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在行笔过程中讲究平动、提按、绞转的技法要求,笔法在形态上的具体演示则是“平、圃、留、重、变”五字诀,讲求一波三折,以山水作字,以字作画。

  • 标签: 画家 绘画艺术 绘画作品 中国画 尚骥
  • 简介:定价:39.00元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专注力,让孩子一生受益.父母支持孩子学习绘画的目的,并非希望孩子一定要成名成家。孩子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培养的观察力、想象力和专注力,对其成长、成才的意义远比绘画水平的提升更为重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的绘画启蒙方面起着

  • 标签: 一起学 学画画 孩子一起
  • 简介:阳明心学美学提倡真性情、真体验的审美,与禅学美学一样,都是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觉观照来沟通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同属于体验美学。二者的审美主体在体验过程与结果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故对主体的内在审美要求、对世界的美学价值判断及二者的历史归宿是不一样的。

  • 标签: 阳明心学美学 禅学美学
  • 简介:2008年12月7日早上,寒气还有些袭人,北京天文馆门前却已热闹纷纷,笑脸映衬着朝霞,鲜花簇拥着来宾,2009国际天文年“寻找未来天文之星”活动启动暨《少年科学画报》30周年庆典在隆重与轻松中拉开了帷幕。

  • 标签: 《少年科学画报》 周年庆典 北京天文馆
  • 简介:杨简在诠释《论语》时,通过对其中有关思想资料所进行的零星的、不太系统的吸收、利用、发挥,建构起了集心本论、心性论和修养工夫论于一体的心学思想体系,可以说,《论语》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阐发心学思想的一个载体。同时,在诠释过程中,他也尽其所能把自己的心学思想一以贯之地贯穿对《论语》经文的解读,使其尽量虚化、哲学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论语〉》充分展现了心学派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学术特色,体现了宋代学术思想的特点。

  • 标签: 杨简 《论〈论语〉》 诠释 心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冯友兰把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解为不同哲学传统,在中国现代的哲学‘的一种理解,冯友兰在对中国现代哲学的考察

  • 标签: 中国现代 冯友兰中国 心学理学
  • 简介:韩国的性理学研究一直围绕理学展开,遵循阳明学的传播和接受,最近韩国学界开始关注和考察性理学之心学。本文对韩国颇具代表性的性理学者'李滉'的思想展开探究。李煌从批判的视角展开对于阳明学的诠释,并渐渐形成自我独特的心学体系。之所以将退溪的学问判定为'心学',有如下三点:第一,退溪比朱熹更强调对道德主体的探索,这点将其思想与阳明'心学'区别开来。第二,元代以后,退溪对程朱学内的'尊德性派'加以继承和发挥。第三,退溪心学是在重新审视和关照程朱学和陆王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潮。笔者对将尊德性与敬的学问倾向作为断定退溪心学的根据存有质疑,并首先考察以'敬'为中心的退溪的修养功夫展开本文的论述。

  • 标签: 心学 阳明 退溪 至善 知行合一
  • 简介:摘要教师素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肩负着“传道、授业、解其惑”的使命,深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他(她)的学生,所以育人先正己,作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 标签: 鼓励 表扬 个性培养
  • 简介:自《西游记》诞生之初,强调《西游记》创作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并从心学角度探求作品之大旨就成为《西游记》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且在当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明清时期序跋评点中的《西游记》与心学研究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的《西游记》与心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述评,系统梳理了四百多年来《西游记》与阳明心学关系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 标签: 《西游记》 心学 关系 研究述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阳明心学时常成为士人讽刺的靶子,固然也显示了其影响力,但却也同时昭示了其民间的属性,因为在封建专制时代,唯有民间的才是可随意谈论的。这种情形生动折射了思想一元的传统社会,思想的创新的艰难。

  • 标签: 阳明学 程朱理学 思想一元
  • 简介:对于近些年出现的'生态良知'这一概念,有必要置放在阳明心学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对一些基本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是概念提出的必要性。从阳明的一些观点看,'生态良知'并无提出的必要,但阳明是从境界、本体的角度来立论的,如从工夫、践履的角度和当前时代的需求看,仍有提出的必要性;其次是生态良知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一体之仁、取用之智;再次是'致'生态良知的方法。应以激发'一体之仁'为根本,而其核心工夫是去私欲,同时也要善加利用外在见闻。'取用之智'则主要依赖理性也即精思来获致。生态良知被激发出之后,还需要加以存养、扩充,以使其长久保有并遍及更多的对象。生态良知的具体呈现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致'此良知也应是一个持续不断、与生命相始终的过程。

