方向,尽可能全面对比这些褐彩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继而挖掘南北褐彩址之间的影响关系。

  • 标签: 雷州窑 长沙窑 吉州窑 磁州窑 比较
  • 简介:浙江上虞是越青瓷的主要产地。在历年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东汉至宋代的青瓷窑址350余处,它们大多分布在曹娥江中游两岸的山坡上,章镇区的联江、上浦这一带是址最密集的地方。1984年的文物普查中,我们在联江乡的黄蛇山和山发现了两处古址。为搞清址情况、器物种类及其它有关问题,笔者多次对这两处址进行调查考察,同时采集了许多标本,并对器物大致作了分类,进行综合整理,情况如下:

  • 标签: 古窑址 上虞窑 蛇山 联江乡 越窑 考古调查
  • 简介:瓷器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早、应用广泛、影响深刻的伟大发明之一,它渗透到了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 标签: 窑址 越窑 早期 浙江 人类历史 杰出贡献
  • 简介:湾的了解缘于《江苏文物古迹通览》,书载:“该镇始建于唐,清康熙七年(668)大地震后重建,为京杭大运河重要码头之一。古街青石铺就的小巷,纵横相连,总长达5000余米,沿街店铺多为晚清风格建筑,雕梁画栋、深宅大院随处可寻。

  • 标签: 京杭大运河 文物古迹 震后重建 码头
  • 简介:本文从文献和考古角度,认为宋代山东青州地区的“青州”和“青州白瓷器”是不存在的。

  • 标签: 青州窑 瓷器
  • 简介:<正>历史上的越分布在山阴、会稽(山阴、会稽今名绍兴市)、上虞、余姚等地,而上虞县生产的瓷器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质量最优,址之多全国居首,瓷器产品可谓风靡国内外.但把这些地方生产的瓷器统称为“越”器是否适合,本文试谈一点新的看法.一、我们1979年7月征集到一件青瓷粮罂瓶,高26、口径11.5、底径9厘米,盘口,筒颈、圆肩,口沿下至上腹粘接四鋬,矮圈

  • 标签: 越窑 青瓷 会稽 瓷器 元康 越州
  • 简介:乳光釉和窑变是钧的两大特点,蓝、红是钧瓷的两大瓷色,胎体不净、胎色不纯是钩资的两大缺憾。

  • 标签: 钧窑瓷
  • 简介:吉州极负盛誉,独步一时,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集南、北方各瓷窑之大成,善于学习,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色彩。吉州能烧各种类型瓷器,釉色全,纹饰精美工整、丰富多采,具有景德镇、磁州窑、耀州、定窑和建等瓷窑之特点,在中国陶瓷史上诚可谓独树一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吉州的丰富烧窑经验和技艺

  • 标签: 吉州窑 中国陶瓷史 磁州窑 耀州窑 黑釉瓷 白釉
  • 简介:如果说饮茶之道是人类高雅的文化,那么消美的茶具则可谓是这一文化的绚丽的光环。茶以其奇特的功效给人一种无可替代的享受,以至使它在人类历史上获得了与其他文化艺术并驾齐驱的地位。这就形成了今天所说的“茶文化”。所以,对饮茶历史及茶具的探讨与研究,是颇有意义的。一从茶说起茶(Camelliasinensis),为山茶科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至少已有数万年的生长历史。关于它的起源地,人们大多倾向于南方说,并以东南、中南为主。或以在云南勐海、贵州桐梓、四川南川等地发现的大茶树为依据,干脆认为茶的起源地

  • 标签: 越窑 起源地 越瓷 起茶 山茶科 《茶经》
  • 简介:梅县水车址的青釉瓷产品,是梅州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交融一体的有力见证,被评为“梅州民间国宝”。本文结合广东省博物馆、梅县区博物馆馆藏水车青瓷器和日常文博工作的体会,对梅县水车青瓷器做了一些思考,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梅县唐代水车与梅州、百越(粤)族、客家系的历史关系,将梅县水车的研究放在更宽阔的历史背景下作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梅县水车窑 出土器物 梅州“文化之乡” 客家民系
  • 简介:马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故名。马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洮河、大夏河和青海的湟水流域,它代表着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衔接地带农牧兼具,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文化形态。马家文化时期,人们广泛使用石器和骨器,并伴有大量的陶器。马家陶器有彩陶瓶、彩陶钵、彩陶盆、彩陶壶等,图案绚丽多彩。陶器底色以橙黄为主,表面打磨精细,常用

  • 标签: 马家窑文化 新石器时代 甘肃 彩陶 摹绘
  • 简介:<正>(一)概况岳州与长沙是湖南著名的古,而且长沙与岳州的关系十分密切,探讨长沙首先要从岳州入手。所以本文先从岳州谈起。岳州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1952年经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得知唐代的岳州址位于今岳阳地区的湘阴铁角咀一带,1972年,湖南省博物馆又在今湘阴县城关镇立新坪一带找到了岳州的早期址。1973年在铁角咀头山梨园一带也找到了岳的早期制品,其相对年代约相当汉末三国之际。而唐代岳州的主要场则位于铁角咀的白骨塔与滑里一带。宋元以来,湘阴的营田(今属汩罗)和乌龙咀一带继续

  • 标签: 长沙窑 省博物馆 青瓷窑 青瓷器 相对年代 源流
  • 简介:2016年4月,因当地政府进行新农村建设,在江西省吉安县吉州门岭址堆积东南发现一处业遗存。遗存出土瓷器的釉色种类较为丰富,有青白釉、白釉、酱黑釉、绿釉、黄釉、龙泉青釉等,器物造型多样,以烧造日常生活用器碗、盏、碟、枕等为大宗。从产品的釉色品种、组合,器物的造型、装饰、烧造特征分析,该场是一处北宋中晚期以烧遣青白釉和绿釉瓷器为主的综合性场。鉴于吉州是宋元时期以烧遣黑釉和彩绘瓷为主的综合性场,该遗存的发现,尤其是早期青白釉和绿釉瓷的发现,丰富了吉州的内容,对吉州发展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吉州窑 窑门岭窑址 宋元时期 青白釉 绿釉
  • 简介:磁村是中国古代山东地区重要的址之一,具与装烧工艺的研究对于了解址不同时期的产品及生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磁村具进行分类介绍,并分析了址各类装烧方法及其发展演变特点,认为,磁村由最初的具支烧向匣钵套烧、支圈覆烧演变,最终大量生产涩圈叠烧器物,其生产区域由北向南转变;该址具有的生产特点,与山东乃至河北、河南诸址关系密切。

  • 标签: 磁村窑 窑具 装烧工艺
  • 简介:酒的历史几乎是和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笔者曾去过西安半坡村遗址,在发掘的文物中,就有像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酉”字形状的罐子,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读的酒字写法。

  • 标签: 宜窑 巨型酒壶 中国 考古学 甲骨文 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