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海润曾经是翻拍红色经典的主力。既然是红色经典,就必然带有对抗日战争和抗日英雄的传统认识。尽管时代不同了,翻拍必然有所扬弃,但核心的基因组成是不能变的,变了就会遭遇老观众的强力反弹。如何拿捏其间分寸,海润有着丰富的经验。《向着炮火前进》开场不久,日军为了追寻密码机而屠了村,八路军战士则为了保护密码本而全部牺牲,这些似曾相识的情节奠定了该剧的基调:战争观、历史观恪守传统,日本鬼子凶残的本性没变,中国人民不屈的气节没变,所有的创新建立在"三观正确"的前提上,所有的花样都局限于形式上的突破。

  • 标签: 抗战 偶像 重机枪 炮火 时代 观众
  • 简介:人民艺术家老舍,不仅在小说、戏剧的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相声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上也有着突出的贡献。老舍的相声创作生涯应该是从1937年"七·七"抗战以后开始的。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和中国人民的抵抗,又贸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狼子野心何其毒也。济南失陷以后,老舍流亡到武汉和重庆,在这整个民族的大动荡的斗争漩涡中,他没有沮丧和退却,而是更加激起了爱国之情,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无比愤怒,决心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到底,要把自己的全

  • 标签: 相声艺术 老舍 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人民艺术家 创作生涯
  • 简介:本文通过对抗战歌曲几种体裁和创作手法的研究,总结了填词歌曲、创作歌曲和创编歌曲的一些曲式结构、表演风格和美学特征,并对其传播影响和历史意义进行了理论思考,揭示了抗战歌曲的艺术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抗战歌曲 歌曲研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学院写实主义绘画在西方美术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是因为在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美术向何处去

  • 标签: 前新 抗战前 新美术
  • 简介:八年抗战期间,国统区电影机构共生产"抗战电影"百余部,其中故事片有20余部,这些影片充分践行了"电影抗战"的时代使命,并呈现出一些颇为独特的美学症候。

  • 标签: 抗战电影 国统区 述论 抗战期间 电影机构 故事片
  • 简介:1938年夏夜,福州闽剧界艺人在榕城举行了抗日救亡火炬游行。游行队伍数百人,个个手举火把,身穿黑色中山装,脚扎绑带。队伍从省府路出发,经过南门兜,走向大桥头。站在第一排的有闽剧武生宗师陈春轩,著名剧作家林飞,著名武生关传庚,还有闽剧名家林芝芳、黄荫雾、肖梦尘、陈杏芬、林赶山、陈开明等。他们沿途用闽剧曲牌(孝顺歌尾)高唱:“为国家,为民族,去、去、去!去当兵!”其势雄雄,其气昂昂。“七·七”事变后,闽剧舞台上宣传抵御侵略,鼓舞抗日斗志的闽剧演出风起云涌。首先是作者群拿起笔杆当刀枪,纷纷编写歌颂爱国主义的古代剧和揭露日寇暴行

  • 标签: 闽剧 抗战时期 赶山 剧作家 武生 名旦
  • 简介:桂林的抗日战争音乐活动是中国抗战音乐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在桂林文艺界的实施,对桂林抗战音乐运动的蓬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桂林音乐界的形成,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文艺策略在桂林抗战音乐运动中的成功实施。

  • 标签: 桂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音乐活动
  • 简介:晋察冀抗战戏剧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作和演出的、以抗战为题材的戏剧。抗战期间,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同时也开展了文化宣传活动和文艺运动。其中,戏剧活动规模最大,效果最强。抗战演剧团体包括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各军分区的剧社、地方所属剧社和剧团。在晋察冀地区农村的演剧运动也日渐发展起来,“至1942年初夏,在冀中、冀西两地村屯中,演剧团体

  • 标签: 审美价值 戏剧审美 抗战戏剧
  • 简介: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6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系列活动安排情况。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谈及文化系统相关文艺演出和展览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各地推出"纪念"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共计183部,其中,新创剧目128部,保留剧目55部。我们特别关注的歌剧,有多少?13部,包括11部新创剧目和2部保留剧目。这个数字,虽然不及总量的十分之一,但已超乎预料和想象。早在2002年第7期《人民音乐》杂志上。

  • 标签: 董伟 舞台艺术 扬子江暴风雨 总政歌剧团 哈尔滨歌剧院 流亡曲
  • 简介:文章是《"抗战歌曲"学习笔记》的续篇,是作者长期学习与研究"抗战歌曲"的心得体会。说是"续篇",其实是在同一个大题目之下,做一些不同的小文章。它虽然以"抗战歌曲"与民间音乐的联系为副题,实则以此入手,引伸对一系列新问题的看法,例如对"抗战歌曲的分类",即一类为有民间音乐作为根据的创作歌曲,另一类为没有民间音乐作为根据的创作歌曲。而这第二类中,又可分为强调音乐的民间风格与强调音乐的时代特点两种。其中强调时代特点的一种,又偏重向西洋音乐的学习和借鉴,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方式,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抗战歌曲"。作者还进一步提出了"抗战歌曲"中的"说唱音乐"因素、"抗战歌曲"中的"时代音调"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作者特别强调要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要排除多种干扰,首先是要排除自身的好恶偏见,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对不同类型的"抗战歌曲"妄加褒贬;其次是要排除一切旧有资料的干扰,重新听歌读歌,重新翻阅资料,自己去悟,不人云亦云;其三是要尊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抗战胜利已70多年了,对诸多问题都是可以弄清楚的。应该特别相信,那些被历史留下的、被人民忘不了的"抗战歌曲"就是值得大家学习和继承的宝贵遗产。

