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第十九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于1986年9月12日至9月14日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举行。来自日本、印度、泰国、西德、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各大州一些国家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我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了会议。我会副会长刘焕辉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

  • 标签: 海外飞鸿
  • 简介:《老子》中共有28个“曰”字①,多数“曰”字都可作“说”或“叫作”解。如“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十四章)、“是以建言有之曰:我无为而民自化……”(五十七章)之类。但有些“曰”字的意义却比较特殊,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

  • 标签: 因果关系 《老子》甲 “爱” 张松如 《洪范》 老子校读
  • 简介:比喻,是诗学园地的常青树。朱自清先生在《新诗的进步》一文中,把比喻分为两类:一类叫“近取譬”,一类叫“取譬”。

  • 标签: 诗学 朱自清 比喻
  • 简介:刘文典先生《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综辑清代先儒注语。遍征唐宋类书为佐证,资料宏富。探择谨严·是治《淮南子》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但千虑一失,智者不免,刘著仍多可补可议之处。笔者偶有考索,辄记诸书眉·既竞·摘录成帙。共得一百五十余条,今选出四条,皆末学管窥蠡测,未必为当,希大雅君子教之,所幸深焉!

  • 标签: 刘文典 《淮南子》 唐宋 中华书局 清代 资料
  • 简介:<正>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声调中上声的调型是先降后升,前长后短,呈曲折状,其调值为214。这种呈曲折型的上声,在急速运动的语流中,常常由于受到后面那个音节的挤压。不得不改变其调型和调值,于是就出现了上声的变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剩下了前半部分,即降调的半上(调值为21);另一种是只出现后半部分,即升调的直上(调值为24),再加上上声原来的调型调值,上声字就有了三种读法:全上、半上和直上。那么,上声字什么时候读全上,什么时候读半上或直上呢?

  • 标签: 上声变调 上声字 调型 汉语 曲折型 阴平
  • 简介:宏,笔名牛角,男,1957年12月生,四川内江人氏。平民草根一个。好书至今不觉有四十年了,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的阶段。

  • 标签: 中国 书法家 书法作品 杨远宏
  • 简介:英国作家毛姆在创作中涉及过中国和中国人,然而并不友好。20世纪20年代初,毛姆到访中国,在拜访辜鸿铭的过程中,毕恭毕敬,表现出对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膜拜,而与中国现代戏剧家宋春舫面谈时,态度却极其傲慢。以往国内学者就此多从中外文学关系和形象学等视角来研究毛姆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他笔下的中国形象。本文通过追溯毛姆与辜鸿铭和宋春舫的具体交往,分析了毛姆一卑一亢的态度背后的旧史观。

  • 标签: 毛姆 辜鸿铭 宋春舫 卑与亢 历史观
  • 简介:上古汉语的“之”既可以作为‘往’义动词,也町以用作指示代词,两种用法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考察显示,甲骨文中的“之”经历了“‘往’义动词〉过去的(时间)〉指代词”这一语法化过程。这一削断得到甲骨卜辞语言内部、汉语史上“往、去”的平行演变、香港粤语“今”以及非洲乍得语的一些证据的支持。

  • 标签: '往’义动词 远指代词 语法化 语义演变
  • 简介:美国纽约皇后区鸣中文学校青少年儿童夏令营日前举行结业典礼,近400位小朋友在台上歌唱、舞蹈、表演,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结束了7周的夏令营生活。

  • 标签: 夏令营 皇后 纽约 参加者 中校 青少年儿童
  • 简介:翻开张汉良的文集《文学的边界——语言符号的考察》,开篇序言便是一位求知者踟蹰于家园与异乡之“十字路口”的告解:“长久以来,比较文学者喜用‘十字路口’的异乡,描述他的专业面临十字路口……在‘边界’之内,生活是安逸的,生命似乎是牢靠的;然而,一旦‘出其东郭外’,‘道路’岂仅‘阻且长’?除丘坟点缀,四顾野茫茫。

  • 标签: 语言符号 边界 文学 十字路口 专业面 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