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如何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而启蒙则是现代化的前提准备和开端,如何理解和评价启蒙的意义与限度就成了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在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社会,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洗礼。在西方,启蒙最早意味着人运用自身的理性能力从宗教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它确立了理性在人间的至高原则。理性地自我批判,对理性的公开运用,自由而正义的法治秩序,是启蒙哲学(运动)永不过时的遗产。在中国,西方启蒙思想则是推进中国现代性成长的重要思想资源,以及建构我们自身观念的重要来源。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在宗教信仰方式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处理上就留下了西方启蒙话语的烙印。而在学理上,中国学界对西方启蒙运动的研究还很不全面,亟待从空间性、思想史以及社会文化等维度进行研究拓展。

  • 标签: 启蒙 启蒙运动 现代性
  • 简介:哈贝马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的过程,就是他探索批判理论"规范性"的过程.在确定以"交往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过程中,哈贝马斯对于启蒙的思考经历了断裂、残缺和重建三个阶段,其中关于"启蒙现代性"之间关系的思想,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基础,并最终使他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维度.

  • 标签: 启蒙 现代性 社会批判理论 哈贝马斯
  • 简介:如果我们把1915年9月《青年杂志》(第二卷旋改名《新青年》)的出版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端的标志,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感觉与核心展开路径一开始便相当清晰地表现于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所作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

  • 标签: 中国 《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现代 第二卷
  • 简介:重新审视五四女性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关系,可以发现女性在争取主体自由过程中面临很多困惑。女性个体渴望独立,但是社会并没有为女性提供发挥才能的自由天地。女性虽然渴望爱情婚姻自由,但又深深地怀疑现代爱情神话。旧式家庭中的“母亲”使得新女性在亲情与自我的两难抉择中,无所适从而落入传统的家庭结构中。

  • 标签: 现代女性 主体建构 启蒙叙事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中国传统启蒙读物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缩影,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材体系薪火传承的物质载体.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跨入21世纪的今天,如何审视传统启蒙读物的多元价值,建构一个检索、评价、提取、应用的坐标系,使得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教育传统有机地融入中国现代教育机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 标签: 中国 启蒙读物 教育价值 历史价值 审美价值 文化价值
  • 简介: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的百余年,以英国为发源地、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思潮狂飙了西方世界。启蒙运动传自由之风、播理性之光、颂个体之高、求应然之真,通过文化教育,在欧洲旋起了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强有力地穿透了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奠定了欧洲资本主义范式的现代性思想基础与发展路径。

  • 标签: 现代性思想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价值 德国 思想革命
  • 简介:现代社会中,图书馆参与到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和日常中,这与传统社会的藏书楼相比,显示出新的功能指向.本文简要阐述了图书馆的功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 标签: 图书馆 功能 个人化 大众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8
  • 简介:16中国近现代启蒙叙事之所以以理性浪漫主义叙事与情感理性主义叙事为特点,这种理性的崇拜表现于艺术叙事范畴就是情感理性主义叙事,因而在情感与理性的矛盾结构中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启蒙叙事 现代文学启蒙
  • 简介:本文在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现代思想体系中观照《鲁滨逊漂流记》,认为鲁滨逊是代表着启蒙意识形态的神话,其背后的真理是为启蒙意识形态服务的隐喻,而鲁滨逊则集中体现了现代思想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理性至上原则以及对自给自足主体性的崇拜。在肯定启蒙的成就的前提下,本文旨在从批判的角度观照这两个核心价值,以反思启蒙,提出理性至上原则有可能造成人的异化,同时它还为鲁滨逊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及殖民行为提供理据,而对自给自足主体性的崇拜则成为现代人傲慢的根源。

