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鲁迅自由启蒙话语的个人话语性质主要是建立在其作品中"我"的融入、自我解剖的精神、牺牲的精神之上,这些自我血肉的融入使鲁迅作品虽是在启蒙的旗帜之下,却是来自于个人的体验和思考,是具有独特的鲁迅味的作品。

  • 标签: 鲁迅作品 个人话语 启蒙话语 话语方式 启蒙思想 个人主义者
  • 简介:话语的失落蔡翔知识分子陷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窘境,生活的日益贫困,使他紧紧攒住口袋里的几个小钱,每天精确地计算物价的上涨指数,而同小贩缺斤少两的持久性战争,则逐渐磨损着他们的理想与激情。激扬文字的风采成了昨天的神话,舆论导向逐渐移向传播媒介(主持人成了...

  • 标签: 蔡翔 舆论导向 持久性 文化象征 不知道 证券投资者
  • 简介: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但一般平头百姓,说了等于白说,写了也等于白写,无人肯听肯看,更无人鼓掌喝彩,所谓人微言轻是也。只有权威们说的话写的文章,才可能具有权威性。举个例子。秦朝的赵高原是个替秦始皇掌管符玺的小官,那时说话就不具备权威。后来当了秦二世的丞相,官大了,权力大了,说起话来就特别牛气。他恐怕群众不听他的,就事先设局来试验,牵

  • 标签: 李有才板话 胡亥 赵树理 三湘都市报 令人 承相
  • 简介:作者文贵良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是位青年学者,此书也正是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得以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12月),由其博士论文修改而成。该书副题为'解读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旨在从话语生存论的角度探讨那个历史时段的话语分布,即

  • 标签: 话语生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4
  • 简介:这个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叙述者及视角人物是一个十岁上下的孩童容哥儿,但是作者却采用了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叙述视角,如果采用全知叙事讲述《玉卿嫂》的故事

  • 标签: 属于自己话语
  • 简介:现代汉语中'得了吧'多用于口语中,现已可以看做一个话语标记,其出现与否不改变话语的实际意义,只是对说话者的语气产生影响,从而对交际产生影响。

  • 标签: “得了吧” 口语 交际
  • 简介:文艺学话语的转型,似乎已是势在必行,它构成了近一两年来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中国文艺理论自50年代以来就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模式,苏联式的概念体系一直是文艺理论和批评所执着的操作工

  • 标签: 话语转型 话语系统 先锋理论 新话语 理论体系 概念体系
  • 简介:远方一大早我从锁孔中拔出自己远方在古老星辰拱卫的山巅等我必须抛下柔软的棉被和碎在夜空里的霜冻以一只青鸟的形象一路南下千万里路考验我易碎的属性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7
  • 简介:又怎好说中国思维只是,(西方模糊思维)同东方的综合的思维方式却不谋而合,中国的语言好就好在模糊

  • 标签: 文论话语 模糊质疑 话语模糊
  • 简介:关于康拉德的短篇小说《进步前哨》,有如下三个问题有待于廓清:康拉德究竟想在这部作品中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对马可拉这一人物应该作什么样的评价?另一人物凯亦兹的死因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应该从对“进步”话语的质疑这一语境中去寻找。盲目地接受“进步”话语,然后又盲目地走上“进步前哨”,这就是所有殖民主义者的心灵轨迹。离开这一轨迹去分析所谓的“黑暗人性”,难免会导致对小说主题的误读。

  • 标签: 康拉德 《进步前哨》 话语权 殖民主义者 生活方式
  • 简介:中篇小说《那儿》因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游戏盛行的时代,坚持了批判的现实主义,直面当下社会的尖锐问题——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及工人们的悲惨生活处境,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左派评论家纷纷为之撰文,称它的发表体现了“左翼文学”传统的复苏。

  • 标签: 话语形象 阶级话语 工人 后现代主义文学 中篇小说 现实主义
  • 简介: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两种方法,二者都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但在动机、语料选择、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批评话语主张以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来分析话语,揭示话语和权利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会产生消极影响;积极话语分析则主张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追求和平语言学,既注重研究权利因素对话语的影响,又注重通过这种积极的分析方法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 标签: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 积极话语 对比
  • 简介:时光复旧,母亲的脸褪去仅有耳朵二两光泽我找不到一盏灯,去照亮母亲皱纹里凹陷的影。只有母亲的唠叨,在深夜里次第重生我躲了它千万次,它的影子依旧如这易碎的青春。破碎的,还有母亲的梦。

  • 标签: 影像 时间 母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6
  • 简介:这些影像对于人们的意义甚至超出了实在世界,影像就是实在世界,影像即是社会的一部分

  • 标签: 影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