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从昌邑王到被迎立为皇帝再到废黜为海昏侯,刘贺本人在西汉政治史上或许无足轻重,但元平元年围绕着他发生的帝位废立过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别是在皇权更迭模式及其正当性论证方面的影响不宜低估。皇朝内部的权力传承或“内继”之正当性,取决于三项条件:大宗嫡系的继体血统,敬天崇祖的守文之德和反映在符瑞灾异中的天意验证。霍光集团因政治利益的考量自下而上废黜刘贺,其正当性因刘贺本人的德行缺陷、灾异征兆而赢得较广泛的认可。废黜过程中的暗涌微澜也未对西汉皇朝的统治正当性构成重大威胁,这与宣帝和霍光应付废立危机得当不无关系。西汉以后历代皇朝的顶层政治实践中,普遍视霍光“尊孝宣而昌邑”为皇权更迭的新典范。其“昏立明”范式不仅为董卓、司马昭、桓温等政治野心家提供了抉天子以令天下的“正当”借口,也成为集权帝制时代防止社会政治极端恶化的制动器,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的同时尽可能地维持其统治的价值合理性和较广泛的认受性。

  • 标签: 霍光 刘贺 继体之君 正当性论证
  • 简介:"河东三凤"漫说点校本《旧唐书·薛收附兄子元敬传》:"[元敬]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收为长离,德音为,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1)点校本《新唐书·薛收附元敬传》同~(2)。文中长离、、鹓雏,当皆是总名为凤的不同类别的专名。而据张《朝野佥载》卷三:"昔蔡衡云,凤之类有五:其色赤者,文章凤也;青者,鸾也;黄者,鹓雏也;白者,鸿鹄也;紫者,也。"又谓:"为凤凰之佐"~(3)。

  • 标签: 旧唐书 《朝野佥载》 点校本 新唐书 河东
  • 简介:西汉时期的灯无论在造型审美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不仅能够体现两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达到的成熟程度,更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精神和时代特征。本文以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西汉羊尊灯为例,通过对羊尊灯的造型美感、实用功能和文化内涵的阐述分析,探寻羊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同时对现代灯具设计提出几点设计思考。

  • 标签: 铜羊尊灯 灯具 羊文化 西汉
  • 简介:“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诗人赞美鸡,特别指出它值得骄傲的资本——“名参十二属”,荣膺“酉”之勋号。

  • 标签: 鸡文化 装饰美学
  • 简介:鳆,亚欧草原游牧居民使用的一种带喇叭形圈足的深腹有耳铜器,从欧洲多瑙河流域到我国黄河流域皆有出土,是较有代表性的草原青铜器。

  • 标签: 鲜卑铜鍑 铸造工艺 技术变迁
  • 简介:叶家山墓地出土的两件木胎铜钿壶钿件为我们认识西周时期木组合器物——木胎铜钿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西周木胎铜钿壶虽然出土数量不多,但制作工艺复杂,可分为口足分离式铜钿和口足连体式铜钿两大类,分布区域广,出土于从京畿到诸侯国地区的高等级墓葬中。木胎铜钿壶的工艺不仅影响到两周时期青铜壶的纹样装饰风格,而且也证明钿器工艺技术在西周时期已经成熟,改变了过去“钿器法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观点,同时还为我们研究三代时期非常重要的礼器——早期青铜方鼎的制作工艺和可能的仿制原型带来启示。

  • 标签: 西周 叶家山 木胎铜钿壶 钿器起源
  • 简介:广西的铜鼓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已经30多年,但是在万家坝等8型铜鼓中,比较明确矿料来源的只有北流型和灵山型,铸造地问题也是一直悬而未决。通过比对广西各类型铜鼓和、锡、铅矿点的分布范围,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对应:、锡、铅矿点的分布是影响铜鼓分布的重要因素,矿点开发的程度和年代早晚也间接影响到铜鼓类型的兴衰发展。这样的分布规律暗示着铜鼓应是在古人有目的地选择靠近矿点的地理位置后,就地或就近取材铸造。铜鼓从云南传入广西后,在广西被“本土化”,骆越、西瓯、僚、乌浒、俚等先民利用广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铜鼓文化。

  • 标签: 古代铜鼓 矿料来源 铸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