  • 标签: 鲁滨逊 神话 启蒙 理性 主体性
  • 简介:“五四”运动以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来就是在“良相”和“良医”之间选择。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传统知识分子依然怀着做“良相”的梦想。他们试图通过重复历代封建大臣“变法”的方式,介入政治权力的领域。现代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时期才出现的。他们面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开始接受进化论,进而选择一种激进主义立场。激进主义将各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省略,最后走向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这一大的趋势就像洪流,裹挟着知识分子顺流而下,在一些整体性概念中,知识分子越来越没有独立价值。当代知识分子也在主动疏离“知识分子”原有的意义,自觉地屈从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之一:市场意识形态,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语义更加混乱不堪。

  • 标签: “五四”启蒙运动 知识分子 鲁迅 胡适
  • 简介:摘要: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变革的进程中,近代西方知识的传入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但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和知识革命之间又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近代西方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思想启蒙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中国的思想启蒙又对近代西方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近现代中国思想启蒙与知识革命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近代西方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契合。

  • 标签: 思想启蒙 知识革命 近现代
  • 简介:启蒙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命运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应然和实然两个问题:从应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实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实际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过程 命运问题 应然 实然
  • 简介:身份认同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身份认同观依随本体论的流变,经历了三次大的裂变,形成了三种模式,分别是:以主体为中心的启蒙身份认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身份认同和后现代去中心的集体身份认同。身份认同观可以为译者的主体性的思考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此三个阶段为框架,分析译者在相应的时期主体性的演变,发现译者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同时代的身份认同观有紧密的联系,并指出从启蒙时期到后现代,译者的主体性经历了一个逐渐被唤醒的过程。

  • 标签: 身份认同 主体性 译者
  • 简介:启蒙运动处于现代世纪的开端。启蒙精神及其所开辟的现代性,在其后的几百年间,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活。当代人继承着启蒙的丰富遗产,也置身于启蒙问题的阴影之中。启蒙背后的议题及其问题架构,因其特有的丰富与复杂,涵盖了一系列至今仍然纷纭不断的价值争端。

  • 标签: 现代价值 传统 德性 幸福 启蒙运动 启蒙精神
  • 简介:六岁入学,学校是祠堂,两个老师,都是我舅爷.舅爷太多,便把最后一个字倒过来叫:商舅爷,戎舅爷.到了学校,舅爷说,以后叫老师,不准叫舅爷。商舅爷像个婆婆,发脾气都没威,他教语文,我们就爱语文,只怕我当作家与那时都有些关系。戎舅爷如一尊金刚,入冬就穿着黄色的呢子军大衣,总让我们想起国民党大官。他教算术,课堂上倒是没人敢闹,却都没听进去,只顾吓得大气不敢出。他浓眉大眼,眼窝深陷,在野外见了他都可以吓个半死。记得那次上算术,戎老师突然提问,他用那根棍子向一个女同学面前一戳:“你,三加三得几?”那个女学生一听就站起来,浑身发抖,吓得说不清楚了:“得得得……”

  • 标签:
  • 简介:7岁时,爷爷说:"再不能耍了,再耍就耍野了。"于是他牵着我的手,像牵狗一样把我牵到了学校。我们的学校在村子的南边,是一座由旧戏楼改造而成的简易教室,戏楼中间隔了一堵泥墙,一边是一年级,一边是二年级,靠戏楼边上分出的一角支着一张破旧的木桌,就算是老师临时的办公地点了。戏楼前面是一片空地,空地旁边是一条水渠,过了水渠,就是我们村里唯一一条横贯南北的土路了。

  • 标签: 一只手 狗日 闲来无事 就是你 我不知道 给你
  • 简介:近几年,人们在庆幸“文化热”的“帐面富贵”之余,品尝到了某种“虚盈实亏”的苦果。现代文化启蒙面临三重困惑:一是现代新文化的构建与种种无文化、反文化的行为同期发生;二是外来先进文化有被民族文化中的落后层面同化的危险;三是广大群众对文化启蒙缺乏热情,知识精英的焦灼呼唤在国民中没有感召力,引不起共鸣。这些现象,似乎不能仅用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及其强烈的自我修复倾向加以解释。现代文化启蒙的三重困惑,与

  • 标签: 文化启蒙 文化热 三重 反文化 自我修复 功利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