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秋风送爽时节,我们来到中原腹地许昌。这座1700多年前的汉魏古都,如今还能看到许多与三国故事有关的遗址遗迹。如当年曹操所筑、城垣轮廓依稀可辨的汉魏古城,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代汉立魏的受禅台,关羽秉烛达旦读《春秋》的春秋楼,曹操送关羽、关帝挑袍处的灞陵桥,曹操为汉

  • 标签: 华佗 曹操 遗址遗迹 三国演义 关羽 东汉末年
  • 简介:建阳又称大潭、潭阳、潭城,位于福建北部武夷山南麓。地处闽北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建阳曾两度作为地级市党政机关所在地.1994年撤县建市。建阳市隶属南平市.下辖8镇3乡2街道,193个行政村.面积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33.69万人。

  • 标签: 绿色腹地 海西 新中国成立 森林覆盖率 撤县建市 党政机关
  • 简介:河南,先是漫画传媒的孵化器作用,后随着一批自由动漫人和职业动漫人的出现,河南的动漫开始向产业化时代迈进,各种形式的动漫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用各种传播方式把河南动漫产品和作品发布到全国甚至海外。河南动漫成了中国动漫产业中的一支新军,河南动漫运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

  • 标签: 小樱桃 卡通形象 艺术形式 朱德庸 受众市场 蔡志忠
  • 简介:抗战胜利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对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由此爆发。事前,周恩来同志曾与美蒋代表一起到大悟县宣化店视察,以制止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的军事挑衅和武装进攻。但落以和谈为幌子,敷衍应付,拖延时间,集中了三十余万精锐部队,以大包围之势,妄图围歼我中原部队。当时我中原解放区包括地方武装,号称十万大军,但实际能投入战斗的只有五六万人。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毛主席、党中央采取了避敌锋芒的战略方针,命令我中原解放区的部队迅速组织突围。1946年,我中原部队接到中央命令后,立即组织突围的准备工作。江汉区党委紧急决定,暂时将我留下来,协助处理突围的善后工

  • 标签: 中原解放区 明清 解放战争 部队 国民党军队 军事挑衅
  • 简介: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在中原大地,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民俗习惯。这些民俗习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地为当地的居民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如婚丧嫁娶的一些讲究和禁忌,节日、时令的一些仪礼和俗信,以及言语禁忌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乡土文化。笔者通过考察这些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发现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生成独特的民俗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谐音作为一种民俗生成原理,是通过语音的相同在两种本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它是语音崇拜习俗的表现。“从语言人类学和文化符号论的角度看,谐音民俗是一种语文巫术或其流变而来的俗信。语文巫术是基于语言与文字的灵物崇拜而成立的,人们相信语言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人们可以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进而支配与它们相关联或由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所以在许多民俗事象中,出现了诸多谐音民俗,人们就是利用语音的相同从而达到趋吉避凶,或转凶为吉的目的,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本文就以中原民俗为例,考察一下谐音现象在民俗中的反映。中原地广,各地风俗不尽相同,正所谓...

  • 标签: 中原民俗 民俗谐音
  • 简介:1977年7月,一份旨在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反映全省文物工作动态、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普及文物知识的内部刊物--《河南文博通讯》,像一株幼苗,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破土而出.1981年,为了能够及时地发表考古发掘成果和学术论著,扩展学术研究的领域和地域范围,以大中原的概念,涵盖河南及其邻近地区的历史文化,经过充分的酝酿,《河南文博通讯》更名为《中原文物》,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 标签: 中原 文物工作 考古发掘 历史文化 文明 传承
  • 简介:东汉末年曹操能够在雄豪并起的北方脱颖而出,统一中原,传统观点普遍认为是因曹操擅长法术、善于用兵,与其谥号“武帝”相符。本文推研众多史料后发现,曹操取胜中原的关键是他在东汉末年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了正确的“用儒”政策,借儒家的大旗笼络了一大批以儒家名士为代表的世家大族,致使“天下忠正效实之士成愿为用”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得以逐鹿中原

  • 标签: 曹操 用儒 世族
  • 简介: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大体相同的考古学文化有:海岱地区的龙山文化、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江汉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等。从发掘资料的实际情况看,它们的水平与中原龙山文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何以这三个地区以及其他地区没有出现像夏王朝那样被学术界公认的早期国家?本文着重依据历史文献就夏王朝在中原崛起的原因提出几点看法。

