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创作长篇小说《白银火车》我吃了一把苦,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尝试过写篇十五万字的小说,倒是一直在写一些中短篇。我自认为将中短篇小说写好了,创作长篇小说就不在话下了。我忽略了长篇小说的厚度,近三年的时间里,几乎每时每刻我都在为我的这篇小说犯愁,为我的小说人物的命运犯愁,我宛如和这篇小说谈了一场恋爱——有欢喜,也有争吵。小说的进展一直按部就班,修改,不断修改,打乱了改

  • 标签: 结局继续
  • 简介:契诃夫在创作晚期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法设置了不少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的开放式结局,后者通过“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作用于读者,故而其开放式结局实现了作家的文学使命。本文归纳了契诃夫晚期小说的开放式结局,总结了开放式结局的表现,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分析了开放式结局的成因,最后从文学以及社会评价的角度解读开放式结局的意义。

  • 标签: 契诃夫 晚期小说 开放式结局
  • 简介:我留意颜梅玖的写作是从她那批“之诗”系列(《婚姻之诗》《乳房之诗》《子宫之诗》《阴道之诗》等)开始的。在此之前,我知道有一个以“玉上烟”之名活跃在网络上的诗人,但没有想到她们是同一位诗人。事实上,“玉上烟”已经写出了包括《哥哥》《与父书》《那个年代》和《父亲的遗物》等一批感情真挚,语言灵动的作品,在身边拥有大量的拥趸,但“颜梅玖”的出现还是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 标签: 世界 分娩 感情真挚 诗人
  • 简介:戈迪默《贝多芬是十六分之一黑人》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包含三篇非虚构性随笔,总命名为《另几种结局》,本文以这几篇文章为着眼点,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探析戈迪默创作中对南非白人这一群体的身份建构的思考,探讨了语言在实现文化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性、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在文化身份认同中的重要性以及政治身份定位在文化身份建构中的必要性的问题。

  • 标签: 纳丁·戈迪默 《另几种结局》 后殖民主义
  • 简介:清初遗民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鲜明的易代特色,即有意将一些历史人物按照小说作家想要表达遗民意识的意图进行重新书写。其中,在人物结局描写方面,更加突出小说作家内心丰富复杂的遗民情结,包括对篡国者及其追随者、专权误国者的痛恨,以及对忠心故国者的褒扬。蔡京、铁铉、姚广孝、李自成四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代表了专权误国者、忠心故国者、篡国追随者、篡国者等四种主要人物类型。小说在描写这些人物结局时,或依据史实增加相应情节,或改造史实、添加虚构,或对前人小说中故事情节进行改造与增删,但他们创作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表明自己的遗民心态,表达自己的遗民情怀。

  • 标签: 清初遗民小说 人物结局描写 遗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