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山王酿鼎铭文中,有一句为:“昔者,吾先考成王早弃群臣,寡人冲未通智,惟傅姆是从。”其中的“冲”字,从立从重,诸家都隶定为(立重),但考释不尽相同。张政烺先生谓:“(立重),从立重声,读为踵,继也……(立重),言少年继位。”(见《中山酿壶及鼎铭考释》·《古文字研究·第一辑》)。赵诚先生认为是童字,他说:“(立重),重之繁

  • 标签: 考释 古文字研究 铭文 成王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段注
  • 简介:明陈洪绶《戏图》与《妙法莲华经》王育成中国古代宗教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世俗文化的很大影响,但反过来也深深作用於世俗社会。以佛教而言,在唐、宋、元、明的绘画艺术中,这种作用的痕迹就非常突出,只是有关研究者很少从宗教角度探讨这一问题罢了...

  • 标签: 妙法莲华经 陈洪绶 盂兰盆会 儿童 佛塔 童子戏
  • 简介:唐白敏妻邓氏墓志1999年出土于洛阳市孟津县送庄南,为其父邓敞所撰对有关人物、事件的考释,有助于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玉泉子》中的一段文字从一个侧面对邓敞品格进行了佐证。

  • 标签: 白幼敏 邓氏 墓志 唐朝 历史考证
  • 简介:在1946年南京国共谈判期间,上海马斯南路(今思南路)上的周公馆(即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是当时国内外各界进步人士向往关注的地方,因为在那里他们能亲耳聆听中共代表团团长,著名共产党人周恩来所举办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并通过周恩来的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

  • 标签: 周恩来 中共代表团 记者招待会 中国共产党 工作人员 办事处
  • 简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运动的顶峰,全盛时期其所控制的地域曾扩展至18个省,实际控制区域达23个府州。作为太平天国最高权力的象征,目前收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两方玉玺,应当是太平天国革命文物中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具的珍品了。1864年清军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后,大量太平天国文献付之一炬,

  • 标签: 太平天国运动 玉玺 中国革命博物馆 天王 农民运动 艺术价值
  • 简介:本文通过对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进行阅读问卷调查,分析了专学生阅读现状,找出了专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培养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建议。

  • 标签: 幼专学生 阅读习惯 问卷分析 图书馆
  • 简介:"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样"左"的口号在"文革"中甚嚣尘上。其实,人生之舵操在每一个人自己手中。周佛海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后来却成为国民党要员,又堕落为大汉奸。而他的儿子周海反其道而行之,从花花公子、纨绔子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从事秘密工作——父子殊途,南辕北辙,恰恰成了"老子反动儿混蛋"的最鲜明的一个反证……

  • 标签: 周佛海 国民党 秘密工作 中国共产党 上海市公安局 日本
  • 简介: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研水平,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师互动中,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专业性、指向性、有效性,将教研活动融入实际教学中,幼儿在教师的有效提问中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猜想,拓展思维,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 标签: 幼儿教师 有效提问 师幼互动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 教研水平
  • 简介:《九州学林》第七卷第二、三期连载马垣先生大作《美国舰队清末两访厦门史事考评》上、下篇,详考1908、1910年美国海军舰队两度访问厦门的相关史实,发前人未发之覆。笔者认为,该文在史料利用层面仍留有余地,而相关批判也有值得商榷处。本文拟用相关档案、日记等材料补充大白舰队访厦史实,并结合中德美联盟由酝酿至破灭的历史过程,进一步解析此事件的国际背景。

  • 标签: 大白舰队 厦门 述德笔记 中德美联盟
  • 简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高重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旅游业列为全省七大重点产业之一,为了尽快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于军省长于2005年9月15日深入省旅游局进行调研。省旅游局各位领导及各处室领导参加了汇报会,省旅游局籍振芳局长作了题为“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专题汇报。于省长根据自己来晋后对全省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事业单位的考察情况特别指出:

  • 标签: 旅游局 于幼军 旅游产业 企业事业单位 发展情况 旅游景区
  • 简介:不仅存在抚育的问题,逻有财产辽侵夺的危机。汉唐政府没有把照顾孤视为政府的责任,直到宋代,才有专门针对孤生活与财产的制度设计。孤检校法有保障孤生活,与保全其财产的作用。儿女分产法是专为分配孤家产而立的新法。前者只要有宗亲族人愿意抚育孤,国家就不强制执行该法。後者源自张咏的判例,是由男子承分中拨出部分作为孤的生活费,而调整男、女的财产比例,遂出现“女合得男之半”的特别法。但《名公书判清明集》所引儿女分产法极为筒略,实际运用上有模糊空间,又可能与父系成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所以该法只见於南宋,往後便不再行用。

  • 标签: 宋代 孤幼 孤幼检校法 儿女分产法 女合得男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