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词"在宋人词话中出现频率颇高,其内涵是指词体篇幅短小,并非宋人给词附加的蔑称.宋人以小为美,将绝句也称作小诗,还有更多以"小"称物的语言现象,因此,小词与小诗表达了宋人同一种文化心态.

  • 标签: 宋人 小词 小诗
  • 简介:乾隆十三年(1748)“六月十一日,闻高邮州缺,(尹继善)以枚表荐”(袁枚《谢荐擢高邮刺使启》)。此时袁枚任县令已有六七年,虽关心民瘼,政绩不俗,但如其在《府中趋》、《俗吏篇》等诗中,一再流露出厌倦之意,并产生隐居的想法。眼下恩师忽然欲提拔之,可以摆脱七品芝麻官的处境,袁枚又不禁心动,暂时抑制了归隐的念头,于是撰《谢荐擢高邮刺史启》,向恩师表达感激之情。尽管文中表示“官虽迁而意怯,福骤至而惊多”,又自谦“恐负人望”,但并未如论者所云“委婉地坚辞不就”。此时他对前程还抱有一丝幻想。

  • 标签: 袁枚 辞官 归隐 处境 隐居 厌倦
  • 简介:王屋是晚明嘉兴一位布衣词人,其交游十分广泛,主要交往对象包括嘉兴望族如魏氏、钱氏、陈氏、曹氏、支氏;江南文士如吴熙、夏缁、顾艾、卞洪载、陈继儒、钟惺;方外人士如黄叶禅师、慈筏上人、雪谷禅师等.通过对其交游情况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王屋的生活情况,了解这些交游对其生活、情感、性情、创作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明词交际功能强化的原因及其具体发生、存在形态有更深入的认识.

  • 标签: 王屋 交游 嘉兴
  • 简介:姜宸英是清初著名古文家、诗人、书法家、史学家.他交游广泛,在数十年的南北奔波中,结识了一大批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考察姜宸英的社会交游,有利于深入地探究他的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发生、发展的原因,客观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集中考姜宸英的与清初文苑、诗坛等重要人物的往来及相互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姜宸英的文学创作提供基础和前提.

  • 标签: 姜宸英 交游 王猷定 魏禧 徐乾学 纳兰性德
  • 简介:陈师道所留词论仅有《后山诗话》中的论词十一则以及《书旧词后》一跋,但其影响却绵延后世。本文考察了《后山诗话》“以诗为词”一条意见的真赝问题,陈师道对秦七、黄九词的攀比心理,其词品与其人品的矛盾现象等问题。陈师道从尊重词体的独特个性出发,敏锐地察觉出东坡词创作的不同流俗处,使“本色”、“以诗为词”等尚未明确界定的概念进入批评视野并形成批评话语,构成贯穿词学理论批评史的焦点问题与理论线索。

  • 标签: 陈师道 词论 以诗为词 本色
  • 简介:成县杜甫草堂坐落在甘肃成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草堂内今存南宋以降历代诗碑十三通。这些诗碑不仅见证了草堂补葺兴废的历史变迁,也是考察杜甫在同谷生活的重要实物史料。本文重在录释碑文,并简要考证作者,辨正谬误。

  • 标签: 成县 杜甫草堂 诗碑 考述
  • 简介:本文详细考察了《诗经》中创作于西周初年武王、周公时代的祭祀颂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周人的祭祀仪式中,《颂》与《雅》往往配合使用,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仪式功能,"颂"为敬神之歌、献祭之歌,对象为神;"雅"为功之歌、垂戒之歌,对象为与祭之人.另外,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确定,周人思想观念中的"颂",也经历了一个由仅指郊祭乐歌到包括部分庙祭乐歌在内的扩大化过程.

