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外祖父,亦名基培,字厚斋。湖北黄陂②人。据有关史书记载:外祖父早年投湖北新军第八镇三十标一营为正兵。先后考入陆军特别小学堂和将校讲习所参谋班学习并毕业,充本营排长。1906年加入同盟会。曾先后参与组

  • 标签: 吴醒汉 湖北新军 湖北军政府 充本 一营 振武学社
  • 简介:汉朝与西域开始官方的正式往来,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在两经营西域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上的诉求,维护了西域与内地在政治上的关系,而且西域风物也大量传,带动了两地的交往,其中包括以动物、植物、矿物和工艺品为主的实体性风物,也包括宗教、音乐舞蹈以及魔术杂技为主的非实体性风物,对于丰富内地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两汉 西域 风物
  • 简介:提起中国保尔式英雄运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几乎都知道。著名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中,关于他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工人成长为我国兵工事业开拓者的感人故事,教育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身残志坚的钢铁汉子,却是在皖东大地熔铸。

  • 标签: 英雄 保尔 熔铸 《把一切献给党》 自传体小说 教育激励
  • 简介:记》作为东汉一朝的国史,对于东汉历史研究意义重大。然而,该书不仅很早就已散佚,而且关于其起讫年代、篇卷数量,在文献中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这种情形的出现源于《记》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成书过程,亦源于《记》有别于一般正史的"随写随传"的传播方式,以及后人在整理、抄录《记》一书时,尚缺乏严密的文献整理条例。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存《记》辑本的体例与文献性质。

  • 标签: 《东观汉记》 《史通》 《隋书·经籍志》
  • 简介:简“里”只是一个虚拟的户籍单位,而“丘”作为临湘地区的一种居住单位在东汉末年就已存在,到孙吴时演变成带有强烈屯田色彩的居住单位,但还不能视为一种“聚”与“村”之间的自然聚落方式。出现“同丘不同乡”反常现象的原因为某人从某乡迁移到另一乡某丘居住、耕种时,其户籍单位未能及时变更,故在缴纳赋税时只能记在其原来所在乡的籍账上。

  • 标签: 吴简 走马楼
  • 简介:“画诺”作为汉唐长官批阅公文典制,传世文献记载甚夥,向无疑义。但由於出士文献未见明确例证,研究者对其形制并不清楚。长沙走马楼筒和长沙束牌楼东汉简牍中,都见有长官草书批字,该字是否“诺”字,曾引起激烈争论。直到长沙五一广场束筒牍出土,见到长官所批规整“诺”字及减省“若”字,“画诺”之争才告一段落。本文回顾相关争论经过,结合早年高昌郡国公文“画诺”问题的讨论,对“诺”的字形演变及其符号化过程进行了梳理,为“画诺”问题讨论画上圆满句号。

  • 标签: 公文书诺 长沙汉吴筒牍 高昌郡国文书 诺字符号化
  • 简介:炤(1870--1926)清末服官东瀛,寻访旧籍,舶载以归,而今世庋存海内外的若干重要典籍,究其递藏源流,存佚线索,往往存田氏鸿爪。田氏藏书事迹不彰,迄未见有专文介绍。笔者留心其事迹有年,今据亲见及公私簿录加以稽考,以为研究古籍目录版本、中外文化交流史事者发踪指迹之助。

  • 标签: 荆州田氏 田吴炤 伏侯
  • 简介:宜侯见于西周重器宜侯簋,其封地所在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宜侯簋铭文所载,宜地位于"国"之内。"国"意为东部地区,亦可称为"东土"。从传世文献看,西周"东土"所指有二:一为陕县以东的区域,可谓广义"东土";一为成周地区以东的区域,可谓狭义"东土"。金文中的"国"与"南国"、"中国"、"内国"并见。表示方位的"内"与"中"概念近似,"内国"应即是"中国"。"国"名,"南国"名南,都是以"中国"为中心。金文中的"国"就是传世文献中的狭义"东土"。此"国"抵于大海,西止于黄河,南不越淮水,北不逾九河。宜侯封地当于此间寻找,洛邑边鄙说、丹徒说、宜阳说、阳平乡说和仪征说均可排除。

  • 标签: 宜侯吴簋 西周东国 宜地
  • 简介:在遥远的古代,作为当时先进文化载体的中国典籍通过各种渠道传日本,对当时日本文化的进展起过影响。然而耐人寻味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籍不少在中国失传了,却在异国幸存了下来。在中日两国学者的长期努力下,这些籍又以原始的、或经加工的版本形式不断返归中国,成为中国学者继承弘扬祖国文化的珍籍孤本。虽然,就浩瀚如海的中国典籍而言,这些西归籍仅是沧海之一粟,但是从中日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它们却是两个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浸润的生动例证。本文拟就清末之前的情况作一阐述,以后的部分有待进一步探索后,将另文详叙。

