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作为一篇成功的博士学位论文,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这是徐孟东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陈铭志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一项涉猎广博的、深入的学术研究,其史料性、理论性及对作品特性的敏锐而准确的把握和总结音乐现象的历史高度等等,使该论文成为近年来研究20世纪复调音乐的代表性文论.

  • 标签: 《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 书评 徐孟东 舞曲 现代音乐
  • 简介:在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有许多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戏楼。当我们实地考察和研究之后发现,这些建筑宏伟、色彩绚丽的古戏楼多数是由商人出资,建在水陆交通便利,商品贸易发达的城镇中的会馆中。

  • 标签: 戏曲演出 色彩绚丽 古戏楼 中国戏曲 商品贸易 戏剧文化
  • 简介:"捷讥"最早见于元明之际关于院本的曲论和曲作。作为院本角色,学界多关注其名称由来及表演特征、艺术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而对其渊源及流变的论说尚有不足。本文拟结合其表演特征及艺术功用,联系参军戏、院本、元杂剧中与之相合的角色类型,论述捷讥的渊源及演变。

  • 标签: 捷讥 节级 谢天香 关目 参军戏 苍鹘
  • 简介:风景写生作为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表达主观情感的重要练习方式,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表现自然的能力。然而传统的风景写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了。

  • 标签: 风景写生 观察方式 审美趣味 风格 画面构成
  • 简介:40厘米见方的一块石头,刻满了长和宽皆近于2厘米的方格子,方格子里满当当写着楷书,朴实,静气,素雅,一方标准韵北朝墓志。墓志名为《魏故镇远将军光州即默县护长广太守清河张君墓志》,简称《张墓志》。此墓志刻于东魏兴和三年(公元541年),近年出土,字口清晰完整,计23行,满行23字,共421字。仅两三字略有损伤,无妨识读与临写。墓志内容依惯例而行,约为五部分:一是墓主人官职封号(将军、太守之类);二是出身(祖上曾任何职);三是墓主人生平概括(散体文,

  • 标签: 墓志 东魏 将军 主人 北朝 镇远
  • 简介:桓谭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家,对当时以及其后的音乐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从他的家庭音乐背景、音乐管理、音乐表演和创作、音乐理论著述等几个方面对和桓谭相关的音乐史实作了初步的考索。

  • 标签: 桓谭 乐府令 《新论》 《琴道》
  • 简介:音乐学习是促进音乐文化增长和表演行为逐渐准确的一种活动。它对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作曲家的创作技巧、歌唱家和演奏家的表演动作和欣赏者的理解水平无一不是从学习中获得的。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为:音乐学习是其它一系列活动的基础,创作、表演、欣赏在学习中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学习。用图式表示为:

  • 标签: 音乐学习 音乐语言 学习过程 创作技巧 理解水平 欣赏活动
  • 简介:高则诚《琵琶记》诞生以来,在数百年漫长的传钞、传刻过程中,由于钞刻年代、地域、样式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版本。如按钞刻年代言,有所谓“元本”、“原本”、“古本”、“旧本”、“时本”、“近本”等之称;按钞刻地域言,有所谓“京本”、“吴本”、“浙本”、“徽本”、“闽本”、“昆本”等之别;按钞刻样式言,有“刻本”、“钞本”、“全本”、“选本”、“总本”、“角本”等之分。据研究者统计,《琵琶记》现存版本,有全本流传者,约42种;选辑折子或曲目的选本,计29种

  • 标签: 《琵琶记》 古本 高则诚 研究者 地域 样式
  • 简介:本文据新发现的两种宋曹《会秋堂集》抄本,广之以宋曹同时代人之诗文集、笔记、野史及宋曹传世书法作品、题跋对其行迹交游进行梳理、考证。主要考察宋曹在明清鼎革之后的交游,并以交游地点的转换来观察清初书画家以及明遗民之交游圈。全文共分励志淮安、雅集扬州、杭州登高、重入金陵四部分。

  • 标签: 明遗民 交游地 书画雅集
  • 简介:海盐腔,因发源于浙江海盐县而得名。它在明中叶风靡南北各地,晚明至清初逐渐衰弱,清乾隆以降,就没有消息了。海盐腔衰亡已有二百多年,有关文字记载较少,且多语焉不详。笔者根据多年来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海盐腔的发展历史作了一些考证,形成本文,姑名之曰:海盐腔源流考

