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焦作出土的二联、三联楼在焦作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出土数量较少,是众多类型陶楼中的一个新类型、新品种,在汉代建筑明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类陶楼在焦作的出土仅限于马作墓群和白庄墓群范围,时代应为东汉中期前后。

  • 标签: 二联仓 三联仓 陶仓楼 焦作
  • 简介:走进淮安市西大街草市口北巷约百米处,有一处二层门楼朝南的大院。这个大院。就是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的皇粮仓库——丰济

  • 标签: 兴衰 《天下粮仓》 淮安市 电视剧
  • 简介: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5公里的黄龙山下,一组古朴精美的建筑,在一片葱茏青翠的千年古柏的环绕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这就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文字的创造者仓颉的坟墓所在———圣庙。史载,仓颉复姓侯岗,是陕西白水县阳武村人。他当...

  • 标签: 仓颉造字 结绳记事 轩辕黄帝 白水县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错误记忆
  • 简介:本文通过对北魏史料中“身三仗”一词具体含义的解释,考察魏晋南北朝时代作战人员的武器装备系统。汉代以来,以往长期沿用的武器装备系统,经与边境族群战火洗礼,出现新的变化趋势。魏晋南北朝时代军队中,不同战术功能的兵种以下列武器作为区分:抛射性兵器弓弩、砍斫性武器刀(配檐)和击刺性武器稍。一部分技艺精湛的战斗人员,有可能复合装备稍一弓矢、稍一刀楣,或刀楣一弓矢。“身三仗”即指精锐武装人员,身上同时复合装备以弓矢、刀楣和稍三种战术功能截然不同的武器。这种复合装备的现象,有可能是中古时代中国战争技术与内亚族群军事文化交叉影响下的产物。对以“身三仗”为代表的多种兵器复合装备现象的分析,可以展现中古军人的装备系统和战斗技艺,而追溯中古时期军事审美传统,更是观察古代军事文化的独特窗口之·。

  • 标签: 装备系统 军事文化 弓矢 刀楣 “身备三仗”
  • 简介:淮安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道。明清时期,淮安是黄、淮、运的交汇处,为漕运和商旅必经的咽喉要道。淮安作为漕粮转运的一个重要枢纽,明清时期这里设有包括漕运总督在内众多的漕运管理机构和官员,其中就包括淮安运河水次——常盈

  • 标签: 淮安 明代 漕运总督 明清时期 交通要道 管理机构
  • 简介:建构中国救灾研究的话语体系,需要对传统历史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澄清。义仓和社是传统民间仓储两类重要救灾仓储。他们在历史救灾实践中多有混同,从概念到实践,均有交叉,士人对此多有混同;不过,两者之间又存在显著的差异,包括救济方式、运行主题、运作模式等,因而他们本质上仍是两类仓储,不能混为一谈。从以往的学人讨论来看,两相同说有其历史史料,但是两相异说有更多历史依据。从清代义仓和社的救灾具体实践来看,两认识有模糊之处,但最终都走向积谷仓的发展,这是两最终的发展结果。历史概念的界定需要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依据特定的历史实践性质判断。

  • 标签: 义仓 社仓 救灾实践 积谷仓
  • 简介:1934年秋,工农红军某部在江山发动了一场轰动浙、赣、闽三省六县的“劫富济贫”事件,时称“毛家抢行”。

  • 标签: 工农红军 发动 纪实 事件
  • 简介:为严肃宫规,加强对太监的管理,乾隆二十八年经内务府奏请,于紫禁城外东北角围房设置恩丰,用以贮放太监等需用粮米。该共有大小仓厫12座74间,官厅5间,档案房5间,共84间。平时,内务府派遣监督、看守,使役人员分掌务、监守粮、负责洒扫等事;每届三年,钦遣大员查验一次,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和监察体系。这是清代厫建设史上的重要事件,改变了清代的仓储结构和财政管理体制;也是清宫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宫中内务管理;更是紫禁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紫禁城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恩丰仓 紫禁城 内务府 太监 内务管理
  • 简介:<正>刘备墓,史称“惠陵”(图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武侯祠里一重要古迹,位于祠内诸葛亮殿西侧。现存墓茔封土高20米,周长180米,陵墓占地约三亩。墓上绿草离离,陵边柏树森森,有砖墙绕陵一圈。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一通(图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另有康熙七年(1668年)石刻“汉昭烈之陵”横额一

