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它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人的道德素质的社会作用。“德者,国之基也”,“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德乃做人之道也。道德是文化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道德建设 道德素质 国家软实力 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 道德情操
  • 简介:新近一期《金融博览》刊载了甘阳谈论道德重建的文章。甘阳认为,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对道德底线崩溃现象的报道。这是媒体的夸大,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有的。我们中国人在道德问题上的一些基本想法值得反思。如果道德行为需要一些规范,这些规范一定要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可能说建立一个新道德就建立一个新道德。但是,中国社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不断地革命加上改革,总是在动荡中,或者说是在变动中。这就使得所有人都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变的,包括道德

  • 标签: 道德重建 当代中国 道德底线 道德基础 道德问题 道德行为
  • 简介:城市经验是世俗经验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经验的表达,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城与市在古代,各有不同的功能。到了现代,“城市”合称。从词语构成来看,“城”不选择“郭”、“墙”、“邑”,而是选择“市”,可见现代“城市”淡化了城的防御意味,但加强了城的商业意味,“市井”的连用更可以看出世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 标签: 城市小说 困境 道德 城市经验 中国文学 词语构成
  • 简介:近期作家韩少功在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革命后记》一书,从《革命后记》的字里行间,不难品读出韩少功的理论抱负。这部新作在对情绪化、非左即右的舆论执念保持必要警惕的同时,重绘思想地图,并以此为据来为那段晦暗不明的历史寻求新的观念定位。书中有一长篇对话,主要谈论权力约束问题,纵横于历史、当下,寓意良深。

  • 标签: 权力约束 牛津大学出版社 道德 制度 观念定位 约束问题
  • 简介:现年48岁的李洱因两部长篇小说奠定了文坛地位:《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它们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家庭里最优秀的成员之一;尤其《花腔》,被评论界誉为“中国先锋文学的正果”,已被译为多种文字推向海外;而写出两部作品的李洱,彼时还不到40岁。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道德 作家 《花腔》 长篇小说 先锋文学
  • 简介:日本人喜欢说“不”.几年前,一些国人也掇弄出了这么一本据撰写者披露仅是为了赚钱的书《中国可以对美国说不》,就在一些抱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愤青”在为此击节称颂、频频叫好的时候,却殊不知这不过是拾日本人牙慧而已,因早在20多年前日本人就已弄出了这么一本谬种流传的书——《日本可以对美国说不》.国内一位喜欢偷梁换柱、断章取义的所谓学者把抛出这书的其中之一索尼公司的董事长盛田昭夫端出来,而不提另一位执笔人,以掩人耳目.实际上这书的执笔人恰恰就是死硬的军国主义分子石原慎太郎.作为一个在日本文坛上还较有造诣的文学家,写出这么一本文采飞扬而又虚张声势的书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必须要戴上如此这般的一张歇斯底里的面具.石原慎太郎不久前还叫嚣面对中国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要不惜同中国打一场类似“马岛战争”的局部战争.但可笑的是,我们国内前面提到过的那位“学者”,当时竟在自己的专著中撰文公然说,他欣赏这本书,欣赏这种硬骨头,并不遗余力地要向读者推荐这本书.

  • 标签: 日本人 石原慎太郎 国家 民族主义情绪 盛田昭夫 索尼公司
  • 简介:初读《美国语文》,首先是新奇,其次是惊讶。教了几十年“中国语文”,对过于工具化的、支离破碎的中国语文印象深刻,而打开整本的《美国语文》,一看目录就觉得美国历史扑面而来。虽然从“五月花号”开始,美国只有三百年的历史,但当下美国,其辉煌的文明成果和巨大的创造力以及雄厚的国力产生的影响力,不能不让人对这个历史短暂的移民国家感到惊叹。

  • 标签: 美国历史 中国语文 宗教 道德 神话 移民国家
  • 简介:在时光之手的雕刻和人生阅历的打磨下,初恋如同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让人刻骨铭心,甜蜜温馨;又如一块凝固瞬间的琥珀,令人念兹在兹,百转回肠。任凭时光如何流逝,光阴怎样百转,对俄罗斯和俄罗斯人而言,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1799—1837)都是永远的初恋,明亮而忧伤的初恋,甜蜜而忧郁的初恋。从普希金离开皇村学校时算起,“俄罗斯数次迁都,数次变换体制,经历了五次战争和四次革命,忍受过一打的暴君,

  • 标签: 普希金 国家博物馆 初恋 忧伤 随想 俄罗斯人
  • 简介:西方情节剧电影结合情节剧和电影之长,在对社会道德宣传方面有其特色:在立场上善恶分明;在手段上形象夸张;在内容上强调道德情感,因此西方情节剧曾经在引领时代精神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时期给无数观众带来了精神慰藉。

  • 标签: 西方情节剧电影 道德观 好莱坞
  • 简介:<正>一、乔治·艾略特简介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于1819年11月22日在英国华威郡出生。她在1841年结识了自由派的思想家查尔斯·布雷和海纳尔。受到他们的思想影响,艾略特逐渐对宗教产生质疑。她不信服上帝,但对一切虔诚于宗教思想的教徒给予深厚的同情和理解,但她还不能完全抛弃基督教和上帝。在她的作品里,上帝和基督教不时充盈着质疑和信赖两种情绪。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她阅历的增加,艾

