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1通过回溯记忆,我可以找到一个较为明确的文学起源,我把它称之为“抵抗黑夜”。这个词并不是隐喻意义上的,而是实际意义上的,在我的童年,黑夜占据着劳作之外的所有时间。在十岁之前,我所居住的村子里都是没有电的,人们夜晚照明用的是煤油灯,而煤油需要用输液瓶到供销社去买,还定量。因此,只要太阳落山,黑夜就会笼罩整个村庄。

  • 标签: 文学起源 现实感 体性 虚构 回溯记忆 隐喻意义
  • 简介:阳明心学需要整体认识。阳明心学是行动的哲学,它由"我心灵明生成"。"讲之以真心",是彻底领悟"知行合一"的钥匙。"心即理"的阳明新识,是把身心作为人与万物之整体而论,阳明心学之"心",借用"灵明"而呈现象,以现象而说道理,以道理辨析而证"心学"的意义性存在,既印证了人之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更重在开启生命之仁的人为世界主体的审美价值。"心即理"是阳明学的坚守,"知行合一"是阳明学的骨架,"致良知"才是灵魂。对"致"的理解,首先在"揭"。郭店出土文献仁作写,更是对致良知最好的原始注释。重新深入学习和认识阳明心学并获得新知,就是将中国儒学从历史文明状态下激活成当代生活的血脉,也是我们当下走向世界一种新文明的生存可能。

  • 标签: 阳明心学 整体性认识 新知 新文明 生存可能
  • 简介:为了总结50年来两岸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交流历史,进而推动中国文化多元共处、发扬光大,2003年11月28、29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所与善同文教基金会举办了两岸三地学者参加的“回顾两岸50年文学学术研讨会”。

  • 标签: 整体性 2003年11月 学术研讨会 发展历程 文化多元 两岸三地
  • 简介:论俄国文学的整体(1920─1930)阿·尼加留金林梦译1934年8月17日在工会大厦园柱大厅(原来的俄国贵族大会堂)召开了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马·高尔基、阿·日丹诺夫、杰米扬·别德内依、费·格拉特柯夫、列·梅赫里斯、彼·巴甫...

  • 标签: 俄国文学 苏联文学 俄国侨民 陀斯妥耶夫斯基 二十世纪 俄罗斯文学
  • 简介:小学语文教材以重点训练项目组成的一组组课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重点训练项目是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类课文是达成重点项目的凭借和阶梯,这种教学是”围绕重点,从扶到放”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多层次的训练,能够初步从理解到运用。

  • 标签: 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 体性 训练项目 项目组成 教师指导
  • 简介:《京华烟云》所呈现的中国文化具有整体特点,无论从它的原始创作动机,从选择的历史背暴,还是从文化设计、人物设计和人物思想变化,都体现了文化的整体特征。而只有把握住文化这条主线,读者才能品味到《京华烟云》精彩故事背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标签: 《京华烟云》 林语堂 中国文化 道家
  • 简介: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地域文学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近些年更是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究其原因,无疑与同时期产生且不断被学界提及的重写文学史大潮息息相关,地域文学研究特有的视角不断地赋予现代文学整体研究以新的可能。一方面,地域文学属于整体文学,地域文学研究无法离开整体研究的背景而单独存在;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发现整体文学研究无法涵盖地域文学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地域文学研究所具有的角度、丰富的研究空间以及对于史料的异常重视,

  • 标签: 重写文学史 北京文学 地域性 地域文学研究 新文学 文学研究所
  • 简介:作为当代艺术学领域活跃的批评家和理论家,陈旭光一直置身中国艺术研究的前沿。他关注中国影视艺术生产和影视文化研究,为影视艺术生产、消费提供重要的批评方法和阐释理论,展现了批评家始终“在场”的敏锐和影视文化“瞭望者”的前沿性。他还把目光投向艺术批评史的研究与写作,展示了批评史论写作宽阔的历史视野、融通的历史意识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整体现。他也积极参与艺术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把自己影视艺术批评的前沿成果,及时导入一般艺术学理论之中,深化着当代中国艺术理论基本范畴的内涵,重构着艺术批评方法的体系与标准。他在艺术(影视)批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三个方面的实践与理论建构,充分展现了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的理论自觉和使命担当。

  • 标签: 陈旭光 艺术研究 前沿性 整体性 体系性
  • 简介:2002年,陈晓明在《专业化小说的可能性》一文中论断虹影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作家,事实上,多年来不断获得域外大奖的虹影正以咄咄逼人之势,迫使人正视她的存在和意义。

  • 标签: 小说创作 整体观 个体性 现实感 全球化 作品
  • 简介:  1.引言  范畴化是人类思维、感知、言行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从Aristotle以词语问题为核心的范畴学说,到近代Wittgenstein对语义范畴"家族相似性"的揭示,再到当代Labov和Rosch"原型范畴"的提出,范畴理论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5].  ……

  • 标签: 再认识 化过程 范畴化
  • 简介: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派。认知语言学以原型范畴理论作为主要基础理论。它所提出的原型理论(prototypetheory),强调了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和范畴等级结构包括基本层次范畴(basiclevelcategories),上位范畴(superordinatecategories)和下属范畴(subordinatecategories),而其中的基本层次范畴又是典型的原型范畴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原型 基本层次范畴 上位范畴 下属范畴
  • 简介:中国文学批评素来有以味觉用语用作文学批评的传统,“酸”、“甜”、“苦”、“辣”、“咸”、“淡”等感官用语在文艺批评中运用范围很广,然而其内涵、成因和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以“辣”作为以味论文的代表性范畴,对其内涵和成因试做探析。

  • 标签: 古典文学 范畴 中国文学批评 文艺批评 内涵 成因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在认识社会历史的现实中赋予总体观以现实性,历史的总体范畴在概念的历史生成中来理解概念,可见卢卡奇是用总体的观点来研究和理解历史的

  • 标签: 卢卡奇总体 总体范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17
  • 简介: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之现代阐释及其方法论问题——中国古代文论范畴,  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的现代阐释与现代转化,因而讨论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现代阐释的方法论问题

  • 标签: 中国文论 传统文论 体系现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  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的现代阐释与现代转化,因而讨论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现代阐释的方法论问题,使得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与西方、现代的文论体系比较

  • 标签: 中国文论 传统文论 体系现代
  • 简介:<正>邹贤敏的《真实性——美学的范畴》一书(以下简称《真实性》),表现了相当多的与作者同辈的中年人理论品格的一些共同点,如果和这几年进入文艺理论批评界的一批青年的理论品格相比较,就更明显。它几乎成了许多中年理论工作者不自觉的“集体无意识”。下面我试着概括为五点。

  • 标签: 中年人 集体无意识 文艺理论批评 美学范畴 毛泽东文艺思想 生活真实
  • 简介:"趣"与"寂"作为中日两国重要的审美范畴,分别代表了两国审美意识在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和艺术精神特质的一个方面。通过对"趣"与"寂"的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艺术价值上的相近及在审美内涵上存在的差异,这也反映了日本在接受中国影响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质。

  • 标签: 审美意识 比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5
  • 简介:三是社会代价的性质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客观的,  社会代价的客观性、普遍性规定了社会发展中付出代价的绝对性,以指导主体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努力实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主观愿望

  • 标签: 代价社会学 社会代价 社会学范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7
  • 简介:摘要词汇教学是整个外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好词汇,是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前提。由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对事物的分类,语言和认知又密不可分,研究原型理论和基本层次理论对外语词汇教学启示极大。

  • 标签: 范畴化理论,基本范畴,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