  • 标签: 祭祀颂歌 《颂》《雅》 仪式
  • 简介:1940年4月,林同济、何永估、陈铨等人在昆明创办《战国策》杂志,1941年12月,林同济又主编重庆《大公报》报中周刊《战国》,这就是“异军突起”、名噪一时,也引起争议的“战国派”(也称“战国策派”)的由来。从起源看,“战国派”之名最早源自一篇新闻报道,1940年11月,著名记者范长江在昆明问访林同济、何永估、陈铨、沈从文、雷海宗、洪思齐等人后,

  • 标签: 《战国策》 作者群 1940年 考述 笔名 《大公报》
  • 简介:豫西北唐宋时期谓怀州,此域民间演剧氛围厚重,从唐《踏摇娘》、宋《祈雨歌舞》之歌舞戏到戏剧文物所载宋代民间傀儡戏搬演再至戏曲砖雕所现脚色齐全的杂剧装扮,皆说明此域唐宋民间演剧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这些史料和文物可补此域唐宋民间演剧史料阙如之憾,同时亦为考察和研究此域民间民俗等文化提供注释。

  • 标签: 豫西北 唐宋时期 戏剧史料
  • 简介:唐代诗人杜甫伟大的人格典范和杰出的诗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诗人苏舜钦对杜甫非常推崇,其诗歌主要学习杜诗,这包括诗歌字法、句法、意象及创作四个方面。苏舜钦对杜诗的学习不是一味摹拟,而是借鉴杜诗,为我所用,有所变化,有所创新。这对宋代诗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苏舜钦 杜诗 学习
  • 简介:《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鸟进孝的贡单上,鲟鳇鱼的数量存在版本异文。据黑山村进贡能力、鲟鳇鱼的价值及其捕获之难等情况,结合《红楼梦》文本,可以推断“鲟鳇鱼二个”更符合作者的本意。

  • 标签: 《红楼梦》 鲟鳇鱼 版本异文
  • 简介:彭孙通是清初著名的文人,海盐彭氏家族是嘉兴一带的望族。为便于学界更好地研究彭孙通,本文结合海盐县志及清代文集等文献资料,就彭氏家族的沿革和世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彭孙通诗词创作风格与家族传统和创作氛围的密切关系。

  • 标签: 彭孙通 家世 文学
  • 简介:本文对王阳明谪居贵州其间主教文明书院一事的背景进行了。文明书院之建立,乃是担任贵州提学的毛科在贵州较为落后的文教水平开始逐步提升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贵州的教育事业而采取的措施;而王阳明之所以受到继毛科担任贵州提学的席书邀请而前往文明书院主教,除了其自身在贵州的文化影响力,更是由于席书对其思想的认同和倾倒。王阳明在文明书院讲学,首先是为了进一步传播自己的思想,但同时也顾及到了帮助贵州士子提高在科举考试中的成绩。

  • 标签: 王阳明 贵州 文明书院 毛科 席书
  • 简介:吉家营故事戏表演形式古朴、原始,音乐唱腔简单、独特,并且还伴有相应的仪式程序;本文试图从故事戏手抄本入手,结合其表演形式、音乐唱腔,对抄本的外观形制、剧情梗概、故事本源、创编手段、剧本特点等方面进行初步考证与研究。

  • 标签: 故事戏 抄本 程式化 祭祀 仪式
  • 简介:台湾简锦松先生《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否定了杜诗旧注中有关公孙屯田的史实.对杜诗“行官张望”一语现有的理解也表示怀疑。本文通过考证认为:公孙屯田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旧注虽不确当亦有历史的依据;行官张望只能解为称谓和人名。

  • 标签: 旧注 夔州诗 杜诗 杜甫 考论 中国
  • 简介:曾衍东是清代中期较为重要的小说、诗文及书画名家.然今人对其生平事迹的认识,尚存在模糊不清之处.通过对其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文本细读,结合书画印鉴款识和方志文献等资料,以编年形式对其生平行迹进行,以期对于曾衍东生平事迹及其创作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 标签: 曾衍东 清诗 编年 考述
  • 简介:【“五经”,汉代的大众读物】“五经”,是汉代的大众读物。“五经”成为汉代的普及读本,与“四书”是明清两朝的普及读本一个原理,因为科举和仕途的需要。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

  • 标签: 汉代 文化生态 考述 告诫 “五经” 大众读物
  • 简介:陈祚明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兼诗论家,不仕清朝,以布衣终其一生.他所编选的,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先唐古诗选本.他通过选诗评诗,表述了自己的诗学理论,确立了新的先唐古诗史,给我们提供了认识汉魏六朝诗歌的新视野.在中,他对先唐古诗所作的精彩的评点,就被沈德潜的和闻人倓的所吸收.因此,是一部具有巨大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古诗选本.

  • 标签: 陈祚明 | 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