  • 标签: 阳明心学 生态良知 一体之仁 取用之智
  • 简介:王阳明继承了儒家论'情'的传统,'情'的心学特质通过良知学说自然彰显。阳明所论之'情'逻辑地涵括在本然良知、道德良知、道德境界等伦理向度中,既承袭于儒家传统,又是对儒家思想理论空间的新开展。良知作为'情'的内核,'情'的心学化倾向实已彰明较著。在人性论基础之上,心学之'情'不仅通过良知得以彰显价值,其内涵亦向伦理道德的多维向度顺势延展:本然良知之'情'蕴于'未发之中';道德良知之'情'旨在'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道德境界之'情'则寄予'致中和''致良知'。于此,本然良知是'情'之根基,道德良知是'情'之开展,而道德境界则为'情'之诉求。

  • 标签: 阳明心学 良知 伦理
  • 简介:学界对于"《文心雕龙》之学"较为通行的名称是"龙学",窃以为不妥。刘勰自己认定《文心》乃《文心雕龙》之简称。《文心雕龙》全书中,涉及"文"与"心"的字句不胜枚举。"文""心"二字出现频率之高与关系之切,是十分鲜明而突出的,它与"文心学"的构成,自然具有内在因素的关联作用。

  • 标签: 刘勰 《文心雕龙》 文心学
  • 简介:本文对牟宗三先生的佛学论述做一简单介绍,主要以其著作《佛性与般若》上、下两册为讨论依据。牟先生的佛学体系论述极为完整。若作为一个佛教徒,以其一辈子时间,要对印度佛学发展到中国佛学之历程,做一佛学史的介绍实属不易,更何况牟先生并非佛教徒,亦非所有精神都用在佛学上。牟先生共花了七年的时间以完成《佛性与般若》上、下两册之大著,此书中亦收纳了以往发表的佛学论文。而七年的时间要收摄进全部之《大藏经》岂是容易,牟先生亦做不到,因此牟先生的佛学思想是有所本,其所本者,系以天台宗的义理为标准,即借由天台宗的判教理论,评断佛学各派系的发展之圆不圆、完整不完整。此书之作,系面对于内学院的欧阳竟无与吕澂而发。牟先生乃熊十力先生之弟子,而熊先生跟着欧阳竟无学佛,而由佛转儒,转为当代新儒家的开创者。牟先生想站在其师熊先生立场,为中国佛学伸张,认为发展到中国佛学才圆熟;盖因内学院一派之视中国佛学,甚至如来藏体系非正统佛学,进而放弃之。本文欲在此二派——牟先生与欧阳一系之间,做一分判,以视谁人的讲法较为合理。

  • 标签: 天台 欧阳竟无 判教 唯识 中国佛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以名言去把握心体,王阳明首先将心体理解为超乎名言之域(说不得)的本体,而名言与心体的关系

  • 标签: 存在心学 心学向度 言说存在
  • 简介:王阳明根据自己亲自经历体验,提炼出良知学说,同时也标志新型儒学人格精神——豪杰人格精神的诞生与发展。良知心学与豪杰精神对晚明思想解放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 标签: 心学 良知 豪杰 圣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阳明心学需要整体性认识。阳明心学是行动的哲学,它由"我心灵明生成"。"讲之以真心",是彻底领悟"知行合一"的钥匙。"心即理"的阳明新识,是把身心作为人与万物之整体而论,阳明心学之"心",借用"灵明"而呈现象,以现象而说道理,以道理辨析而证"心学"的意义性存在,既印证了人之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更重在开启生命之仁的人为世界主体的审美价值。"心即理"是阳明学的坚守,"知行合一"是阳明学的骨架,"致良知"才是灵魂。对"致"的理解,首先在"揭"。郭店出土文献仁作写,更是对致良知最好的原始注释。重新深入学习和认识阳明心学并获得新知,就是将中国儒学从历史文明状态下激活成当代生活的血脉,也是我们当下走向世界一种新文明的生存可能。

  • 标签: 阳明心学 整体性认识 新知 新文明 生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