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藏文^*-r、^*-1韵尾跟上古汉语^*-r、^*-n、^*-d和^*-t韵尾对应,上古汉语跟藏文^*-r、^*-l对应的^*-r、^*-n、^*-d和^*-l韵尾很可能是前上古汉语^*-nd、^*rd、^*-ld等复辅音的尾遗留下来的痕迹,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汉族方言和汉字的谐声偏旁为这种假设提供了证据。

  • 标签: 藏语 ^*—r ^*—1 韵尾 上古汉语 复辅音
  • 简介:苏北多数方言点保留入声韵,其中五个点的人声韵收边音尾。文章分析苏北方言边音韵尾的古音来源,讨论边音韵尾的演变过程,认为边音尾由t尾演变而来,最后又演变为零韵尾;受强势读音的影响,边音尾也可能被喉塞尾替换。

  • 标签: 苏北方言 入声韵 边音韵尾演变过程
  • 简介:<正>《语言学论丛》第七辑(1981)载杨耐思先生《近代汉语-m的转化》一文,认为在十六世纪以前,汉语共同语中的-m韵尾已全部转变为-n。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谨剖述如下。十六、十七世纪有不少反映当时共同语音的韵书、韵图是保留了-m韵的,如:

  • 标签: 同语 韵尾 近代汉语 南曲 尾韵 吴方言
  • 简介:<正>2.圆唇音的语音作用象俄语的ш[■]、法语的ch[■]等那样,卷舌音或相似的音的发音特点之一,是它们所自有的圆唇化现象。声学上用[+偏降音)和不包含同样现象的非卷舌的(腭——舌面中音)或齿塞音或齿咝音[-偏降音]相对比。

  • 标签: 中古汉语 卷舌音 韵尾 声母 现代方言 松元音
  • 简介:一、契丹小字与汉字契丹小字是10世纪初为记录契丹语而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它的最小读写单位原字的字形与汉字基本相同,但契丹原字一般一至八个原字以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表示一种意义。有的学者从契丹小字和汉字字形上的渊源关系出发,曾拟测过若干契丹原字的读音。后来的研究证明,

  • 标签: 契丹小字 汉字字形 痕迹 韵尾 人声 汉语
  • 简介:中国阿尔泰语系诸语言里的-1在近古汉文文献里一般音译作“勒”。但偶尔也借用收-n尾的汉字来音译。以收-n尾的汉字来音译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1并没有反映阿尔泰语系诸语言词汇的实际音变,而是源自汉文翻译的一个古老传统。这种以借用收-n尾汉字来音译-1的特殊方法只用于其他民族语言的弱读音节。

  • 标签: 阿尔泰语系语言 汉语 音译
  • 简介:古-k韵尾字与二合无音au、ou、ai、ei的对应,从现代汉语的情况看,是北纬37°以北地区方言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北纬37°以南地区的汉语方言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对应。本文以文献和方言资料为依据,认为古-k韵尾字与二合元音的对应在历史上曾经普遍分布于北纬37°南北的广大地区。只是由于后来(大约从北宋开始)在北纬37°以南发生了新一轮的语音变化(二合元音au、ai等趋于单化),而在北纬37°以北则没有发生,这才造成了两个方言区现在的上述差异。本文还以为,共同语读书音的发展滞后于口语音的现象有助于推测口语音中一些变化产生的时代;现代北京方言中古药、铎、觉、陌、麦、职等韵的所谓文读,也并非从北京方言自身中发展出来,而是来自洛阳、开封方言较新阶段的读音。

  • 标签: 二合元音 方言 韵尾 洛阳 韵字 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