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世界上的塑像如同夜空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当五星红旗飘扬在神州上空以后,共和国拥有塑像最多的是两位湖南人——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提起雷锋,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身穿黄军装、英姿飒爽的解放军战十形象。很少有人知道雷锋在入伍前曾是鞍钢产业大军的一员,

  • 标签: 塑像 散文 共产主义战士 五星红旗 雷锋 毛泽东
  • 简介:一九五二年读冯至先生《杜甫传》和《杜诗钱注》常通宵不眠。冯先生笔下诗圣的光辉形象,诗中所描绘的国家命运,不同阶层的群体生活,特别是诗人的博大胸怀,不断震撼自己的灵魂。如此伟大的杜甫,决不逊于世界诗史中任何一个诗人。应该给他一个更完美的形象,供人们瞻仰...

  • 标签: 杜甫研究 《丽人行》 塑像 历史博物馆 历史文化名人 收集资料
  • 简介:1998年是已故刘少奇主席100周年诞辰纪念。先看到报道,河南省一位以铸铜像为业的农民,自费花了三万多元,铸了一尊刘少奇的铜像,最后被批准送到刘少奇家乡的纪念馆里;以后又看到报道,另一地一名业余雕刻家,也雕了一尊刘少奇的铜像,最后也被送到同一个馆里去...

  • 标签: 刘少奇 塑像 周恩来总理 华国锋 领导干部 狮身人面像
  • 简介:赵树理秋已深,百草黄这老的缘由有了白发,树上的柿子恨不能双双掉下以软软的余晖吸引我慕西的眼球

  • 标签: 组诗 塑像 赵树理
  • 简介:波兰十九世纪伟大的爱国诗人亚当·密茨凯维支于1798年12月24日生于立陶宛,是属于他自己所说的“一出世就遇到奴役,在襁褓之中就被钉上了锁镣”的那一代波兰人。诗人从小就受着爱国主义的家庭教育。1815年进入维尔诺大学后,在同学中组织过爱国社团。大学毕业后,他一面在中学教书,一面进行诗歌创作。1820年写了著名的诗歌《青春颂》;1822年出版了《歌谣和传奇》第一卷;次年出版了《歌谣和传奇》第二卷。1824年密茨凯维支被流放在彼得堡,后辗转流亡于敖德萨、克里米亚和莫斯科;1829年又从彼得堡经德国流亡到意大利的罗马。1830年11月华沙暴发反沙皇的武装起义,消息传到罗马,他即动身回国,准备参加斗争,但还没等到他回到华沙,起义就因遭到沙皇的镇压而失敗,密茨凯维支只得随着流亡的人群再一次离开祖国,于1832年3月到达德国的德累斯顿,并在那里写了著名的抗俄诗剧《先人祭》第三部。在此前后,密茨凯维支还写作了《先人祭》第二、第四部及大量的抒情诗、十四行诗、散文和政论;1834年在巴黎完成了著名的爱国长诗《塔杜施先生》。在沙皇俄国将近五年的流亡生活使诗人对沙俄制度的反动实质有了一个极其深刻的了解。《先人祭》第三部完成后,诗人感到意犹未尽,又写了七首政治诗,作为《先人祭》第三部的补充。这里译出的《彼得堡》和《彼得大帝的塑像》就是其中的两首。诗人在这些诗中,着重剖析了沙皇制度的专横暴戾、侵略扩张和霸权主义的本质特征,对俄国黑暗社会的描绘步步深入,层次分明;对沙皇暴政的刻画笔锋犀利,语言辛辣。但是,诗人所憎恨的是俄国的沙皇制度,对俄国人民却寄予了深厚的同情,在黑暗中看到了人民革命的曙光。在《彼得大帝的塑像》中,诗人回忆了他和普希金之间的友谊。普希金也把他们之间的

  • 标签: 沙皇制 塑像 沙皇俄国 武装起义 侵略扩张 敖德萨
  • 简介: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戚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 标签: 中国人 农民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物 塑像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惊雁月,俯首拉犁流汗血。旷野荒原篝火烨,军魂谱塞阙。瀚海朔风凛冽,播种丰收报捷。塑像维肖艺绝,展屯边伟业。

  • 标签: 石河子市 塑像 广场 金门
  • 简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修筑起来的川藏公路,堪称世界奇迹。它西出成都平原,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川藏高原上,跨千山越万水,直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并从此将首都北京和拉萨连接起来,将内地和西藏连接起来。在青藏铁路通车前的半个世纪里,这条公路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被全国各族人民,尤其

  • 标签: 长篇小说 道班 五十年代 飘带 山金 高原
  • 简介:本书的两位作者共同欠下一笔"债",一欠就达二十年!"债主"是一位素昧平生的道班工人朋友。1979年春,时任四川《甘孜报》编辑部主任的张芳辉,特地邀约在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任文学编辑的老朋友夏承政,一同登上川藏高原,采访闻名全国的雀儿山"红旗道班"。次

  • 标签: 长篇小说 公路道班 养路工人 电视文学剧本 山金 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