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明末清初.以“金陵胜景图”为主的实景山水成为金陵画家创作最突出的题材。随着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画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金陵胜景图”的创作背景、目的、胜景的选择与组合、内涵、意境、甚至风格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寻找出清初遗民情结在“金陵胜景图”中的聚散与消长.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而总结出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特色。

  • 标签: 金陵胜景图 明末清初 遗民情结
  • 简介:本文主要对傅山代表性草书中主要形式特征如曲圆、繁密、对比等因素进行分析探微,兼及傅山与晚明创新派草书家的类比,以及他们和史上经典的对比,揭示以傅山为代表的晚明(清初)草书标新所在。简要梳理傅山书学观念与其草书创作、创新的关系。归纳分析明末清初革新派草书某些激进的、偏激的风格特征,并探讨草书风格在晚明丕变的背景及原因。

  • 标签: 傅山 草书 曲圆 繁密 晚明革新书风
  • 简介:明末清初陶瓷青花装饰从原本的图案纹饰的刻画逐渐转变,这种转变受到国画山水、版画人物和国画花鸟的影响,出现了山水皴法的表现,构图的山脉讲求龙脉山体走势;在青花人物中出现了戏曲中的场景、服饰和故事情节;在青花花鸟中出现了大写意的花鸟画的样式。并且在整个青花领域中出现了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与以往的传统的青花装饰差异很大,这种青花的新发展存在着复杂的环境,明末清初陶瓷青花绘画逐渐的繁荣与其所存在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是不可分的,

  • 标签: 青花装饰 明末清初 原因分析 陶瓷 文化环境 图案纹饰
  • 简介:明末戲曲家陳情表創作成就頗高,祁彪佳譽之爲“天才豪放”,但他的作品多已散佚,近人曲録均謂其生平事迹不詳。今考陳情表本名陳禘,字聖鑒,又字自嚳,紹興會稽縣人。童生身份。負才不遇,貧病而終。卒年爲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本文又通過輯佚梳理陳情表的現存遺作,對他的戲曲、詩詞創作成就做簡單評述。

  • 标签: 陳情表 祁彪佳 遠山堂曲品 遠山堂劇品
  • 简介:明天啓初年標爲'邦子空'的一段工尺譜,是今存梆子腔最早的記載。梆子腔最初以曲牌(調)的形式進入戲曲音樂中。清初至康熙中後期(18世紀初)的數十年間,梆子腔作爲戲曲聲腔自西北秦隴而出,迅速傳遍大江南北。該時期梆子腔基本以整齊的七言十言詩讚體唱句爲主,從文辭到劇目都有粗糙隨意、'專屬'下里巴人的特徵;在樂器上,擊節之'梆子'與'月琴'是初期梆子腔最基本的兩種樂器,無胡琴參與。康熙中葉,梆子腔在秦晉一帶已分化出'秦腔'和'亂彈'兩種聲腔:前者接近早期的梆子腔,後者則'亦昆亦梆',與後來的'勾腔'頗有關聯。梆子腔在清初的發展形態説明,它與一般的俗曲並不相同。對其初期發展形態的梳理與辨析,爲探索梆子腔的源頭及促成梆子腔産生的深刻背景,提供一個基礎性的參照和出發點。

  • 标签: 梆子腔 秦腔 亂彈 梆子 月琴
  • 简介:李流芳是明末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生当国家颠危之际,多次应会试而不中,无奈息影林泉,以诗画自娱。他或依诗作画,将唐、宋诗家清旷萧疏的诗意化为朦胧恍惚的画境;或以诗意为画,借助缣素笔墨以泻胸中意趣和情思。他的“诗意画”多为意境清雅的山水,墨韵滋润浑厚,寄寓了哀乐无端的感慨之情。他这种以绘画消解功名无着的现实焦虑,缓释没世而名不传的生命忧伤的情怀,促使他形成了酣畅而清润的笔墨特征和简练有法的构图模式,在画面简远超逸的朦胧中,传达出明丽清绝的情调。