  • 标签: 夏王朝 考古研究 中原地区 二里头遗址
  • 简介:1997年金秋9月,正是五谷垂穗,硕果飘香的季节,北京传出好消息:大悟县楚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革命历史楚剧《中原突围》(以下简称《中》剧)晋京演出成功,受到中央首长、戏剧专家和首都观众一致好评,声誉鹊起。这部精品是怎么诞生的?它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笔者为此采访了《中》剧编剧、主要演员、县楚剧团负责人。他们首先谈起大悟县文体局局长胡凡明,都说没有他的重视、组织、策划,《中》剧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胡凡明年近四十,年富力强,方正的脸上透着坚毅与自信,说话谈锋雄健,行动风风火火,仿佛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就任县文体局局长以后,始终把“出人才、出精品”当作工

  • 标签: 中原突围 楚剧 中原军区 大悟县 李先念 新闻发布
  • 简介:河洛文化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大题目,这个题目的提出可以说是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的一种标志。很多人不会忘记,二十来年前,我国学术界出现过引人注目的“文化热”。由于“文革”时期文化遭受从未有的歪曲和践踏,故而在拨乱反正之后,阐述文化和文化史的论作一时风行。文章、专著、刊物如雨后春笋,还有大部头的书,像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推出的《中国文化通志》等,多达数十卷,上百卷。这一热潮后来向纵深推进,研究逐渐专题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区域文化的研究成为热门。

  • 标签: 中原文化 河洛文化 中国文化史 传统文化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革”时期
  • 简介:中原文物》是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文物考古类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77年河南省博物馆创办的《河南文博通讯》,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季刊,2000年改为双月刊.到今年第4期,刊物发行整100期.为了感谢学术界多年来对《中原文物》的支持和厚爱,更好地总结经验,促进学术研究,尤其是深化对中原文明的研究,2001年8月20日至23日在郑州举行了《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

  • 标签: 中原文明 文物考古 纪念 学术研讨会 学术界 学术研究
  • 简介:中原丰碑》陈列是河南博物院一个重要的基本陈列,其前身是河南博物院1998年开馆时举办的《中原百年风云》陈列.根据观众的建议和要求,也是遵照院党委陈列展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指示精神,我们本着去粗存精的原则,力求上台阶、上档次,精心筹备了《中原丰碑》陈列,在内容策划和形式设计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它通过文物、文献、历史图片的展示和绘画、雕塑、景观、幻灯投影、多媒体等辅助手段,着力表现的是鸦片战争以来,从苦难深渊中觉醒的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业绩,真实纪录了活跃在中原大地上的一批英雄和伟人的事迹.

  • 标签: 陈列展览 内容策划 构思 形式设计 尝试 观众
  • 简介:张光直在考古学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对龙山时代交互作用圈和殷商文明多源论的阐述.众所周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古史研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个高潮,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其中疑古学派影响不小,他们对传统经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自有功在.但他们疑古既过了头,方法论上有缺陷,又受时代的限制,最终未能完全跳出经学的窠臼.1959年,顾颉刚先生仍认为三代文明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发生、发展的,直到东周,随中原人民的迁徙,中原文明才光被四夷.新文化运动还造就了另一些史学家,他们提出了各自的三集团说、夷夏东西说等,他们是重建中国古史多源框架的先驱.而影响最大的,则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 标签: 中国古史 考古学 疑古学派 中原文明 东周 史学家
  • 简介:中原王朝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形成的地缘政治观.其地缘政治观在用语与内容方面,不同于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地缘政治理论.中原王朝的地缘政治观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是历代王朝治边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历代王朝治边的实践过程中,地缘政治观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成为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部分,并对中原王朝治边产生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中原王朝 地缘政治观 边疆治理
  • 简介: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和《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二集)》是李京华先生在冶金考古方面的研究专著,第一本出版于1994年,第二本出版于2003年,前后历时近十年.第一本主要内容为:铜铁冶炼与熔化技术、铸造技术,农具冶铸技术,冶铸技术的起源与演变,冶铸业管理与职官,冶铁技术的传播,彩色金属渣与高温彩色瓷釉起源的关系等.

  • 标签: 冶金考古 技术研究 古代 中原 述评 冶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