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曹寿,又名曹安,1951年出生在安徽省广德县。现为中国文联书画中心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史馆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教授,吴昌硕书画会副会长。

  • 标签: 曹寿槐 个人简历 书法家 收藏 个人书法作品专集
  • 简介:<正>福建中部的永安市南村"人场"演剧,又称"迎春戏"、"坐场"、"作场"、"做场"、"杂剧"、"场戏"、"戏文"、"入场戏文"、"作场戏文"等,为宗族祭祀演剧,依靠宗族制度力量组织传承。"人场"由村落仪式执行者(礼生)主持祭祀仪式,农民子弟演出,其音乐除保留部分"里巷歌谣"和佛道法曲外,大部分使用高腔剧种大腔戏音乐,语言使用南方官话与当地方言。戏、仪合一为"人场"的特征,从形式上看,它满足代言体装扮表演的要求;从结果上看,具备祈福禳灾功能,以戏的方式达成宗教仪式所追求的祈禳目

  • 标签: 祭祀仪式 大腔戏 槐南 当地方言 南方官话 法曲
  • 简介:戲曲研究家久保天隨稱'森南博士爲明治時代詞曲研究的開山',並坦言自己和塩谷温從事戲曲研究是受到森南的影響。但青木正兒却在1948年時説,狩野直喜纔是'日本元曲研究的鼻祖'。青木正兒之説晚出而影響更大,之後,森南在戲曲研究領域的開創功績,竟無人問津,即使日本的戲曲研究者對他也是所知甚少。本文通過對森氏所作戲曲研究的研討,認爲森南纔是近代學術史上中國戲曲研究的開創者。森南從小即廣泛研讀戲曲,並能用漢文撰寫傳奇,還撰有不少題詠戲曲的詩作。後兼任東京專門學校(早稻田大學前身)講師(1890~1895),首次在課堂上講解了戲曲作品。他在1891年3月14日在日本東京的文學會上所做的《支那戲曲一斑》,是近代第一個關於戲曲的公開演講。此後在《支那文學》《早稻田文學》《城南評論》等刊物上發表了諸多戲曲有關論文、譯文。正是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弟子、學生如野口寧齋、柳井絅齋等也紛紛涉足戲曲研究。森南後來擔任東京帝國大學講師(1899~1911),主要講授詞曲,成爲在帝國大學講壇講授中國戲曲的第一人,其講義《詞曲概論》,對唐宋以後戲曲演進變遷有出色的闡述。1911年3月,因槍傷久治不愈而去世,年僅49歲。森南逝後一年,塩谷温擔任東京大學中國文學講座,與京都大學的狩野直喜東西並峙,使戲曲講授研討成爲新的潮流,而森南的功績則已被遮掩,竟漸歸於無聞。

  • 标签: 森槐南 戲曲研究 日本漢學 元曲研究
  • 简介: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北关黄河故道南岸,耸立着瓦飞檐的古建筑,这就是1982年徐州人民为怀念伟大的文学家、诗人、画家和书家苏轼而重建的楼.楼下大厅放置着苏辙作,苏轼书的楼赋碑.此楼明、清两朝曾四次大修,直到五十年代还保持着临流而视的镇河雄姿,这次重建,更加雄伟壮观。为什么只在徐州做过两年知府的苏轼,人们如此怀念他呢?这是他为徐州人民做了好事,成为“百

  • 标签: 苏轼 徐州 历史文化名城 五十年代 黄河故道 古建筑
  • 简介:日本明治時期的漢學家森南,不但是近代學術意義上的中國戲曲研究史的開創者,而且早年還有戲曲創作。他撰有傳奇二種:《補春天》《深草秋》。本文以《深草秋》爲研究對象,分析其結構,梳理所參考的傳説,並對比日本傳説及相關的資料,瞭解該題材在中國戲曲史中的演變和接受情况。對比中,筆者主要以《玉造小町子壯衰書》和日本傳統戲曲'能'的《通小町》《卒塔婆小町》爲參考。

  • 标签: 森槐南 深草秋 小町傳説
  • 简介:今.号困翁.自谓湮庐老人.1940年出生在河北丰润。中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舞台美术与广告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练习国画。近十几年来专门从事工笔画马的研究与创作。90年代初迁居香港.现为香港工笔画家协会会长。作品在多地展览.出版有《湮庐画马图册》《唯美新势力系列——湮庐工笔画马集》《湮庐工笔画马技法》。

  • 标签: 作品 20世纪70年代 工笔画家 1940年 广告工作 舞台美术
  • 简介:为了完成梦想。他漂洋过海从新加坡来到中国台湾参加《超级星光大道》。他努力上进、以柔克刚.超高的EQ让靖伦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前不久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偶像剧《桃花小妹》,让大家重新认识了靖伦的另一面才华。

  • 标签: 人生哲学 以柔克刚 湖南卫视 重新认识 新加坡 偶像剧
  • 简介:在过去几年间,宇兴的作品一直线性的发生变化,无论从画面或主题上。从他早期在星空间里展出的《锁孔》那批作品之后,在一段时间里,留给公众的印象大多是充满着情感性质疑名字下,色调灰暗的作品。其后,随着宇兴生活中一些个人事件或公共事件的影响,他的作品发生了变化。很明显的表征是画面上的,大面积色彩的涌入;而在"锁孔"中曾经出现的细致窥视似乎隐退了。所谓的细节被粗凛的线条更改。迄今,宇兴的关注点已从对私隐、性以及封闭空间,渐渐拓展至比较公共和共性的对话空间,

  • 标签: 黄宇 公共事件 作品 直线性 空间 情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