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正>梨园戏、曾静萍、王仁杰、王评章的"四位一体",是当代剧苑的一道奇观。王评章称王仁杰为"最优雅的古典诗人",我以为这主要是风格定位。从文化性质上来说,又何尝不是现代戏曲诗人呢?王仁杰的古典化追求,根植于气质才情,又包含着对现代化的反思。

  • 标签: 王评章 现代戏曲 返本开新 曾静萍 风格定位 节妇吟
  • 简介:中国戏曲从宋元杂剧至明清传奇.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完整艺术体系。而戏曲舞美是构成戏曲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分体现出极鲜明的美学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侵入.戏曲受到极大的冲击.随后在不断变革中逐渐产生了变异.景物造型从人景紧密结合的写意表现转向了相对独立的布景体现.舞台空间从不确定性转向了环境的具体化.布景描绘环境被作为舞台演出的基本条件.打破了古典戏曲“从表演中产生景”的传统原则。现代戏曲对于传统表现形式的颠覆所付出的代价.令人深思。

  • 标签: 中国戏曲 舞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艺术体系 演进历程 明清传奇
  • 简介:上期讨论题:天津市少年宫资深美术教师沈志鸿先生对当前少儿美术教学现象提出问题希望老师们进行讨论。他说:”当前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少儿美术教学都在为创新而标新立异.奇招怪招,层出不穷。不仅如此还把以前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视为落后的,过时的方法,我想创新的同时不应该丢掉传统,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希望老师们进行交流。”

  • 标签: 美术教学 提出问题 美术教师 标新立异 教学方法 少年宫
  • 简介: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1897年)年轻时就受到李斯特和舒曼的关注和帮助。他一生扑在音乐上,勤奋地工作。因为出身贫穷,父母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力了帮助家庭,他把挣来的钱都拿了出来。

  • 标签: 音乐 作曲家 李斯特 山姆大叔 拉姆 出身
  • 简介:主持人:随着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全国上下又掀起了对新《课标》学习的热潮.在暑期。全国各地美术教师登陆果实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参加《美术课程标准》远程项目研修,在研修中老师们既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获得了对新《课标》精神的领悟和理解。课程专家团队在课程首席专家尹少淳教授的带领下精心设计研修课程、定期编写课程简报、批阅作业,参与网上研讨答疑等活动.使老师们拥有与课程专家团队的专家们近距离交流学习的机会。“老魏信箱”栏目本期继续将视角锁定果实网,将精心选择100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课程专家对100个问题精彩而又极具教育智慧的解答呈献给老师们.

  • 标签: 《美术课程标准》 课程专家 新《课标》 中小学教师 义务教育 教育平台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末叶以降的30余年间.与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变革.渐趋深化的文化转型相映照.中国画坛也发生着颇具力度的新变。此一新变.继续探究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画变更演化的两大题旨:古今因革与中西会通。不少画家和画论家为之作出有益贡献.而从美术理论和绘画实践的结合上,引领潮流.锐意进取的劳作者之一.当推周韶华。

  • 标签: 返本开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 狂歌 荆楚 大美 中国画
  • 简介:始咏叹调(Thedacapoaria)是一种在巴洛克时期非常盛行的音乐形式,多出现在巴洛克时期歌剧与清唱剧等。始咏叹调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咏叹调的第三部分并不单独写出,而是在第二段的结尾处标注“DaCapo”(D.C,从头反复之意),并在第一段结尾处添加“Fine”标记,将反复后的第一段作为第三部分呈现出来,形成一种“A-B-A1”的三部曲式结构。

  • 标签: 巴洛克 返始咏叹调 炫技 气息 音准
  • 简介:历史现象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常常令人们的主观判断捉襟见肘、窘迫难堪,人们很难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设置一条由此及彼的线型因果链,以致于很多时候需要藉助辩证法的律条加以衡定和解释。作为跨越共和国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的特殊群体和特殊事件,知青和知青城既不是逝去的社会现象,更不是静止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知青的过去和知青的现实都不能单方面赋予知青精神以质的规定性,只有将知青和知青城置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下作历时、共时的全景式考察和解析,才能臻于知青精神的内核、直抵知青精神的本质。30集电视连续剧《城年代》在央视播出后,“知青城”这个钤烙着特殊年代印记的名词重新回到时下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议的焦点话题。人们突然意识到,“知青城”这个看似久远的历史学名词以及它所包蕴的特定文化内涵,依然存在于今天的中国,不但在物质层面影响着当今中国的发展趋向,而且在精神层面影响未来中国的价值取向。电视剧《城年代》中的绝大多数知青曾被特定时代无情地丢弃,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付出巨大精神代价的一代。林超然、何静之、张继红、王志、罗一民们曾以少年的天真沐浴过五十年代的清纯,以青年的单纯领教了“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以中年的成熟投身于改革开放大潮。作为一种不能忽视不容否定的历史存在,他们书写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生传奇,铸就了“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青春神话,只要我们环顾和打量那些刚从事业巅峰荣退下来的,曾经牛一般耕耘、马一般负力、虎一般行风、龙一般叱咤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具有知青背景。

