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有两个秃里。《》卷二五《道宗纪五》、《会要》卷二0《边域二·阻卜》:大安八年冬十月,“辛酉,阻卜磨古斯杀金吾哈古斯以叛,遣奚六部秃里耶律郭三发诸蕃部兵讨之。”《》卷六一《刑法志上》:“穆宗应历十二年,国舅帐郎君萧延之奴海里强陵拽刺秃里年未及之女,以法无文,

  • 标签: 《辽史》 刑法志 里耶
  • 简介:》编纂疏陋,是研究、契丹的最大难题。而作为与北宋对峙近两个世纪的朝和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契丹民族,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文化、制度与社会结构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对、契丹的研究,无论对中国断代,还是对民族的研究,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作为保存辽代和契丹民族历史资料最多的《》,却不能提供较为全面的研究依据。这一状况困扰了自清代以来的史学研究者,人们力图从其他文献中获取相关资料,对《》加以补充,但文献记载非常有限,希望只能寄托于考古发掘和金石资料。所幸近年来,辽代考古成绩斐然,韩知古家族成员墓志的发现,使韩氏家族在辽代的活动日渐清晰。本文主要依据已经发表的韩氏家庭成员墓志和《》的相关记载,对韩知古家族成员在辽代的行事加以疏理,以修正《》中的讹误,补充其遗漏。

  • 标签: 《辽史》 中国历史发展 契丹民族 校补 文献记载 家族成员
  • 简介:本文通过对《亡录》与《·地理志》节镇(度)州不同记载的比较研究,指出造成记载差异的原因有二:一是两书源不同;二是两书记录的是辽代不同时期节镇(度)州的设置状况。《亡录》由原朝进士愿所作,反映了乾统中至天庆五年(1115)前节镇州的设置状况。《·地理志》源于耶律俨《实录》和陈大任《》,前者著录的是重熙中的节镇州,后者记载的是清宁七年(1061)以后的节镇州。

  • 标签: 地理志 辽志 《辽史》 耶律俨 乾统 辽代
  • 简介:中华书局自2007年启动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其中《》的修订由刘浦江负责.经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整个修订工作历时七年,终于2014年全部完成交稿.此文作为修订本《》的前言,对《》的纂修过程、史料来源、问题缺陷以及成书后的版本源流重新进行了系统研究,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今本《》的认识.同时,本文也交代了《》修订的基本情况.

  • 标签: 《辽史》 点校本 修订 史源 版本
  • 简介:学习、金需要问读的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基础书《》、《金》中华书局点校本较好,亦较通行。此本已吸收过校勘各书可取处。若用非点校本,自行点校,遇可疑处,再与点校本核对,亦能有所得。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宋电》、《元史》和金相关部分,都要翻着看一看,这些书也是点校本较好。

  • 标签: 《金史》 参考书目 中华书局点校本 学习 《五代史》 《辽史》
  • 简介:、金、元三满文、蒙古文翻译,作为清代众多汉籍翻译中成帙最早的三部,具有文化、文字及史学史研究价值.围绕三满文、蒙古文翻译进行历史与文献研究,在满学、蒙古学以及、金、元三朝历史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前人的研究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阐发.本文试从学术评介的角度,就三满文、蒙古文翻译的研究状况做一梳理,以便学界了解这一方面的基本情况.根据相关成果的特点,分为存本著录、译本出版及学术研究三个问题,逐一进行评述,总结得失,提出相关研究要领.

  • 标签: 《辽史》 《金史》 《元史》 满文翻译 蒙古文翻译
  • 简介:说明郑家相《钱考》;契丹国太祖以前固尝铸钱、惟此时尚分部落、仅有一大人为长、文曰开丹、乃自祝之辞制作简率、盖其制度尚未曾完备时期也。《续泉汇》开丹圣宝钱诸谱未载,按本契丹改称、至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当宋太平兴国八年、复号大契丹、此钱文曰开丹,或取契丹开国之义。

  • 标签: 辽钱 耶律隆绪 铸钱 圣宝 钱文 太平兴国八年
  • 简介:传统看法以为,太宗援立石敬塘及南下灭晋,都是被动作出的反应,第一次源于石敬瑭求援,第二次则是石重贵挑衅。本文指出,入主中原一直都是太宗的目标。后唐君臣内讧,意外地解决了一直困扰太宗的如何突破后唐防线的难题。援立石晋只是权宜之计,早在石重贵继位前,太宗就已经在策划再度南下。晋出帝的鲁莽只是提前引爆了潜在的晋冲突,太宗的真正意图是据有中原,而非惩戒石重贵。

