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迁来合肥。第三天,以大肆搜刮、中饱私囊闻名的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就去“拜谒”包公祠。看着破败不堪的包公祠,李长叹一声,说:“包公是一代清官,不能让他在死后受此冷落,要加以修复。”合肥县长隆武功听后说:“费力费钱,不合算啊!”李品仙把脸一板,说:“你太糊涂!这可是有关我们声誉的百年大事。”第二年7月,包公祠修复宣告竣工。祠堂原貌未动,只是将祠前的山门和祠旁的流芳亭拆掉,将通向祠堂的小路扩大。那悬挂于祠堂正殿的三块横匾也一并取

  • 标签: 李品仙 芳亭 第三天 第二年 祠主 李长
  • 简介:17岁考中秀才,25岁中举人,却没有走上朝廷命官的仕宦之路,而是结交革命党,办学办报,开展反清活动,在革命人群中享有'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的美誉;后又追随孙中山,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靖国军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成立后,又历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等职,是有名的民国元老;1949年于不情愿之中赴台,妻子和长女则长留

  • 标签: 乾坤布衣 优然入 入草圣
  • 简介:古人有句俗话:学会《增广》会说话,学会《周易》会算卦。这告诉我们,一提起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我们的第一印象常常是:它是卜卦之书.客观地说,卦确实是《周易》的根本,也是我们研读《周易》的基础。不懂卦,就不懂《周易》。所以,我今天就从卦这个角度,和大家聊聊《周易》。孔子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这说明

  • 标签: 卦智慧 易卦
  • 简介:  筚路蓝缕bìlù-lánlǚ  [释义]  筚路:指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伐木开山).形容创业的艰辛.……

  • 标签: 成语筚路蓝缕 易错成语
  • 简介:山楚墓研究述评王建苏时值山楚墓发掘五周年之际,《山楚墓》和《山楚简》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前,国内刊物公开发表了有关山楚墓研究的论文32篇,各种简报、报导和科普性文章近30篇,这些阶段性成果对于促进楚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将上...

  • 标签: 研究述评 楚墓 楚文化因素 包山楚简 车马出行图 工艺技术
  • 简介:包拯,人们习称“包公”或“包青天”,这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包公又叫“龙图”,一般只有在小说和戏剧中见到。如明代小说《警世通言》,有“三现身龙图断冤”一章,《铡美案》剧中,有“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唱词。包公为什么又叫龙图?说来有个故事。

  • 标签: 包拯 《警世通言》 明代小说 《铡美案》 包公 开封府
  • 简介:《山东金文集成》是近出的一部大型金文著录,也是山东地区金文集成性著作,该书的出版为研究山东金文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书中在释文、器物定名、器物排列顺序以及说明文字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释文中的误释、漏释、应释未释、文字隶定不确、用字体例不一、释文错乱、符号使用混乱、器物定名不确、同铭异名、器铭失收、字形摹写失真等,本文对此均做修正说明。

  • 标签: 山东金文集成 存在问题 释文 器物定名
  • 简介:<正>安庆制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想就安庆制的时间问题,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考证。关于安庆制的时间人们一向使用的史料是:一、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一》:“石达开……癸丑八月奉伪令赴安庆一带安民,十一月回江宁,以伪燕王秦曰(日)纲代之。甲寅八月,官军自岳州水陆下剿,杨贼遣

  • 标签: 石达开 太平天国 安庆 新政策 杨秀清 天京
  • 简介:历史上荀爽、虞翻等学者用汉卦气学的一些说法对《周易》经传所作出的种种解说,与《周易》经文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皆牵强附会,顾此失彼。这说明《周易》经文制作时根本没有“卦气”观念包含在其中。

  • 标签: 周易 易传 汉易 卦气
  • 简介:甲骨文“日”为一表示天气现象的词语。本文通过对甲骨文“日”卜辞比较全面的考察,认为“日”为“变天”说不能成立,应当释为“日出”,即出太阳,并进行了论述。

  • 标签: 甲骨文 易日 变天 出太阳
  • 简介: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

  • 标签: 南垣 治具 对食 郡县 一饭 坦公
  • 简介:追溯蒙古的历史及流变,了解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从而探求蒙古包在结构、图纹、色彩上对美的追求,和蒙古所蕴含的独特艺术美。

  • 标签: 蒙古包 艺术 造型
  • 简介:世英,男,土族,初中肄业,1922年生,祖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古谷家村.世英十岁就读于逊让乡兰家小学,后在城关高级学校肄业.他天资聪颖,语言模仿力很强.自从上小学时在课堂上偷唱灯影戏那天起,便和灯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包世英小记 土族灯影 灯影艺人
  • 简介: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贯穿了中华文明生长、绵延的整个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减灾救荒经验,也积累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量的灾害文献。从宋代迄清末民初,对救荒经验加以总结,并著录专书之举,层出不穷。

  • 标签: 中国人民 出版 集成 政书 自然灾害 中华民族
  • 简介:全羊席是主料全席之中的一种款式。在我国,主料全席的款式比较多,其中全龙席、全风席、全麟席、全虎席、全牛席、全鱼席、全狗席、全素席等不下几十种。在所有的主料全席中,资格最老、席面最大、变化最巧、评价最高的,当推号称“屠龙之技”的全羊席。

  • 标签: 全羊席 款式 中国 饮食文化 历史发展 烹制特点
  • 简介:蜀中《》学,自古以来负有盛名。《宋史·隐逸传》说,有一个叫郭曩氏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南平。他的始祖在汉代是严君平的老师,历代以《易经》象数之学相传。又说,大学者程颢、程颐年轻时随父亲到成都,见到一个箍桶的篾匠,拿着一本书在读。走近一看,原来是《易经》。兄弟俩觉得很惊讶,想要考考他。哪知篾匠先开口问道:“你们学过这个吗?”又指着《易经·杂卦》中的“未济男之穷”一句,叫他们讲解。兄弟俩看出篾匠有些来头,于是很谦虚地向他请教。篾匠简要地说道:“三个阳爻都错位了!”二人听了,深受启发,获益非浅。第二天又专门前去拜访,却再也没见到篾匠了。后来袁滋到洛阳,向程颐请教《》学方面的问题。程颐就对他说:“《》学发达要数四川嘛,你怎么不到那里去学呢?”

  • 标签: 《易》学 程颐 《易经》 谯定 蜀中 奇人
  • 简介:2008年,英国《独立报》报道了一条叫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一家在学界享有盛名的德国研究机构,为配合一期有关中国专题的学术刊物的发行,特意选了五行看似是诗句的中文繁体字印在封面上,想让读者一看便产生阅读兴趣。殊不知,这几

  • 标签: 泛政治化 误读 阅读兴趣 研究机构 韩国人 繁体字
  • 简介:墓志是洛阳北邙山上新近出土的唐代墓志,志主郑出自荥阳郑氏,系中唐仕人。墓志完整记载了郑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及生平经历等情况,有助于中古时期荥阳郑氏家族研究。郑由明经入仕,曾先后任幕府僚佐、州郡刺史、京都郎官。志文记录了郑贞元年间在荆州的政府救荒中倡议并实施了工赈,弥补了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唐时期的荒政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郑在经学与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撰有《三传异同》十七卷,可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郑墓志由外甥朝议郎、尚书刑部郎中李正辞撰文,其人也是当时工书擅文的仕人。

  • 标签: 郑易墓志唐代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