  • 标签: 李流芳 诗意画 依诗作画 以诗为画
  • 简介:明末清初是我国江南园林较为发达的时期,不仅园林数量众多,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园林名著和造园家。近些年来有关园林研究的成果甚多,涌现出《扬州园林》、《说园》、《园冶注释》、《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长物志注释》、《苏州古典园林》、《江南园林志》、《中国园林美学》、《园林与中国文化》等许多学术专著。这些著作虽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关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园林,却尚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拟就当时江南园林的发展及其美学思想等谈些浅见,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江南园林 明末清初 美学思想 园林美学 《园冶》 《长物志》
  • 简介:整个明代书坛可以说是帖学风行的时代,法帖传刻十分兴盛,有文征明《停云馆帖》,董其昌《戏鸿堂帖》,华东沙《真赏斋帖》等。而以《淳化阁帖》为滥觞的帖学刊刻一出,明代即形成了以临摹二王法书为主线的基调,所以有人将明代帖学与二王书风划等号是不无道理的。这条主线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这一时期二王法帖的临摹经历了几个阶段。明初书坛的状况令人堪忧,

  • 标签: 明末清初 观念研究 临摹 态度 变革 《淳化阁帖》
  • 简介:明末清初紹興文人魏方炿的詩文集《問霞閣集》中收有雜劇三種,分别題爲《問霞閣山水情詞》《問霞閣天涯知己詞》《問霞閣花約小詞》,古今戲曲書目未見著録。筆者將其命名爲《問霞閣雜劇三種》,並對魏方炿其人、其劇做一簡單介紹。

  • 标签: 魏方炿 問霞閣集 問霞閣雜劇 明代戲曲
  • 简介:一国家不幸诗人幸画到沧桑意自工明末清初,在天崩地裂的改朝换代过程中,文人士大夫在国破家亡之后,将无限的感伤和不尽的忧愤都表现在自己的诗文书画中。无论是在新的政权中为官者如王铎、吴梅村,还是以逸民自居者傅山,或是超脱尘世于青灯古佛中度余生者如八大山人。他们在生命的终结之际,无一不是带着无限的悲悯而化为尘土的。分析一下那个时代的画家们的命运,大概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明朝为官者继续在清廷任职,如王铎、吴伟业、程青溪。

  • 标签:
  • 简介:画绣亦称“绣画”,它独立成幅且不依附于衣服帷幔等物,制作的主要目的是供人欣赏,属于特种工艺美术。自宋代起,便有闺阁女子精于针黹,以摹仿书画为能事,绣品的题材、构图、设色均近于书画。因此,画绣常被载入书画论著,《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中均著录了不少古代画绣。

  • 标签: 收藏 品鉴 文人 明末 《石渠宝笈》 工艺美术
  • 简介:清初时期的书画界,延续着晚明革新的潮流,并基本上由明降臣和明遗民继续保持和传承。他们以强烈的个性抒发,创造出了大量惊世骇俗的巨制佳作。然而,这种带有自由和叛逆色彩的追求与清初政治的需要显然是很不和谐,因此随着清政权的逐步稳固和思想文化控制的日益加强,尤其到康熙以后,这种狂放不羁的个性书风逐渐趋于泯灭。许友,作为福建地区的明遗民,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被世人所遗忘,但他仅存的作品却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为清初书画界的繁荣,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 标签: 许友 明遗民 书画家
  • 简介:本文关注的是明末清初家国动荡背景下的名妓肖像画,主要涉及柳如是、寇湄、顾眉、董小宛等人。相比于同时期的闺秀肖像,名妓肖像多以独立个像呈现,以墨笔白描或略施淡彩的方式,图绘侧颜斜望的年轻容颜,且多置于书斋环境中,展现自身才情,甚至出现了突破性别的女扮男装肖像。名妓肖像画在绘制过程中多有像主的亲身参与,或亲身执笔、自绘小像,或持纸企画、请人题咏。通过绘制肖像,展现出其不输男儿的豪侠之气,表达出"风尘女侠"的自我认同。

  • 标签: 明末清初 名妓肖像 亲身参与 风尘女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