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艺术最具民族魄力的时期。鲁迅先生曾说:“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古朴、深厚、雄浑是汉代艺术的典型风格。雅安的东汉石刻就是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 标签: 石刻 东汉 雅安 文化艺术 中国历史 汉代
  • 简介:刘秀初娶新野阴氏为妻,为了稳定河北局势,却立真定郭氏为后。统一战争结束后,他又废郭氏而改立阴氏为后,造成阴、郭两家的对立。明帝即位前后,河北、山东豪族势力一再利用郭氏及其诸子策划推翻明帝的阴谋。刘秀和明帝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打击。章帝为弥缝阴、郭两家的矛盾,纳郭氏集团成员窦氏之女为后。和帝以降,窦、邓、阎、梁等外戚家族先后专权,形成百年外戚政治格局,而阴、郭两家的影响和纠葛仍然贯穿其中。外戚政治是东汉豪族政治的一种形式,在豪族社会环境中,有一定必然性。它深深影响了东汉历史,也是后世士族政治的前身。

  • 标签: 刘秀 《后汉书》 洛阳诏狱 东汉王朝 二千石 汝南
  • 简介:东汉“市”考略王凯旋“市”,是集中反映商品交换和商业经济面貌的场所。故此,各代政府在正史文献中都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载入。同时,市也集中反映了政治经济领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本文拟对东汉“市”的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求有助于认识理解东汉商业...

  • 标签: 东观汉记 后汉书 “市” 商业经济 《御览》 《太平御览》
  • 简介:博土钱前谱无载,约十年前发现于河南鹤壁,和一堆东汉五铢同出.径24.8毫米,重2.4克(如拓).钱文传形,为典型汉代风格,形制无可疑处,但钱文含义不明.或释为"博士",则和太常半两有些瓜葛.太常半两也是孤品,清中后期发现,今不知去向.太常是汉魏九卿之一,司祭祀礼仪,下设主簿、博士等职.若按此说,此钱或属太常博士私人佩系之物.若从钱文字形分析,释为"博土"更确切些.笔者曾见一本印集上有"博土丞印"封泥一方.博土似可释成博土为范之意.历代职官不见博土丞一职,估计是少府属下专司制陶范的官署.

  • 标签: 东汉博土钱 钱文字形 古钱币 考古工作
  • 简介:东汉时期,吊祭是丧葬活动中的重要仪式。在皇帝、贵族、官员的丧礼以及平民的丧葬活动中,吊祭是表达对死者哀思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由于社会等级差别,吊祭的方式并不相同。在国家丧礼中,吊祭的不同方式体现丧礼规格的差异。在私人丧葬活动中,吊祭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成为吊祭者与丧主联系的一种方式。

  • 标签: 东汉 丧葬 吊祭
  • 简介:<正>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修《通鉴》选为助手,专职两汉;又作《东汉刊误》,为人所称。刘攽生平,《宋史》语焉不详,《东汉刊误》亦少论述。因作此文,以补不足。刘氏之先出楚元王,世为彭城人,西晋末,避兵乱,迁江南,又迁庐陵,然犹以彭城为望。自庐陵迁新喻者,曰逊。逊生超,超生逵,逵生碘。碘为攽曾祖,赠大理详事。

  • 标签: 刊误 北宋史学 《通鉴》 《宋史》 司马光 彭城
  • 简介:近三十年来的秦汉史研究,给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秦史研究成果丰硕,西汉史研究建树颇多,东汉史研究相对薄弱。笔者查阅秦汉史研究历年综述,发现一些撰稿人谈及缺陷时,总会提到东汉史研究。如论1981年秦汉史研究概况,田人隆先生就指出“对东汉史的研究显然不足,发表的文章很少”。直到这一期笔谈,

  • 标签: 东汉 秦汉史研究 研究成果 三十年 撰稿人 秦史
  • 简介:1987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考古队在西安市东郊昆仑机械厂清理的一座东汉砖室墓中,发现了一枚玉质五铢钱币(见中插彩照)。根据与其同出的一件朱书瓶中得知,该墓的具体时代为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九月丁亥。

  • 标签: 五铢 砖室墓 玉质 朱书 汉桓帝 方孔
  • 简介:<正>武汉市文物商店于一九八五年在门市部收购到一件青铜镜。镜的直径为18、缘厚0.6、钮径2.8、钮高2.4厘米。镜钮呈半球形,园扭座,四只奔腾的猛虎绕钮两两相对峙。内区五枚乳钉等距排列,乳钉之间浮雕双虎前后并排奔驰,大小鹿作相反迅跑;羽

  • 标签: 青铜镜 半球形 出土文物 内区 甲骨文 浮雕
  • 简介:一般论及汉代长安与关中平原,大都对西汉时期的都城长安与关中平原津津乐道,而对东汉时期的长安与关中平原却言之甚少,究其主要原因,当然因为西汉长安为一代盛国之都,煌煌大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地位不言而喻;关中平原作为国都所在地,地位也是弥足轻重的。东汉以来,都城东迁,关中平原屡遭兵