  • 标签: 乔治·艾略特 米德尔马契 宗教思想 维多利亚时代 亚当·比德 金钱至上
  • 简介:小说《赎罪》是英国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无论是在文本结构上还是伦理价值上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作者运用了不确定性的写作手法,采用"戏中戏"嵌套结构,将小说中人物所遭受的伦理道德困境表现出来。无论是布里奥妮对自由追寻过程中的道德冲突,还是罗比在战争中经历的善恶冲突,都反映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人们受到多元化伦理道德观的影响产生的道德选择的困境。

  • 标签: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不确定性 道德困境
  • 简介:<正>历史的真实形态要比通常史籍告诉我们的复杂得多,小说是对历史的补充,但我们其实无法走进历史更无法再现历史,只能让我们的思想"接近"历史,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解读长篇历史小说《问心碑》求教于作者时,崔慕良(老莫)先生这样坦陈己见。我们了解历史,是出于对历史的敬畏,但正因为想象与实际之间难以逾越的阻隔,反倒成了人们对历史人物备感兴趣的充足理由,作家们凭自己的理解去填补其中的空白。《问心碑》问世经年,产生一定社会反响,作为本土文化中少见的力作,我们仍然确有必要满怀兴致的探讨这部作品的意义。本文仅就人物塑造的话题试为管窥,以便就教于方家。

  • 标签: 长篇历史小说 赵泽 人物形象塑造 历史人物 龙德 人物塑造
  • 简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至今都已进入耳顺或知天命之年,孙颗是其中始终敏锐着并不断与时俱进的一位。他是较早写知识分子家族史和命运史的,这有三部曲式的长篇小说为证(《雪庐》、《烟尘》、《门槛》),在当时是颇具前沿性的几部作品。他一直忙于公务,在沉潜较长时间之后,令人意外地抛出了书名为《思维八卦》的思辨性散文集,涉及经济、金融、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在写作中痛且快乐地“体验着迷乱和顿悟不断交织的过程”,记录了他对外部社会和精神世界探索的踪迹。

  • 标签: 长篇小说 生活实际 现代道德 五十年代 与时俱进 知识分子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改革文学致力于建构一种二元对立式的道德化写作模式。这一道德化叙事的形成与特定社会时局的影响紧密相连,也离不开时代语境转换下社会大众潜意识的支持,同时透露出一代作家、批评家期望以文学担负起历史责任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这一写作模式的批评形成对改革文学的另一种"主流"评价,从而使改革文学显现出与时代"错位"的尴尬。这一现象正凸显了当代历史叙述的内在悖论和冲突性难题。

  • 标签: 改革文学 道德化写作 新启蒙
  • 简介:歌舞伎是日本独有的戏剧形式,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的歌舞伎的主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写贵族与武士阶级世界,一类是表现民众生活。本文通过列举在日本人心目中最有份量、最经典的作品“劝进账”,来分析日本人国民道德精神中的“忠孝仁义”的形成。

  • 标签: 歌舞伎 劝进账 道德 忠义
  • 简介:当代苏联文学的一个黄金时段,也许并不像流行的文学史教科书所叙述的那样——或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降的“解冻”岁月,或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始的“改革”年代,而是在“解冻”与“改革”之间。准确地说,应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这一时段。这一时期,有不少文学作品被搬上话剧舞台,被改编成电影,被译成多种外文,走出苏联,成为当代世界文学精品。这些作品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何以生成?这些力作之警醒人心的伦理向度,这些精品之形塑性灵的道德能量,应该是构成其生命力内核的一个重要基因。

  • 标签: 苏联文学 “解冻”与“改革”之间 伦理向度
  • 简介:在现代文学史中,鲁迅、沈从文分别深入地审视了权欲、情欲这二种人性欲望。鲁迅利用长者为中心的权欲结构批判了日常生活的专制性,体现了中国社会从宗法制度到现代民主的过渡;沈从文从道德失衡导致的情欲畸变的角度批判了城市生活的阉寺性,对日常生活进行的道德批判,则体现了一种现代性的犹豫。

  • 标签: 抽象权力 情欲图景 批判
  • 简介:<正>2013年12月10日,《中国作家》杂志社、民族出版社、中共霍城县委、霍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长篇纪实文学《国家情怀》汉、维、哈文版出版新闻发布会暨《艾克拜尔·米吉提作品集》汉、哈文版赠书仪式在新疆霍城举行。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阿拉提·阿斯木,伊犁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连欣,中共霍城县委副书记、县长热夏提,民族出版社哈文室主任巴克特拜克,副主任别克分别致辞。伊犁州文联主席巴合提,《伊犁晚报》社党委书记、伊犁州作协主席王亚楠,伊犁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训锋,《作家通讯》主编高伟,

  • 标签: 米吉提 赠书仪式 艾克拜尔 广播影视局 伊犁晚报 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