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能源、交通建设领域投资的倾斜,以及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场地发现古文物、古化石的情况越来越多,仅采用传统的开挖探沟、探方的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合建设施工的需要,且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 标签: 声波CT探测技术 古生物化石 考古学 探测理论 实践基础 工作步骤
  • 简介:一、基本情况德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境内朱日和镇所在地以东5公里处的乌素图敖包山脚下,东经113°,北纬42°30′,西距208国道和集二铁路线5公里,北距苏尼特右旗45公里,南距乌兰察布市160公里。王府前临水泊,北靠乌素图敖包山,依山取势,沿坡建府,环境幽雅。原王府南北长120米,

  • 标签: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 勘测报告 王府勘测
  • 简介:鸦片战争已爆发160周年,福州地区还遗存不少与鸦片战争相关的遗迹遗物。现就鸦片战争期间闽安镇竖立的《口口犯顺厦门报警》碑考述于下:

  • 标签: 鸦片战争 遗物 遗存 遗迹 考述 厦门
  • 简介:本文认为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秦简《编年记》中从昭王元年到秦王政(始皇)十一年的大事当为墓主平日阅读的一种历史读物;这一段内关于喜及其家事的记载,和秦王政(始皇)十二年以后的私家记事及时事新闻当为墓主标注,以备遗忘,类似后世"记事珠"之类。因此,《编年记》不能算成喜的私家历史著述,而是当时通行历史读物的留存,并已得到新考古发现强有力的证明。

  • 标签: 编年记 睡虎地秦简 历史读物 历谱 秦王政 汉墓
  • 简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博物馆事业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硬件建设、各项业务工作的研究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安全保障工作也从过去的简单低水平的“人防”、“物防”,发展到今天的高技术、智能化的“技防”。

  • 标签: 博物馆事业 监控报警系统 纪念馆 吉林省 战役 四平
  • 简介:利用岩石与超声波波速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乾陵不同截面形状的石刻分别进行了网格法、层析法的超声波现场布点探测,通过测定、计算,估测出所测石刻断面内部各点(或区域)的超声波波速分布及变化规律,并辅以反射波法来进一步确定石刻内部结构情况,从而探测出石刻内部的裂隙或风化情况.

  • 标签: 超声波 石刻 裂隙 网格法 层析法 反射波
  • 简介:本文以广东省陆路交通网络为对象,综合利用可达性度量模型对广东省区域可达性进行测算和空间特征分析,并进一步实现广东省省域的等级分区。结果表明,广东区域日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呈现出同心圆分布特征,并具有明显交通网络指向性;但在空间、交通网络结构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潜力可达性表现出多中心圈层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揭示了广东省区域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分异规律,探讨了地理区位和城市发展在可达性空间分异中作用,从而为广东产业布局优化、土地集约化利用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可达性 潜力模型 等级分区 空间分异
  • 简介:安全技术防范报警工程设计任务书是指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设防目的和技术要求以文字、图表形式写出的文件。在进行安全技术防范报警工程设计前,设计单位首先应了解甲方单位的基本情况,防范目的及基本要求,设计单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工程进行设计。设计任务书是安全技术防范报警工程招标、合同签订、工程方案设计、审核、验收的依据。也就是说,安全技术防范报警工程设计前,必须有设计任务书。

  • 标签: 安全技术防范 合同签订 根据 首先 国家 依据
  • 简介:霉菌侵蚀是危害文物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消毒灭菌方面取得许多成果。然而,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是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因此,选择适当的防霉,使之既能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长,又不致给文物带来不良影响,乃是我们文物保护技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标签: 防霉剂 消毒灭菌 色差计 研究工作 微生物研究所 药液配制
  • 简介:为保护好出土青铜文物,防止"青铜病"蔓延,必须除去有害锈,为此作了青铜器锈蚀机理的模拟性验证实验.依据电化学原理,经6次配方筛选和多次工艺条件试验,研制出能将青铜器中有害锈转化为无害锈的转化,它可将有害锈中的CI-转化成Cl2、Cu+转化为Cu2+和Cu,从而制止"青铜病"的蔓延.用此方法对青铜文物进行保护,在大气中存放7年,至今保护完好,无锈点.