  • 标签: 精神生活 电视剧 知青 “文化大革命” 历史现象 谢幕
  • 简介:这是一群生活和工作在被誉为壮族文化摇篮-花山脚下的音乐爱好者的笔会作品专辑。花山位于广西宁明县境内,在花山8800多平方米的悬崖绝壁上,画有赭红色的人、兽、器物等图案1900多一个,画面气势恢宏、人物造型生动,历经数千年而不褪色,其作画方法、内容、年代等至今仍是个谜。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创造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岩画史上罕见的精品;早在1988年就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进入我国“申遗”预备名单。花山因其千古之谜而举世瞩目;宁明因花山而彰显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20多年前,从花山脚下走出来的周氏兄弟创作的花山艺术已经饮誉世界画坛;如今,在打遗花山文化品牌的旗帜下,一群民族音乐的执着者正在努力挖掘本县丰富多彩的民歌素材来创作新的花山之歌。花山古文化,明江美天下;不到花山看岩画,不如中华古文化。本期特编发这一组采自花山的歌,以飨读者。

  • 标签: 词曲作家 专辑 作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壮族文化 花山岩画
  • 简介:曲子,因其综合了音乐与文学因素而倍受学界关注。从学界既有成果看,其"词"之意义似更为突出。笔者认为:作为音声技艺形式,曲子对后世之影响绝非仅是文学意义。曲子,从音乐文本、文学文本到付诸表演,其作为完整的艺术形式才真正得以呈现。由此,从职业化与乐制度的视角看,乐人乃曲子之创作主体。自隋唐构建的乐体系,作为管理与教习专业乐人群体的官方系统,无疑成为曲子及其后众多音声技艺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与之相辅,区域中心与文人对曲子的发生、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乐体系制度化承载及其与社会各阶层互动之中,曲子作为其后众多音声技艺发生、发展之"母体"的重要意义,得以彰显。

  • 标签: 曲子 乐籍体系 创承 传播 母体
  • 简介:庄子和卢梭生活年代相差两千余年,但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遭遇、人格特征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庄子和卢梭一生都同样过着贫苦的生活却有着卓越超群的才华,都有淡薄功名利禄、不向权贵低头的高贵品格等等.他们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有着极其相似的方面,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将庄子和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加以比较,并着重深讨一下庄子的'自然之乐'和卢梭的'于自然'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庄子 卢梭 自然 名利 个人 人格特征
  • 简介:魏良辅是戏曲史和音乐史上著名人物,其身份、生平和对昆曲的贡献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笔者在此综合多种学说和材料,进一步提出他是乐中人,从乐文化视角对其身份、隶属机构、生卒年代和籍贯作多层次研讨,并提出对昆曲和传统曲牌创承的一点看法,指出曲家魏良辅精神的可贵之处。

  • 标签: 魏良辅 乐籍 教坊 昆曲 曲牌 创承
  • 简介:学术研究就像登山,往目标攀爬的路途中,会不时为其他瑰奇的景致吸引。我因关注大村西崖,遇到一些内野皎亭的资料。觉得有必要对这位东瀛的藏书家和南画家的生平行迹略作稽考,既发潜德之幽光,又可蠡测20世纪上半叶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 标签: 创作 收藏 汉籍 学术研究 文化交流 20世纪
  • 简介:对古谱符号涵义理解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解译的成败.在学术界,对同一种古谱的涵义常常有不同的解释,甚至对某一个符号的解释会众说纷纭.为此,对古谱符号的涵义从逻辑上进行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唐代琵琶谱研究成果的分析,在古谱符号涵义的理解方面寻求较科学的研究方法.

  • 标签: 琵琶 节奏 符号 敦煌 唐代 研究成果
  • 简介:熊秉明先生远在巴黎,却长久以宏扬中国文化为己任,使我们这些后辈钦之佩之。大约是十年前在熊先生的同学翻译家罗达仁教授那儿见到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的熊先生大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借回家中,细细阅读,还把书里一些精湛论述作了笔记。后来在《美术史论》、《中国书法》等刊上多次读到熊先生华彩文章,其中觉得最过瘾的莫过于《张旭与狂草》一文了。当时就想写点什么,但为琐事所累,一直拖到了今天。熊先生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哲学系,后留学法国巴黎主修哲学,转习雕塑。平素坚持写诗、作画,

  • 标签: 中国书法 熊先生 熊秉明 理论体系 仁教 古典精神
  • 简介:制度是北魏时期正式形成,清朝雍正元年正式废除,由官方制定的以“贱民”为主体的专业乐人制度。从项阳《山西乐户研究》中提出的乐制度视角切入,将国家仪式用乐与当下民间仪式用乐接通,可以解析乐制度之于中国音乐文化研究的意义。

  • 标签: 制度 乐籍制度 接通 中国音乐文化
  • 简介:正是烟花三月,因“知止后——王赞艺术作品展”而下了扬州。自然想到了李白那首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标签: 作品展 扬州 烟花 艺术 知止 《送孟浩然之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