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1995年世纪宝鼎屹立于联合国广场以来,国内鼎之风盛行。宾馆广场树鼎,纪念庆典立鼎,烧香拜佛用“鼎”,不一而足。然而迄今未见任何一件新鼎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有超出世纪宝鼎者。更有甚者,其中不伦不类者有之,似鼎似香炉者有之,造型纹饰丑陋者有之,铸造技术低劣者有之。这些“宝鼎”,与假古董、假古迹以及水平低下的城市雕塑一起混迹于世上,不仅未使观众获得美的熏陶和中华鼎文

  • 标签: 铸鼎 鼎有感
  • 简介:被中国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誉为“夏候氏鼎以来最宏伟之作”的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它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鼎内壁有金文:“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2.1米见方,上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禁前后分别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一九九五年十月”金文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 标签: 宝鼎铸 铸春秋
  • 简介:有位电影美学家说过,“从风格作为艺术形式的一般特征的角度来看,甚至把各种风格折衷地混合起来也能成为一种风格。”孕育于特殊人文一地域背景下的“海派”电影,正是这样一种在兼容并蓄中抽象出个性的辉煌一时的混合物。上海地处环太平洋中心,是中国开埠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又是一个缺乏自身传统文化根基的“移民型”都市。从19世纪中叶起,它便形成了各地各色人群杂处、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现代文明与守旧观念并存的文化氛围。与此相呼应,“海派”电影一开始就具有了开放进取而讲究实惠,善于吐故纳新又常浅尝辄止等正反两重特性。在我看来,“海派”的美学特色大抵表现为开拓性、功利性、随俗性三个方面——

  • 标签: 海派 电影美学 上海电影 风格 三个方面 中西文化交融
  • 简介:~~

  • 标签: 作品
  • 简介:提到电视编剧,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滨。1986年滨(与人合作)编剧、潘小扬执导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荣膺第七届“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而声誉鹊起之时,滨就为他以后“滨作品”风格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编剧 短篇电视剧 作品 风格 感悟
  • 简介:阿万提的新疆题材人物风情画,以幽默风趣见长,既不洋也不俗,且画得极其轻松质朴,一点也没有那种刻意求工的辛苦。然而,“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句),在这深受人们喜爱的幽默风趣、轻松洒脱的艺术风格背后,却是30年塞外风沙的磨砺和30余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的艺术求索。

  • 标签: 阿万提 画家 新疆题材 人物风情画 艺术风格 中国画
  • 简介:他开始全面恢复舞台生涯。他借了2万元置办服装行头,约请当年合作的著名琴师沈玉才、鼓师赓金群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90年10月他来上海演出。尽管剧团只在《新民晚报》的中缝登了一条小小的广告,但几天之内,戏票被抢购一空。他当时曾对观众表示,他正在艺术的全面恢复时期。然而,也许是弦绷得太紧了。他演《群借华》一直是“一赶三”,前鲁肃、中孔明、后关羽。1992年1月,他应邀到济南演出《龙凤呈祥》,也是“一赶三”,前演乔玄,中演鲁肃,后演赵云,当演到《回荆州》

  • 标签: 钱浩 “样板戏” 《新民晚报》 《红灯记》 恢复时期 语言能力
  • 简介:《话剧》:都说尹胜是个擅长处理复杂的悲剧角色?能不能和我们谈谈您是处理自理李亚子这个人物的呢?

  • 标签: 尹铸胜 话剧 演员 《李亚子》
  • 简介:1998年10月14日,天下着蒙蒙细雨。我来到佛教胜地普陀山。刚一下快艇便强烈地呼吸到了清新的海洋空气,令人畅神。为了佛教文化的建设,从普陀山全山住持妙善方丈到各寺院当家,从主管部门到具体分管部门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此我对舟山市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普陀山佛教协会总工程师孙传生先生进行了专访,从中了解到佛教艺术的建设,是普陀山经济建设中

  • 标签: 佛教艺术 普陀山 工艺美术 佛教文化 佛教协会 经济建设
  • 简介:黑格尔曾说:对那具有坚实内容的东西最容易的工作是进行判断;比较困难的是对它进行理解;而最困难的,则是结合两者,作出对它的陈述。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迷宫,“具有坚实内容的东西”。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专注地对它进行了判断与理解相结合的陈述。作出了一次智者的探索。然而先生的《兰亭论》,在书学界这一方几乎尚未被重视,而同样在学论者那一方也甚少见阐述。为此我们作出一粗

  • 标签: 钱钟书 兰亭诗 兰亭序 相结合 中国文化史 黑格尔
  • 简介:近日,本刊记者对“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书法导师、“香港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开文先生做了采访,先生是胡问遂先生高足,现在香港从事书法教学工作,我们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海外书法家的发展情况。

  • 标签: 开文 先生 书法 采访 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