  • 标签: 东汉 关中平原 长安 屯田制度 西羌
  • 简介:<正>东汉时代,兴办学校的风气兴盛。当时“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的学校中,私学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探讨东汉的私学,对认识当时教育的发展特点有所裨益。本文拟就东汉私学的发展状况作一些考察。

  • 标签: 创办私学 东汉末年 学生 后汉书 社会阶层 官僚士大夫
  • 简介:东汉初,光武帝居南宫,并对南宫进行了改扩建。明帝即位後又对北宫进行改扩建,并移居北宫。其後诸帝或居南宫或居北宫,致使两宫主从关系多次发生变化。但两宫规模自明帝以後便确定下来。南宫南墙紧邻洛阳城南墙,由南宫南门和洛阳平城门出入。二门皆由南宫南屯司马守卫。两宫整体皆呈“目”字形。南、东、北三面,外有宫墙,内有殿墙。宫门由卫尉属下的司马率卫士守卫,殿门由光禄动属下的三署郎守卫。西面宫墙和殿墙是一道墙,故无宫门,直接由殿门出入。史称南北两宫“凡七门”,所指是南、东、北三面由司马掌管的宫门。除此之外,北宫南面还有公车司马令所主南阙门。两宫西面则有光禄勳所主神虎门和白虎门,可能还有宦官所主“禁门”。

  • 标签: 南宫 北宫 平城门 南阙门 神虎门
  • 简介:本文在汇集零散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汉一代士人的数量进行了推测。认为东汉二百年间,士人总数约为十五至十六万人。以五代计,平均每代约为三万人。

  • 标签: 千人 余人 儒林传 生徒 东汉初 地方官学
  • 简介:2000年9月,敦煌市博物馆为配合阳关旅游景点开发基本建设工程,对所建阳关军事博物馆涉及的南湖乡墩墩山北侧戈壁进行了调查勘探,并抢救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这次清理的墓葬处于西南高、东北低的戈壁滩上,东距野麻湾北部水渠1700米,南距墩墩山汉代烽燧800米,北到乡办林场南部边缘300米(见图1)。现将墓葬简报如下:

  • 标签: 墓葬 东汉墓 发掘 简报 敦煌 南部
  • 简介:1997年7月,郫县安德镇红砖村村委会在对一土台取土修路时发现部分文物。郫县文管所闻讯赶到现场,经过抢救性清理,出土了部分东汉时期文物,含俑、钱币、陶狗、残摇钱树座等。后经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党国松老师修复,这批文物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两东汉摇钱树座,以其精美的造型艺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一清理工作,现试对其形态特征及文化内涵作一简要说明和初步分析。

  • 标签: 东汉时期 摇钱树 郫县 出土 文物考古 考析
  • 简介:参观过都江堰的人都知道,岷江中心那一道鱼嘴堤,将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引水到成都平原灌溉一个重点;而外江则主要起用水时,外江仍然流走了很上半叶仍延续古代的传统,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完全是开敞着的。东边的百万亩农田,是引水工程的排泄洪水的作用;春耕集中多的水,非常可惜。20世纪用杩槎部分地拦断外江,让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

  • 标签: 都江堰 出土 石像 东汉 引水工程 成都平原
  • 简介:<正>1988年6月22日,微山县府办公楼基建工地发现7座砖室墓和石室墓,可惜在施工中均遭破坏,据工人介绍,有单室砖墓3-4座,双室砖墓1座,双室墓中间有隔墙,东西向.铺底砖砌成人字形.有1座石室墓,正北向,宽82、深60厘米,长度不明.有1座花纹砖砖室墓,被全部挖掉.我们捡回几种墓砖.花纹砖二种,一种长35、宽13.7、厚6.5厘米,一面饰粗绳纹,另一面为素面,侧面有纹饰:中间双圈,中心呈凸形,圈外八出纹,左右饰菱形纹(图一).另一种长29、宽14、厚6.5厘米,两端饰花纹,和第一种砖侧面的双圈八出纹同样(图二).楔形砖,上宽23.5、下宽18、厚6厘米.扇形砖,上下均呈弧形,上宽29、下宽24、厚6.5、高20.5厘米.我们收回了出土文物,双室墓出土陶器有罐(1件,灰陶,盘口,束颈,鼓腹.高24.5、腹径

  • 标签: 东汉墓 微山县 花纹砖 双室墓 红陶 腹径
  • 简介:东汉杰出的外交家班超云帆西汉哀平二帝之际,西域由原来的36国分裂为50余国。中经王莽改制,贬易侯王,西域由此怨叛,北匈奴势力乘机而入,使中西友好往来长期处于隔绝状态。东汉政权建立初期,由于窘于应付内地叛乱和巩固政权,无暇西顾,匈奴上层统治集团更力口肆...

  • 标签: 班超 西域 龟兹人 北匈奴 外交家 疏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