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麦克白相信“他自己的”神意,把整个世界都看成他的对立物。和布鲁图不一样,他不具备与世界共处的习性,因此他进入这个世界,却不按照这个世界所认可的自然方式与这个世界结成友谊。通过与整个世界的普遍对立,麦克白达到了一种几乎是绝对意义上的独立,由死亡加以保证。这只是一种暴君式的独立。正如黑格尔所说,麦克白的悲剧不是古典希腊式的悲剧,它不能唤起人的“恐惧”与“怜悯”,因为这两种情感的源头来自高贵的人物和优秀的人生;麦克白既不以高贵也不以优秀为生活方式的标准,他也不以对“更高一级”的回归为目的;换言之,麦克白是绝对独立的。

  • 标签: 麦克白 女巫 上帝
  • 简介: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向同盟国正式投降,由此正式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道格拉·麦克阿瑟将军让两位日本战俘曹两位瘦骨嶙峋的幸存者站到了日本代表团面前,以此作为日本残酷对待盟军战俘的见证。

  • 标签: 麦克阿瑟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战俘 道格拉斯 同盟国 东京湾
  • 简介: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塑造了麦克白极具吸引力的悲剧形象,并深入刻画了麦克白复杂的个性,小说对麦克白人性悲剧地描述反映了权欲与野心对人性的异化和吞噬。本文从小说的语言文字、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其艺术之美,并指出小说的悲剧性与其艺术之美是密不可分的。

  • 标签: 《麦克白》 人性悲剧 艺术之美
  • 简介:文章通过对2010年出版的《麦克米伦搭配词典》的评述,分析了该词典在宏观和微观结构上的特点,指出和同类搭配词典相比,该词典在宏观结构上存在词目词收录具有目标受众鲜明、高频动词处理独特等特点,在微观结构中除了凸显介词构建的搭配关系和并列搭配关系外,其独有的语义群组分类、标注语义韵信息和凸显语体信息为搭配词典乃至学习词典的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该词典在词目收录的系统性和词典信息的实用性等方面的不足。

  • 标签: 《麦克米伦搭配词典》 语义群组语义韵
  • 简介:现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孔子学院和希腊文学系分布在人文学院七楼的东西两侧,这包含了人文学院院长苏珊娜·克罗斯塔博士的良苦用心。“希腊和中国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东西并重,值得传承,所以我把它们安排在同一楼层,这样学生和老师互相之间都可以更好地交流,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 标签: 孔子学院 大学 麦克 加拿大 界分 人文学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用笔勾勒出丰富多彩的社会景象,通过讲述一个个惊世骇俗的故事向读者揭示人生哲理。《麦克白》的主人公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但他非常希望得到权力,后来在女巫的蛊惑下,杀死国王篡夺皇位,但最终落得众叛亲离的悲惨结局。麦克白这个极具悲剧因素的独特人物引起了中

  • 标签: 小说悲剧性 悲剧性因素 权欲野心
  • 简介:马萨诸塞州的阿默特(Amherst)因迷人的风景和云集于此的大学而名闻遐迩。阿默特学院(AmherstCollege)、麻省州立大学阿默特本部(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Amherst)和汉普郡学院(HampshireCollege).都在美国教育界赫赫有名,其中阿默特学院更是排名美国文科学院(LiberalArtsCollege)第二!学院建立于1821年,

  • 标签: 科学院 州立大学 马萨诸塞州 教育界
  • 简介: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2010年12月1日和2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的3年级汉语班(中国文化史)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成敏博士的带领下紧密围绕课堂学习内容,成功举行了两场精彩的辩论赛。

  • 标签: 孔子学院 辩论赛 加拿大 大学 麦克 2010年
  • 简介:《三国史记》记载了大量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古地名和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之后景德王新改的地名。在其中的一些地名里,知、章两声母都可以跟影和见声母相对应,这表明与喉舌音发生关系的知、章声母在上古时期是^*Kl-或^*Kr-的形式。

  • 标签: 《三国史记》 地名 上古汉语声母 知组 章组
  • 简介:<正>金纳(B.F.Skinner)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强化理论是其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金纳是操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建构者,其强化理论更为全面和深刻。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

  • 标签: 斯金纳 强化理论 新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 Skinner 强化物
  • 简介:在对文本的阅读和批评中,我们往往被文本中由作家确定的明在性人格意识主题所限定,而没注意文本中被这一明在性人格意识主题所遮蔽、漠视、排斥、掩饰的隐在性人格意识主题。只有对文本客观存在的人格意识主题进行本性、文化品性和社会品性分析,发现其隐在性人格意识主题,我们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也才可能是全面的,也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文本所表达,客观人格现实和作家的人格状态。

  • 标签: 明在性人格意识主题 隐在性人格意识主题 《奥塞罗》 《麦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