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为了说明问题马利坦在《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中引用的大量的诗歌,艺术与诗在《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一书的开篇,在艺术与诗中

  • 标签: 思想批判 理性直觉主义 直觉主义马利
  • 简介:鲁迅和王小波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两个特立独行又争议较大的作家,他们都坚持批判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和科学理性的文学态度,以杂文和小说著称于世。值得注意的是,二者都是在三十七岁这一年发表了自己的重要作品并蜚声文坛,这种巧合不得不让人去思考二者内在的精神立场、文学主张和创作态度等方面的关系,因此有了笔者看到的对中国传统批判的深度和影响力上的传承以及集智慧与理性于一身充满无限想象魅力的审美世界。

  • 标签: 鲁迅 王小波 叛逆 理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区分操作层面上的艺术形式和美学乃至形而上层次上的艺术形式仍然是有意义的,艺术形式问题是20世纪美学和艺术哲学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艺术作为一种形式则是涉及到艺术哲学层面的问题

  • 标签: 形式理性 形式美学 批判西方
  • 简介:自从1920年代对巴金的批判不知有过多少次,并且巴金经常被认为是一位因其无政府主义思想而受到攻击,或因其文学思想与主流权威在原则上有分歧或对立而受到批判的作家。如1936年鲁迅去世之前在上海展开的国防文学论战里.巴金受到徐懋庸他们所谓由共产党立场来批评的攻击。再如在“文革”时期被当做“反革命”或“反动”遭到左派的攻击等等,只看这些文学史上的“事件”便容易联想起巴金确实是一位遭到无理的攻击或不正当的批评的作家。

  • 标签: 批判分析 巴金 “文革”时期 文学思想 无政府主义 攻击
  • 简介:摘要语文教学中没有批判质疑,就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情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性,唤醒学生内在人格的觉醒。

  • 标签: 新课程改革 批判意识 缺失 培养
  • 简介:批判美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从1980年代至今,也已经有了30多个年头。我们自然指望,在人文学科领域里面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师夷长技以制夷”,借助于他山之石,我们可以开采出自己的宝玉,我们的美学理论虽然从他们那里而来,

  • 标签: 批判美学 中国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80年代 人文学科 美学理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我们可从这个例子中知道「看」和「观察」的分别吗,那么观察论便使世上不会有任何的一篇好文 章,观察论究竟是说「所有人看到而观察不到」还是「有些(若干)人看 到而观察不到」呢

  • 标签: 批判思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1
  • 简介:而社会批判理论则把否定看成是绝对的东西,三、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以,对于社会批判理论来说

  • 标签: 否定观 批判理论 批判终结
  • 简介:是我一直以来努力进行的"两性对话"工作的新实验.我希望寻找一种新的学术方式,它的语言生动可读而知识方便共享,它拥有多元对话空间容纳各种声音而便于从中感受不同思想角度.当然它的读者对象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那些永远不想成为学者的人--如果学术也能为并不做学问的人们所享受,那会是多么诗意的一件事情!而我认为女性主义的学术知识就可以和能够做这样的尝试.

  • 标签: 《男性批判》 女性主义 个人主义 文学批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  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理性批判或语言批判的双重后果,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的批判本身就是哲学本身

  • 标签: 划界批判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三、毛泽东、样板戏和中国式审美文化,中国当代文化的,怀旧——文化——精神价值

  • 标签: 怀旧文化 文化批判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1
  • 简介:中国当代文化的,四、历史陈迹、文化随笔与中国式煽情文化,则从另外一个方面暴露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误区

  • 标签:
  • 简介:金坚范任顾问、赵遐秋主编的《文学“台独”批判》一书近日由台海出版社推出。该书分上下卷,收入海峡两岸文学界和文化、教育界专家学者有关批判“文学台独”的文章90篇。

  • 标签: “台独” 文学界 出版社 批判 海峡两岸 文学台独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4
  • 简介:怀旧——文化——精神价值,中国文化的,二、旗袍、姨太太与中国式享乐文化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三 . 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以,而社会批判理论则把否定看成是绝对的东西,对于社会批判理论来说

  • 标签: 批判终结
  • 简介:《关于词的批判》发表于1947年11月出版的《民主时代》第1卷第2期,未收入《詹安泰全集》,该文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詹安泰先生的词学思想。詹安泰先生于1947年7月份在《文教》创刊号、《文学》第1期分别发表《词境新诠》、《无盦说词》两篇有关词学研究的著作,《关于词的批判》一文在内容、学术思想上与上述两篇文章有明显的关系,构成詹安泰先生词学理论的基础。该文不仅涉及詹安泰先生对"意境"的论述,而且可以看出他对词的批评的看法,因此该文在文献、学术上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詹安泰 关于词的批判 词学思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既然君子尚且不能全部实践孔子的道德理想,孔子始终是把君子阶层看成是道德实践的主体,  二.君子成仁之路与权力的占有   孔子道德的实践主体是君子

  • 标签: 孔子道德 思想批判 道德思想
  • 简介:众所周知,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批判与继承”一直是人们普遍可以接受的思维方式。比之那种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文化态度,“批判与继承”在使人们获得公正与辩证的印象之余,也确实可以解释历史发展进程中那些被保留和筛选了的文化内容。如中国天人合一的优良传统的延续与封建宗法制的废除。尽管这里面包含着自然淘汰与人为选择孰重孰轻两种情况。但在其结果形态上,精华的保留和糟粕的剔除,确实可以成为历史发展事实的某种描绘和陈述,进而衍化为人们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法论。只是,文化建设与转型究竟是不是一个“批判与继承”的问题,两分法的思维方式是否是对待文化问题的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却很少有人做更深入的理论追问和剖析。

  • 标签: 批判与继承 文化结构 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本体 文化建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理性之光,4、理性与智慧从逻辑上说,他也把智慧之光同理性相提并论

  • 标签: 理性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