  • 标签: 刘备 诸葛亮 三国志 惠陵 成都武侯祠 陈寿
  • 简介:《吴兴志》是明代学者董斯张所作的一部吴兴地区地方志书,当时的吴兴即为今浙江湖州,因此该书是记载湖州地区历史、地理、人文掌故等内容的重要地方文献,修于明天启四年(1624)。董斯张,原名嗣暲,一名广曙,字然明,号遐周,又号借庵,浙江乌程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7),卒于崇祯元年(1628)。祖父董份,嘉靖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等,世宗时曾颇得重用

  • 标签: 地方志书 翰林学士 嘉靖 尚书 崇祯 祖父
  • 简介:小时候我常听大人们说,边路的名字是因为从清代开始,法院(那时叫审判厅)一直没在那里,有法院自然有监,所以叫边路。据民国时期的记载,边路“原属于街市者半,属之其他铺户与法院羁所各墙门亦半”,可见监之说,亦非凭空而来,以致后来我一听到边路,就联想起监狱,这印象已牢牢烙在脑海里了。直到长大后见闻渐多,才知道边路与旧巷一样,是指宋代在这里曾建有盐。虽然都是,但此非彼

  • 标签: 民国时期 审判厅 法院 监狱
  • 简介:我的父亲张申府(1893一j1986),名崧年,字以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家、爱国民主人士。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任《新青年》编委。1920年,参与筹组共产主义小组,参加建党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之一。同年底,受聘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教书。

  • 标签: 张申府 胡同 王府 故居 爱国民主人士 《每周评论》
  • 简介: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署皖南道姚体的一批信札,其书写时间为成丰十年十二月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的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的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姚体备 湘军 太平军 清代信札
  • 简介: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隋唐时期与漕运相关的粮食仓储情况更多地为人所知,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对地下窖形制的剖析,对漕的整体布局和不同类型漕的储粮方式关注较少。从隋唐时期漕运相关粮仓的考古遗存出发,结合史料,可见大型漕多以城的形式存在,小型漕则为简易临时性场。同时漕的选址、平面布局、储粮量和储粮方式在唐前后期有所变化。

  • 标签: 隋唐 漕仓 选址 平面布局 储粮方式
  • 简介:荣立宇在《西藏研究》201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提出20世纪30年代,于道泉将央嘉措诗歌从藏语翻译成汉、英两种文字,开创央嘉措诗歌汉、英翻译先河。截至目前,央嘉措诗歌已经有21个汉译本。从统计学的视角来考察央嘉措诗歌的汉语翻译,可以看出它们在汉语文化圈中译介的一些特征,也可以呈现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翻译频率、译者身份构成以及译本特征等三个方面考察了央嘉措诗歌的汉译情况。

  • 标签: 仓央嘉措 汉译本 统计学 诗歌 汉语翻译 《西藏研究》
  • 简介:清代陕西社谷最主要的来源是用部分耗羡银采买,因此其设立之初规模就比较大,分布也非常广,但由于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分布并不均衡,而且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的社发展、衰落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 标签: 社仓 限制 设立 清代 衰落 因素
  • 简介:环诺日桑布(环,意为商人之毛;诺日桑布,意为摩尼宝贤),他的出生非常神奇,不仅大地动摇,瑞相频现,更神奇的是他右手一L握着一个青稞,青稞的大小和鹌鹑蛋差不多,而且发出五彩的光芒!出生当晚,他的父母亲同时梦见关老爷(即关圣帝君)来到自己的面前。关老爷对他们说道:“我赐给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摩尼宝贤,孩子右手握住的青稞,是摩尼宝贤,也是他的灵宝,此灵宝在他的身上不能离开。灵宝以后会一年比一年长大,等孩子18岁时,这灵宝会长成鸡蛋般大小,以后就不再生长了。这个孩子未来会成为商人之王,并且是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的大施主,你们要好好保护此灵宝。”

  • 标签: 商人 国师 孩子 青稞 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