  • 标签: 抗战歌曲 民歌 说唱音乐 时代音调
  • 简介:抗战期间,田汉创作了多部戏曲作品,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田汉的戏曲创作理念趋于成熟。这些作品不仅宣扬顽强斗争、全民参与、团结一致的抗战精神,起到了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而且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同时,田汉还在创作中努力探索,不断完善戏曲的表现形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标签: 田汉 抗战戏曲 创作理念
  • 简介:情境剧以当时当地的情况做戏,使观众将戏剧信以为生活,并进入表演圈;由此演剧活动转为社会活动,演剧的宣传教育鼓动目的完成。情境剧这种对观演关系的追求与谢克纳的环境戏剧具有相通之处,从演剧本身看,情境剧演员的即兴发挥是在掌控全局的前提下的(表演剧团却只能纯粹地随机应变);从形式上看,观众能更自由地参与(环境戏剧常常从物理空间上逼迫观众,使他们不得不参与),但这种参与又是受倾向性的思想意识指引的(谢克纳的环境戏剧却呼吁人们自己来独立思考政治/社会的不合理状况)。

  • 标签: 情境剧 环境戏剧 观演融合 空间 演剧观念
  • 简介:丁西林在1940年创作《妙峰山》时正值中国大片国土遭受战火威胁之际,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向内地进行迁移。本文旨在讨论《妙峰山》中知识分子在内迁过程中角色转换的变化、原因、现实意义与丁西林在抗战时期的背景下如何用喜剧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抗战理想。

  • 标签: 丁西林 妙峰山 抗战内迁 知识分子 抗战喜剧 角色转换
  • 简介:抗日民歌是秦皇岛城市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当地的群众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站在历史的角度,不难发现抗战胜利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它通过“抵抗外侮”的方式将整个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实现这个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便是抗战时期的音乐。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叠合,会产生出大众认同的国家概念与时代标志,抗战歌曲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艺术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观照。

  • 标签: 抗日民歌 民族精神 精神食粮 凝聚力
  • 简介:吕骥(1909-2002年)是中国现代音乐历史进程中最有影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领域广泛涉及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创作与音乐组织活动等诸多内容。作为一位作曲家,吕骥的音乐创作集中于各类声乐体裁,一生创作(加上未发表)近一百首声乐作品。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群众歌曲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 标签: 群众歌曲 抗战救亡 中国现代音乐 音乐创作 声乐作品 三四十年代
  • 简介:2005年6月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军旅音乐家陈志昂先生的《抗战音乐史》,这是迄今见到的抗战音乐史研究的集大成者,陈老以古稀之龄写出这样一部积多年之功而成就的大作,

  • 标签: 音乐史研究 抗战 陈志 出版发行 集大成者 音乐家
  • 简介:吴组缃的长篇小说《山洪》是一部表现抗战初期民众觉醒的心灵史诗,主题开掘深邃,心理描写层次分明,细腻深刻,语言艺术生动传神,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显示出吴组缃小说创作的艺术才情,是抗战小说的重要收获,也是反映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社会状态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 标签: 《山洪》 抗战初期 民众觉醒 心灵史诗
  • 简介:当前,在青少年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对中国革命战争史,对5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战争了解得很少,甚至不想了解和回顾这些历史。因此,针对青少年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机会,充分利用影视之宣传媒介,大

  • 标签: 抗战题材 影视片 少年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 爱国志士
  • 简介:1945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人说"八年抗战",那是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算起,其实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抗战就已开始。屈指数来,中国人民与日寇拼杀了足有14个年头。在这漫长的浴血战斗中,一批催人奋发的抗日救亡歌曲应运而生。初期由上海的左翼文艺工作者捷足先登,通过电影和唱片。

  • 标签: 左翼文艺 八年抗战 九·一八事变 八路军进行曲 东北沦陷 郑律成
  • 简介:1937年抗战初期武汉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在此聚集了大批的文艺工作者,而其中作为戏剧界的"田老大"田汉在音乐界同样有着很多令人瞩目的贡献。在这一阶段中田汉积极的团结音乐界的同仁进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掀起了武汉乃至全国的歌咏运动高潮,除了积极的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之外,田汉也积极的进行着"新音乐"作品的创作。

  • 标签: 田汉 武汉 三厅 歌咏运动 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