  • 标签: 海盐腔 海盐县 南戏声腔 明万历 汤显祖 源流考
  • 简介:图形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语言,是创意空间范畴下具备超强视觉表现性的一种艺术形态。作为不可或缺的构景手段,图形创意广泛应用于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之中。它通过图形标识、地面铺装、外墙设计、壁画浮雕等表现形式,展现其多样的文化审美特性,并在高校形象宣传、校园风貌展示、校园地方特色与校园景观整体效果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景观功能作用。

  • 标签: 高校 图形景观 表现形式 审美功能
  • 简介:傀儡戏史[北京]廖奔傀儡戏是人类戏剧的一种特殊样式,它不以人来进行装扮表演,而用人体的替代物──傀儡从事类似于人的演出活动,以之模仿人的舞台行为来获得表演效果.傀儡戏是一种世界性的戏剧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它的踪迹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并...

  • 标签: 滦州影戏 木偶戏 傀儡戏 提线木偶 杖头木偶 布袋木偶
  • 简介:史称“波斯”的地方就是现今的伊朗,它位于亚洲西南部,与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相邻。首都德黑兰,官方语言为波斯语,国教为伊斯兰教。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中称“安息”。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伊朗拥有源自伊斯兰文化的很有价值的遗产。

  • 标签: 地毯艺术 波斯地毯 艺术略
  • 简介:<正>器乐演奏艺术是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一种较为复杂的活动。只有科学地分析和深刻的认识这一活动过程中机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才能合理地运用演奏器官,从而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从必然王国逐渐步入自由王国。人体千变万化的运动,归根到底,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肌肉收缩作用于骨胳的结果。或者说,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而实现的。一支直的或弯曲的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围绕着支点和支轴转动,称之为杠杆。在人体中,骨可以在肌肉拉力的作用下,绕关节轴转动,它的作用称为骨杠杆。(图1)

  • 标签: 演奏姿势 演奏艺术 肌肉收缩作用 肘关节夹 骨杠杆 古筝
  • 简介:与社会学、文学等领域底层研究成果相比,底层电影研究相对薄弱.国内关于中国底层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纪录片的底层表达研究;第六代(新生代)的底层影像研究;底层电影意识形态策略与创作诉求研究;底层电影的价值内涵和人文情怀研究;底层形象、底层书写与现实主义手法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对中国底层电影作个别讨论,并偏向影片政治内容的研究.目前中国底层电影研究还不够系统、细致、深入,底层电影研究任重道远.

  • 标签: 底层电影 底层形象 创作诉求 第六代
  • 简介:<正>中央民族乐团,座落在北京西城区风景区什刹海与后海之间,她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团体。该团一九六○年二月,经周总理亲自关怀建立。其前身是一九五七年荣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的混声民歌合唱队、中央歌舞团的民族乐队。建团后,

  • 标签: 民族乐队 音乐表演艺术 青年联欢节 合唱队 民歌 什刹海
  • 简介: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阶段之一,在此期间的名人雅士,其一生都颇具色彩,沈曾植(1850-1922)无疑是期间代表性的一位,其在政治、学术、艺术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贡献。清末民初时期世局多变,当时有识之士字号都极多,沈曾植可以算典型的一个。

  • 标签: 沈曾植 字号 清末民初时期 历史阶段 中国历史
  • 简介:法曲始興于隋,其源頭是中古時期的清商樂,故隋代法曲乃由清商署樂官掌管。入唐以後,清樂衰亡,清商署亦被罷省。但玄宗獨好法曲,於是設立梨園樂官專門管理並演奏之。安史亂後,梨園被罷,法曲撥歸太常梨園别教院,其後又轉隸宣徽法曲樂官。隨着職能的擴大,宣徽院不再單獨理樂,法曲遂轉屬其分支機構仙韶院。到了北宋,法曲主要由教坊法曲部和黄門樂雲韶部掌演。北宋末至南宋初,雲韶部消失,教坊被罷省,法曲亦趨於衰亡,但在宋金雜劇、金元院本中尚有法曲的藝術因子存在。

  • 标签: 法曲 清商樂 樂官 戲劇
  • 简介:清商乐始于三国曹魏,流行于西晋时期;西晋灭亡后,"魏晋清商旧乐"在北方辗转流传于多个政权之手,最后随着东晋刘裕灭后秦而被带到南方。宋齐以来,这批旧乐和南方的吴声、西曲结合而形成"南朝清商新声"。由于战争掠夺等原因,清商新声又多次流传回到北方,从而对北朝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至隋唐时期,清商乐逐渐走向衰亡,但其艺术因子却被法曲所吸收,并对南曲及傀儡戏音乐产生了一定影响。

  • 标签: 清商旧乐 清商新声 流传 转变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