  • 标签: 辽太宗 《辽史》 遣使 德光 石重贵 赵延寿
  • 简介:<正>高州,是辽代中京道的重要州城之一。其城址位于赤峰市郊区太甲地乡兴隆坡村土城子自然村①由于高州地处辽中京道和上京道的衔接处,是连接契丹东部和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交通地位,同时高州还是出土文物最多的辽代古城之一,因此很早以前便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的考古学者和国内的考古工作者都曾多次来此城调查发掘,发现了大批珍贵文物,但是至今未

  • 标签: 古城址 战略地位 考古学 辽代 老哈河 出土文物
  • 简介:本文从小传撰写、作品辑佚、文字校勘等方面,试校订《全金文》“金文”部分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校订 全辽金文 古籍整理研究
  • 简介:<正>契丹族虽然起自朔漠,以游牧为生,但一向倾慕中原文化,摹仿学习,不遗余力。建立朝以后,也承袭历代的传统制度,设置史官,建立修史机构,以纂修本国国史。辽代史官的设置,大约始于太祖初年。据《·耶律鲁不古传》记载,鲁不古是太祖阿保机的“从侄”。太祖初创契丹国字,鲁不古就以赞成功“授林牙、监修国史”。这是辽代有史官的最早记录。契丹国字有大、小两种,大字相传为阿保机创制,时间在神册五年(920年,五代梁贞明六年)。小字相传为太祖弟迭剌因回鹘语创制,时间稍晚,当在天赞年间(922—925年)。鲁不古所赞成者为契丹大字,则其授监修国史当在颁行契丹大字之

  • 标签: 监修国史 史官 辽朝 史馆 起居注 阿保机
  • 简介:一刘浦江先生这部自选集《松漠之间———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中华书局,2008)收录了他治20年来的17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可说代表了当代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成就。细读这本集子,字里行间令人感触至深的不仅是对一千年前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的洞见,还有一位学人的学术关怀和严格自我要求———因为历史毕竟都是人写的.

  • 标签: 女真 契丹 辽金 浦江 胸怀 良史
  • 简介:宋、、金玉器是中国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皆受中原玉器的影响却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依据近年来出土的玉器实物资料,结合传世玉器,对这一时期玉器的类型、工艺、用途、鉴别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玉器 中原 出土 资料 时期 依据
  • 简介:州,中国古代州置,位于山西省西部偏南,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处,与直隶顺德府(邢台)和河南彰德府(安阳)相邻,主体为今天的左权县。自明洪武年间开始州地方官员就特别重视方志编纂,先后有明洪武《州志》、明万历《州志》、清康熙《州志》、清雍正《州志》、光绪《州志》等五部地方志问世。光绪《州志》为陈栋在徐三俊纂修的(雍正)《州志》基础上续修而成的,其体例完整,特色鲜明,是北方地区一部比较出色的志书,对古州和华北地区地方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 标签: 光绪《辽州志》 徐三俊 陈栋 述略
  • 简介:宋金汉文文献追述朝国号的涵义,一为锁铁说,一为水说,但均不足凭信。我们通过契丹大小字石刻则发现,“大”国号盖取资于“辽远”之义,并且有域外波斯语文献为证。根据藏文文献可以进一步论证“大·大契丹”双国号说成立,此种做法与金元国号“大女真·金国”及“大元·大蒙古国”相一致,这是朝根据不同族群和不同地域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而采取的治国策略,算作北族王朝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正是二元政治的具体实践。

  • 标签: 大辽 辽远 大契丹 二元政治
  • 简介:1981年7月内蒙古赤峰市林西三道营子村发现窖藏古钱币.经及时清理,内藏铜钱775公斤,达20余万枚;共77种、226品.最早是战国晚期的"一刀"方孔钱,下限是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天庆元宝"、北宋徽宗赵佶之"政和通宝"①.其中有"大安通宝"一枚,大字版、背月、直读,径25.1、穿7.5、厚1.3毫米,青铜质泛微黄,钱文楷隶相参.此钱为首次发现之孤品(插一下).面世后,泉界非常关注.

  • 标签: 大安通宝 古钱币 辽钱 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