  • 标签: 青铜器 锈蚀 有害锈转化剂
  • 简介:饱水古木材作为有机质材料,经考古发掘暴露于空气环境中后,极易遭受霉菌的侵蚀,引起进一步的劣化降解。本研究主要针对考古发掘现场的饱水古木材,选用硼酸硼砂、霉敌、异噻唑啉酮、达克宁、双乙酸钠、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六种防霉,采用实验室抑菌试验并结合室外试验的方法,筛选出有针对性的、效果较好的防霉。试验结果表明:0.05%异噻唑啉酮的抑菌效果较好,50mg/L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抑菌效果次之。本实验结果将对考古发掘现场饱水古木材的防霉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饱水古木材 防霉剂 文物保护
  • 简介: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群众文化正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蓬勃发展着,并对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就我们西宁市而言,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依托全市一个群众艺术馆、四个区文化馆等群众文化设施为阵地,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为抓手,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了许多形态各异、特色鲜明、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群众文化活动。

  • 标签: 群众文化活动 和谐发展 社会 催化剂 精神文明建设 群众艺术馆
  • 简介:为了提高在文物保护中应用的环氧树脂的光稳定性,采用不同浓度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UV328对环氧树脂进行了耐光老化改性,并对改性后材料进行人工光老化,在老化过程中采用漫反射光谱技术和涂膜硬度跟踪监测了各种改性及未改性环氧树脂的光老化过程,同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ATR-FTIR)以及拉力试验机测量了改性效果较好的环氧树脂及未改性环氧树脂在光老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和抗拉强度的变化,并推导了分子内异构化的光稳定机理。实验结果表明,UV328会先于基体材料(环氧树脂)将紫外线的能量吸收并通过分子内异构化的过程将其消散掉,从而起到保护基体材料的作用。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环氧树脂的最佳改性组合为3%UV328改性材料。

  • 标签: 文物保护 环氧树脂 UV328 光稳定化
  • 简介:为研制一种适用于恶劣环境现场的文物防霉,以N,N-二正辛基-3,3-二硫代二丙酰胺在溶剂中通氯气,环化制得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盐酸盐,经水解分离油相配以载体即得防霉华科-108.通过试验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5±2℃,胺化物:氯气(摩尔比)=1:3.75,通气时间2h,搅拌时间1h,确立了可行有效的分析方法,收率可达70%.它在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应用中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杀菌、防霉效果和优良的适应性,可为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文物保护 防霉剂 合成 汉阳陵
  • 简介:为筛选适合木质文物使用的防霉防腐,对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4种防霉防腐进行了抗流失性和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抗流失性,其抗流失性顺序为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MV+OP-10的抗流失性虽较差,但雨水冲刷后仍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ML-208的抗流失性虽较强,但对霉菌的抗菌效果较差。

  • 标签: 防霉防腐剂 MV+OP-10 ML-208 戊唑醇 咪鲜胺 抗流失
  • 简介:新都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区县博物馆。博物馆自建立已来,把对馆藏文物的保护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次与四川省博物馆和有关科研单位一起,在文物保护技术及新型文物保护材料应用等多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馆内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科研队伍,抢救性修复和保护了一大批文物,如东汉说唱、画像砖、画像石棺、镇墓俑等文物。

  • 标签: 文物保护技术 材料应用 加固剂 省博物馆 石质 科研工作
  • 简介:为评价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护抗腐蚀能力进行了两项电化学实验。一是利用直流腐蚀的极化电阻法对缓蚀效率评价,二是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法对涂层的抗腐蚀效率评价。实验表明,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优于单一缓蚀剂如AMT、BTA,在模拟中性土壤介质的水溶液中各自缓蚀效率分别为88.7%、94.6%,两者组成复合缓蚀剂后其缓蚀效率高达98.8%,这是发挥其缓蚀剂各组分的协同效应的结果。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附着有封护层时复杂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石蜡涂层样品的Nyquist谱图出现扩散过程引起的阻抗特征;聚乙烯醇缩丁醛涂层、ParaloidB72涂层、空白样(缓蚀层BTA)三种样品Nyquist谱图均是由于涂层微孔引起的阻抗特征,在同一浓度下其抗腐蚀性能排序呈依次递减趋势。

  • 标签: 电化学方法 直流腐蚀 Tafel曲线 交流阻抗
  • 简介:交流阻抗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本工作将交流阻抗技术应用于研究铁质文物封护的性能。为了更好研究封护的耐蚀性能,运用交流阻抗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用该技术对铁质文物复合封护与聚氨脂乳液封护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明,复合封护的性能优于聚氨酯乳液。实验结果提示,交流阻抗法为文物封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电化学阻抗谱 文物保护 封护剂
  • 简介:南方湿热环境下馆藏有机类文物易滋生霉菌,使文物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馆藏文物霉菌防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严格控制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和投放防霉,这两种方法受到经费或使用方式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博物院于2011年起开展了馆藏文物防霉纸的研制工作。针对防霉纸研制中防霉的选取问题,选择了国内文博机构常用的几种安全可靠的防霉进行了抑菌效果实验。通过对抑菌圈直径、抑菌时效等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LAg003、NMF-1和MD等防霉对馆藏文物常见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应用于馆藏文物防霉纸中。

  • 标签: 馆藏文物 有机类文物 防霉剂 抑菌性能 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