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早在光绪年间,有不少人对辫子已经产生厌恶而鼓动辫。但当时广州社会流行的粤讴(民歌)告诉我们,把长长的辫子去掉并非易事。清朝统治二百多年,民众本来对剃发蓄辫已成习惯。但鸦片战争爆发,西风东渐,尽管有先进人士明知蓄辫之陋弊,称之为"满洲辫",但莫说国人,即便是海外侨民也少有辫者。据说,第一个辫的人是旅日华侨冯镜如(冯自由父),时间为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接着是孙中山、陈少白在日本剪除辫子。冯自由说:"乙未(1895年),余随父居横滨,时年十四。一日,见有久未剃头之长衫客二人来访余父,谓有密事相谈,良久始出。后乃知来客为孙总理、陈少白。

  • 标签: “辫子” 故事 《马关条约》 光绪年间 鸦片战争 旅日华侨
  • 简介:民国初期的"辫运动"是始于南京临时政府的一项政令。非常有意思的是,最近发现了江苏省南通县(今通州市)"总司令长兼理民政长"在"民国元年五月",即1912年5月发布的"遵饬"辫的告示,再次证实了鲁迅关于"革命"之初辫子之真与假的描述,是多么逼真!告示首先转示了省都督令:据民政司称,民国成立,秩序大定。满清垂辫恶俗,应及早剪除。叠经本都督府通令在案。查近来通都大邑,于去辫一事,早已习为固然,见垂辫者引为奇辱;而穷乡僻壤,风气闭塞,未经剪去者亦间有之。官吏表率人民,商界开通较早,自应率先剪发以为之倡,而在各种学校职员、教员、学生人等,系地方众庶所观瞻,为风俗改良之先导,若复意存留恋,社会更何望一新?合再严切申令,

  • 标签: 剪辫运动 南京临时政府 民国初期 通州市 各种学校 告示
  • 简介:清末宣统年间,我在武昌陆军测绘学堂读书。除学习日常课程外,还偷看了一些革命书报,接触到孙中山先生的一些讲稿、文章,认识到非推翻清王朝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当时,大部分同学是“共进会”成员,我经王寿介绍,亦加入进去。其代表人物为方兴、甘绩熙、李诩东、朱次璋等人。同学们经常在校秘密传递革命信息,联络校外新军代表,积极策划起义。辛亥首义前夕,共进会在测绘学堂内掀起了一场辫子风潮。一天,下晚自习后,我和李翊东、戴维夏一起,准备了几把剪刀,在同学中倡议辫子,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赞成。剪去辫子就意味“背叛”清朝,有杀头的危险。但同学们无所畏惧,人人争先恐后喧哗不已。于是,我将一个铜脸盆翻过来,在底面上画了一

  • 标签: 剪辫 辛亥首义 共进会 测绘学 记大过 孙中山
  • 简介:马连喜,1937年出生,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第一届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他自幼受家庭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善于剪纸。他的剪纸广泛吸取中国南、北剪纸的艺术特点,博采众长,继承创新,在构图上多采用“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见细、拙中见灵”的艺术处理手法。其作品既具有北方的大气,又不失江南的精巧、洒脱。他善用以红为喜的民俗手法来表现吉祥如意,幸福美好的生活,

  • 标签: 南京市 艺术处理手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美术大师 1937年 工艺美术师
  • 简介:2000年下半年以来,在襄樊汉江古码头挖出的卵石中,出水大量古代钱币。主要以明末清初钱币为主,最多为乾隆通宝,其余多少依次为康熙、雍正、顺治通宝,而嘉庆之后的钱币却少。这说明,这一古码头在明末清初为鼎盛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出水的清代钱币中,边钱不少。仅笔者收集达500余枚,多数为康熙通宝、雍正通宝,其次为顺治通宝,而乾隆通宝仅10余枚,嘉庆、道光少,各数枚。这些边钱,大多剪去边缘,文字较完整;但也有不少只剪去边缘一半,并经打磨,但凿痕迹仍清晰可辨;也有不少凿甚多,并伤及文字。

  • 标签: 古代钱币 嘉庆 雍正通宝 康熙 乾隆 襄樊
  • 简介:2008年春,笔者在吐鲁番市红光旧货市场购得一批古钱币(卖方是一位维吾尔族农民,自称是艾丁湖乡人,几年前因盖房在自家大院挖地工时出了这些钱币),约4公斤左右,全是清朝制钱,笔者以每公斤高出废铜一倍的价格买了下来。拎回家拣选出1300余枚,