  • 标签: 汉籍 日本文化 日本学者 东传 中国典籍 中日两国
  • 简介:本文追溯了干文的创制过程和干语的研究历程,对干语的词汇特点作了翔实的归类说明。

  • 标签: 东干族 文字 语言
  • 简介:分区是考古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研究中,因文献记载的详细、考古材料的连续、集中,使具体地点的考古学分区研究有了进一步细化的可能。安徽马鞍山地区晋墓葬在孙吴和东晋两个时期有着显著的区域特征,这与该地特殊的区位有着很大的关联,而这些规律的总结正体现出晋变迁考古学研究的地域意义,从而对历史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有意探讨。

  • 标签: 汉晋变迁 考古学分区 区位论 马鞍山吴晋墓葬
  • 简介:俑新说刘弘成汉源是只发现于我省少数地区且颇具特色的文物。由于成柞短,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李特攻入成都,建元建初,草创大成国起,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桓温灭止,一共只经历了45年。成是史称“五胡个六国”期间,先后出现的二十三...

  • 标签: 天师道 范长生 汉晋时期 体质特征 古蜀国 三星堆
  • 简介:1935年,张卿任武汉行营主任时期,日本中将田川乘军舰至汉口,在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清水八百一的陪同下来访公,并约定时间,在军舰上设宴联欢。届时公去军舰回访,日方鸣礼炮17响以欢迎。宴后,田川请公题字留念,公提笔写了"平等亲善"四个字,田川顿时显示出不愉快的神气。归

  • 标签: 张汉卿题字
  • 简介:在刘邦创建西汉王朝的全过程中。有两位同乡好友曾经给他出过大力,他们就是相继担当王朝最初两任相国的萧何与曹参。这两位政治家,经历上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他们的气质,却又是那么不同。他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和刘邦的事业紧紧凝结在一起。共同博击过秦末到初那段壮阔历史中的惊涛骇浪。当新王朝建立,刘邦为巩固帝位而剪除潜在的政治对手时,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躲过了通常很难躲过的皇权剑锋,成为初名臣中少数得以善终的幸运者。

  • 标签: 汉初 刘邦 皇权 西汉 政治家 经历
  • 简介:说《志》“沂水”舒峤《汉书·地理志》京兆尹南陵县下云:“沂水出蓝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霸水亦出蓝田谷,北入渭。”由此可见,沂水是霸水的一条支流,但沂水究竟当现在哪一条河流,诸家所见不一。清赵一清渭沂水即水经注中的氵产水,亦即泥水,大致指今蓝田以东氵...

  • 标签: 《汉志》 沂水 《水经注》 南陵县 白鹿原 《说文解字》
  • 简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而任何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两社会也是如此。汉人喜好歌舞,任侠重名,恩仇必报,富于积极进取精神,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尊心,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汉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可以用“生气勃勃”四个字来概括。

  • 标签: 精神风貌 社会现实 两汉 悲歌 积极进取精神 事业心
  • 简介:“番兴”洗──越民族关系的历史见证杨浩,查冠久1971年秋,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江西婺源县东北隅,出土一件陶罐,罐内满贮五铢钱,罐上覆盖着一件铜洗。经鉴定陶罐为西汉早期之物,五铢钱均锈蚀严重,此铜洗直径20厘米,高12厘米,侈口,束颈,鼓腹,...

  • 标签: 民族关系 汉王朝 赣东北 江西婺源 历史见证 五铢钱
  • 简介:荪是谁?当代国人已多不知晓,七八十岁的老人或许还有些印象。在历史的砥砺摩擦中,几多当时令人震惊的事件和名声显赫的人物,只不过留下几道蒙满灰尘的划痕。那么,拂去岁月的埃垢,张荪又给我们留下什么记忆呢?

  • 标签: 张东荪 印象 记忆
  • 简介:据1929年《天水县志》及现存《阎氏历史家谱系》记载.鳞在守卫秦陇时为抗击金兵曾修筑了城寨。笔者通过考证后认为,砦城应为磷在绍兴十一年收复秦陇之后扩筑,而非始筑。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当与南宋时期的战争形式与天水的历史环境有关。

  • 标签: 吴磷 吴砦 城寨修筑
  • 简介:三国时期,以“算”为单位向15岁至免老年龄的成年男女徵发赋税和徭役。“算”不仅意味着有交纳赋税而且有服徭役的义务。“算赋”意为“以算课徵赋税”,而非单一税目。算赋不仅包括每年120钱的人头税,还包括吏俸、转输、缮兵等各种杂税。赋役场合的“事”为动词,意为“服事”。长沙简“口。事。”的“口”指户内家庭人口总数,“事”指有赋役义务的口数,包括7—14岁交纳口钱的口数和有“算”义务的口数,相当於後代的“课口”数;“算。事。”的“算”指有“算”义务的口数,“事”和天长汉简的“事算”一样,指实际服“算”的口数。“算”、“事”簿籍按月统计、制作。

  • 标签: 长沙简 天长汉简 算赋 赋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