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冬日的阳光艾晓明手中一册"香港文丛"(香港"三联"版)新书《丝韦卷》,翻开扉页,冬日的阳光晃呀晃的,照在黑白分明的作者像上,那若有所思又气定神闲的容颜。面容是熟悉的,但"丝韦"这个笔名和集中大部分文章对我来说又是陌生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便是有趣...

  • 标签: 香港文学 叶灵凤 文丛 知堂回想录 文艺活动 赵玫
  • 简介:写在前面1.关于"XI"和"XIˊ""XI"和"XIˊ",他们从彼此抽身而出。说不上是前者抽身于后者,还是后者抽身于前者。好像数学中两个相似图形的标示符号,"A、B、C、D"和对应的"Aˊ、Bˊ、Cˊ、Dˊ",它们互为依存、互为身影。在这篇文章里,"XI"和"XIˊ"就是这样。表面上看,这篇文章想讲述的是一次出行。"XI"和"XIˊ"在其中各有任务,我想让"XIˊ"向"XI"设问,而"XI"向"XIˊ"作答。

  • 标签: 相似图形 互为依存 文章
  • 简介:在遥远的古希腊,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详细说出了诗歌与历史之间的差异。他说“因此,诗比历史更具哲学性,意义重大,因为诗所陈述的事具有普遍性,而历史则陈述特殊的事。”然而,在羊子的长诗《汶川的深度》中,做出那样的区分实在是强人所难,也没有必要。羊子的诗歌以描绘家乡秀丽的河山和民族悠久的历史为显著特征,两者水乳交融,泾渭难分。

  • 标签: 历史 亚里士多德 《诗学》 诗歌 古希腊
  • 简介:第一章落帔"凤凰"黄叶一飘,天气就凉了。独岭村里的男人们都夹着铺盖,远走他乡挣钱去了。落魄的养鸡老板郭长林还没处去,就赶着自家老牛在坡上杀地。地窄条条的,不够一耙宽,勉强能着下牛,到了地头牛就返不过身来。他只好让牛慢慢跳下塄地地,从塄地地犁回来,再吃力地爬上塄上地犁过去……这样反复循环几圈下来,本来一天能犁三亩地连气也不喘一

  • 标签: 美兰 矿长 煤窑 母亲 东山煤矿 老板
  • 简介:她想,假若报纸登出了我的故事,以后或许可以作为揭露这桩丑恶事情的一个有力的旁证,因为在我杀人后,当我面对法庭的审判,报纸上采访我写下的那些文字一定会成为一份间接证据。至少可以让众人知道我曾经经历的那些耻辱,然后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 标签: 紫米 讲故事 丈夫 编辑部 巧克力 采访
  • 简介:上期回顾:太平洋西南部海域发现一种巨大的海葵。海洋生物专家格雷先生和年轻的助手何海涛调查此事来到出事海域调查,即将下潜时老板库珀电话阻挠此事。格雷先生执意调查,因为他觉得此事与其研究的z物质有关。在深海中,他们发现了一艘沉船装有z物质,当取样本时被巨型海星袭击。这时海星被摧毁,潜艇浮上水面,刚才解救他们的是谁呢?

  • 标签: 危机 海洋生物 西南部 太平洋 调查 海域
  • 简介:夜火车喜欢前边所有的道路那不尽的灯火里,奔赴和离别一起来了就这样守着,看黯淡的前程与回路在上上下下的过客中活得像两条铁轨

  • 标签: 组诗 艺术 离别
  • 简介:<正>欣赏,不只是观赏,不只是用眼睛看,更要用心灵去感受。校园里的一角风景让我知道,一份欣赏背后藏着多少人的关心与呵护。几年以前,我和几个好友"占据"了风雨走廊的一截过道,玩"兔子房间"的游戏。我们开心得就像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每节课下课都必定要聚集在那儿,享受美妙的课间十分钟。

  • 标签: 令人 用之
  • 简介:书写农民工在城市里的苦难生活,这类由社会问题引发的文学创作往往趋于写实,而且多有放大苦难,以引起社会的深刻同情之意。我并不否认这是一种寄寓作家道德良知的方式,从而唤醒整个社会或是权力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来关注苦难,减轻苦难的程度。但是故事的雷同令此类小说很能再有延伸的空间,唯有独辟蹊径方可深入。《本是同根生》这篇小说的独到之处在于以一个中心人物为基点,作了扇面状的辐射,

  • 标签: 苦难生活 缺憾 叙事 社会问题 文学创作 道德良知
  • 简介: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站在湖口岭,我听到了曲丹卓玛《在那东山顶上》: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

  • 标签: 盆地 东山 月亮
  • 简介:大江健三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颤栗早逝去》以追求视觉化、动态化的现在时叙事,描绘出遭受精神创伤的女性通过制作电影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人生故事。大江在传统的私小说框架中导入元小说技巧,通过电影改编和电影小说书写等跨界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私小说单一的线性叙事,建构了文本广阔的对话空间,表现了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女性力量的期待,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作家人生价值的追问和再审视。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 跨界叙事 身份认同
  • 简介:“现实”似乎是一个已被咀嚼至无味的概念,但又是一个时时更新变动不居的概念。就拿当下中国现实来说吧,现代性发展使社会变革和生活进程都以前所未有的强力高速运转,将我们熟悉的秩序、准则、模式都一一打碎又一一席卷而去,最具稳定性的日常生活颠倒了个儿,混沌难辨。这个“现实”与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现实”都大相径庭,由此引起的社会形态和伦理价值的变迁也堪称纷纭复杂。那么,观察这“现实”、描绘这“现实”,也就非往昔的“现实主义”可承担的了。

  • 标签: 日常生活 社会变革 90年代 80年代 伦理价值 社会形态
  • 简介:感官的深度(外一章)李保平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文学作品中感官描写提供给我们的审美愉悦———这是除伟大的思想提供给我们的愉悦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愉悦。“感官”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眼、耳、鼻、舌及身体等具有特殊生理结构和机能的器官,在分别接受外界的不同刺激而...

  • 标签: 川端康成 波德莱尔 《雪国》 道德情感 内心独白 文学作品
  • 简介:<正>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论及民族文学遗产问题或者谈到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时候,某些论者将"拿来主义"同民族文学遗产继承问题联结起来。在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一是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在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二是为什么不少人认为"鲁迅在对待民族的文学遗产问题上提出了有名的‘拿来主义’",乃至"《拿来主义》是鲁迅在30年代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

  • 标签: “拿来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才能 送去主义 共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