  • 标签: 吐鲁番市 私铸 清代 出土 2008年 维吾尔族
  • 简介:一、人胜人胜和綵花,都是节令物事,前者的制作与佩戴,在人日,后者为立春。这是南北朝至隋唐时候的情景。人日故事,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隋杜公瞻注云:"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①"所谓"华胜",本为汉代流行的首饰之一种。《释名·释首饰》":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也。"《太平御览》卷七一九《服用二十一》"花胜"一项引此条作:"花胜,草化(花)也。言人形容正等,人着之则胜。②"花胜,即华胜。"形容正等",犹后世谓人容貌端正也。

  • 标签: 剪綵 春幡 札胜
  • 简介:在我国古代货币系列里,五铢钱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各种钱币中行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因而此类铜钱版别繁多,其中磨边五铢钱、边五铢钱、凿对文五铢钱、铸对文五铢钱,便是由于制做工艺与加工工具不同所致,把它们区别开来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敬请师长与同好斧正。一、磨边五铢钱(图一)磨边五铢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货币经济的混乱、币值不

  • 标签: 五铢钱 对文 版别 古代货币 大泉五十 铸钱
  • 简介:砚宽一二四、长一七八、高三十三毫米。砚素面随形,边刻草书“绿”,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朱传荣
  • 简介:所谓边币、币,是指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及抗日民主根据地发行的革命货币。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至今已有六七十年历史,目前存世极稀,甚为珍贵。笔者现将多年所集的部分边币、币展示如下,以飨读者。

  • 标签: 抗币 抗日战争时期 欣赏 国耻 中国人民 根据地
  • 简介:1965年上半年,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升级。美国总统约翰逊公然宣布美军在越南直接参战,并扩大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作为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友好近邻,中国不可能听任美国侵略,而对越南坐视不救。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决定派出军队援助越南,大体分工程、铁道、防空、后勤等几个方面。如:工程兵帮助越南修筑沿海防御工程,防止美军在越北的海湾突然登陆;再是修建机场等国防设施和完善其公路交通系统。铁道兵改建首都河内往南、往北及西北至中国的几条铁路干线,改法国殖民地时期的窄轨(米轨)为宽轨(标准轨),改建和扩建一些关键地段的桥梁及车站;新建河内——友谊关线(北线)克府站至中北部钢铁基地太原的铁道线。高炮部队,则负责海岸及铁路

  • 标签: 飞行员 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援越抗美 中国军人 战士
  • 简介:屡闻当今艺坛的某些明星,或因走穴而东奔西突,或因偷税而名声狼藉,或因私欲膨胀而罢演演,一些所谓艺术家往往借口市场经济而成为金钱的奴仆。我不禁想起了抗日时期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拒演的事,感慨万千。

  • 标签: 袁雪芬 越剧演员 抗日战争时期 生平事迹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当局与一些私商为了破坏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和金融,向根据地有计划地推行假票。根据地银行在印制币的过程中,在印刷和设计、材料和流通领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主动防伪。币主动防伪措施的采用,对于假币的识别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防伪措施 抗币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 流通领域 金融
  • 简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书》2008年12期有两篇文章,相当精彩,一是陈平原老师的《燕山柳色太凄迷》,一是刘晓峰先生的《花落春仍在》。说起来,最初是被太美的题目诱惑,受了她的指引,一路读下去的。

  • 标签: 《一剪梅》 相思 李清照 流水 落花 《读书》
  • 简介:奉蒋命,力阻避港巨贾返沪1949年4月底,人民解放军大举渡江,南京、上海相继解放。沪上若干名商巨贾由于担心身受兵燹之祸,纷纷避难香港。因此,原本尽是粤人天下的香江,突然跑来一大群讲着吴依软语的江浙人士,个个腰缠万贯,出手阔绰,这批异乡客被当时香港报章谑称为“高等难民”。

  • 标签: 杜月笙 台湾地区 1949年 人民解放军 香港
  • 简介:1965年秋,我采访位于西藏帕里镇附近的查果拉边防哨所,指导员告诉我,帕里是军事要地,离边界很近,是由中锡边界通往拉萨的必经之地,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两次武装侵略西藏时的战场。他说:1903年12月英军越过我国则里拉山口,不久占领帕里,强行进驻帕里宗(县)政府,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前往交涉,英军不予理睬,还将代表扣留。愤怒的帕里百姓忍无可忍,拿着大刀、

  • 标签: 战场 西藏地方政府 纪事 19世纪末 军事要地 20世纪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中国从60年代到70年代对越南美救国斗争进行的大规模援助及其促动因素,以及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关系所发生的微妙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对越南的武装干涉不断升级,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所致;中国对越南美救国斗争的有力支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越南战争的最后结局,而且对当时的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中美关系 援越抗美 斗争 越南战争 威胁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