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有一个书斋,起一个雅名,好像已成了读书人的惯例和通病。既然如此,自己也就不能免俗。没有书斋的时候,想着有个书斋;有了书斋,又想起个好名。起初书并不很多,只有一橱,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四百本。但每本都很珍惜,用厚厚的牛皮纸很仔细地包好。因为屋子很潮,黄梅天书变得软乎乎的,一到大暑,第一件事就是把书搬出去晾晒。两张长条凳,搁上竹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本文运用女权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解读当代黑人女诗人格温德琳·布鲁克斯的自传体小说《莫德·玛莎》,重点分析女主人公的内在空间拓展策略。女主人公莫德·玛莎的身份和地位不但限定了她的活动空间,而且还不断地被她狭小的家这一“代表性空间”再生产。所幸的是,她还是设法创造了像蒲公英一样可扩散、可拓展的内在空间,从而在象征意义上得以抗衡她所遭受的种族、性别歧视以及阶级压迫。

  • 标签: 性别 种族 阶级 身份 代表性空间 内在空间
  • 简介:当我把人脑比做电脑时,决非对人脑有任何不恭冒犯之意,而是为了表示电脑具有巨大潜力.

  • 标签: 蓝色虚拟空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   三、 集体中个体的透明状态——看与被看的统一    乡村、集体、目光在,在个体和集体的关系中来考察秘密要从两点上进行思考,在集体对于个体懒惰特征的改造过程中

  • 标签: 私人空间 空间消逝
  • 简介:华文书写不只是一种操作工具,它实际上牵连着广泛而基本的文化语境和历史状况.在跨文化语境写作中,华文书写是华人作家们积极寻求其文化身份定位的方式,并由此表现中国人与全球各种文化相交融的生存体验.因此,以文化研究作为突破口,是引领我们向华文文学自身回归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华文文学 文化身份 文化研究
  • 简介:<正>文学空间是语言在宇宙中截取的不同而又有限的范围空间。如果赋予文学空间类似于几何学规定的意义,可以发现散文体呈现的空间由许多侧面联结而成,而诗歌空间由无数个线条簇充而成。诗句在诗歌空间里角度变化非常迅速,即诗人有意分割每个侧面的延伸和扩展。每一句形成这个空间的一个单位,每一组句子之间有较大的折叠角度。

  • 标签: 文学空间 散文体 史蒂文斯 现代诗 静美 我不知道
  • 简介:刚刚22岁的李莹,新近出版了颇得津门文学圈内好评的,这使我有了一个新的感觉.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年龄之于文学,大概是20岁属于诗歌,30岁属于散文,40岁属于小说,50岁以后进入随笔和研究阶段.现在这些阶段的界限已经打乱.看来,写小说固然需要生活底蕴,但获得人生个人经验不一定要等到中年,只要具备了个性化的私人生活经验和生命意识就可以把握小说甚至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对此保持一种情趣盎然的阅读心态,也说明我们的心态还不算衰老.

  • 标签: 《高空弹跳》 李莹 生活体验 小说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 简介:《羊城晚报》有篇文章,题为《农民给艺人以“养料”,艺人把农民当笑料》,通观全文,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切同情心,肯为老百姓说几句话,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此,我对作者由衷地崇敬。但是,作者的思想方法,实在不敢苟同。比起前些年,如今思想文化领域开放得多了,禁区确实是少了。少了,不等于没有。不知是创作者的心理因素,还是有不成文的规定,艺术作品涉及到军人、执法人员、高级领导人时慎之又慎,更未见过将其作为讽

  • 标签: 讽刺艺术 知识分子 “这一个” 艺术作品 农民 思想方法
  • 简介:近日来,由于电影市场滑坡的幅度较大,所谓大制作的高成本电影不时出现“滑铁庐”现象,这使得制作人对电影的高投入不得不表示谨慎的态度,与此相比较,低成本制作的电影面对市场的压力相应要小些,而且从最近几部走向市场的低成本影片《网络时代的爱情》、《龙飞凤舞》、《美丽新世界》等

  • 标签: 低成本电影 市场 大众化 艺术质量
  • 简介:空间是人的基本生存维度之一,空间体验是人们理解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19世纪以来,“在日常的感官印象世界里,由于通讯革命和运输革命带来了运动、速度、光、声音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又导致人们在空间感和时间感方面的错乱。”这种时空感觉的错乱在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述:

  • 标签: 《现代性的后果》 空间体验 奈保尔 文学评论 思想意识
  • 简介:吴宓是位纯粹意义上的学者和诗人,他既有诗人的真诚与多情,又有知识分子的迂阔与执着。他以德立人,以学问行世,以诗调剂人生,终其一生都坚守着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借助文化思想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我看来,吴宓的幸与不幸都与此相关。现代社会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四种生存空间:大学、市场、流亡、体制。中国的现代文化发源于大学文化,这在整个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其他民族的任何一种新型文化都没有从大学孕育出来。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大学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源地,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文化、胡适为代表的语言文化、陈独秀为代表的媒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现代知识分子 生存空间 东南大学 陈独秀 文化思想
  • 简介: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80代中期以后步新写实小说的后尘而登上文坛的,它在风格上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大约就是一个“怪”字。年轻作家们以其风格上的诡谲多变、题材的突兀惑人向人们道出了某种似不该说、不可说、也说不清的历史经验。新生代作家徐名涛的长篇小说新作《重复一千遍的谎言》(刊于《钟山》2002年第1期,下称《谎言》)力避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凸现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粗鄙形态,叙述富家小姐阿雄因为某个偶然的原因,抛却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嫁给姥桥镇上一个名叫陈天万的掌柜为妾,“阿雄的出现打破了那些发生在历史古宅中约定俗成的妻妾成群的故事格局,讲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爱情故事,”和一个家族的衰败史。

  • 标签: 新生代作家 新写实小说 新历史小说 故事 长篇小说 叙述
  • 简介:近年来,论述新时期戏剧时空特色的文字时有所见,也有不少的文章指出新时期戏剧中丰蕴的哲理内涵,但几乎还没有人论及其形而上空间。对此,本文将略作论述。作为一种现象,形而上空间,在戏剧史上并不新鲜,在古希腊和莎士比亚悲剧中都曾出现过,只是当时没有出现形而上空间这个概念。所谓形而上空间,是指“通过对‘死亡’、‘命运’、‘人性弱点’以及‘人生空虚感’等永恒话题的深入思考,把观众的想象

  • 标签: 形而上空间 哲理内涵 叙述者 人性弱点 戏剧史 新时期戏剧
  • 简介: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世纪。城市化会促使城市文学的蓬勃发展,城市文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与审美格局,如城市文学将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提供深广的展示空间;城市文学会使市民多样性的审美追求得到充分的体现;城市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发展将形成新型的阅读审美感受,而网络文学的虚拟性会使文学的根本特性——想象得以强化,文学将因此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 标签: 城市文学 中国文学 网络文学 文学空间 审美追求 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