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德国的接受美学,都侧重于读者对文本意义和审美价值创造的参与作用。两者虽都以读者为取向,但又有所不同。前者大大强化了阅读和释义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在后者止步的地方,朝阅读主观化或自恋化作出了极大的延伸。伊瑟(Iser)不满足于英加登现象学对阅读过程所作的一般分析,而研究对具体作品的阅读过程。他提出了两个至为重要的问题:1.文本和个人文本阅读程关系的性质;2.阅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并试图作出回答。但是,苏珊·沙里曼(Suleiman)认为,他的回答仍然闪烁其词,模棱两可。因为伊瑟虽然突出了文本实现中读者的首要创造作用,指出了文本实现的高度“自由”同但仍然承认文本对读者的制约。此外,伊瑟所指的读者仍然是一个超历史的一般

  • 标签: 文本意义 英加登 审美价值 自恋 阅读过程 阅读主体
  • 简介:国家范式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加以理解。本文主要通过考察行政改革或行政政策来界定二战后现代德国不同的国家范式。通过聚焦行政理论的内在基础和外在表现,本文将二战后的德国划分为五个阶段,分析范式转变的因果关系和各阶段不同的特点。在结论部分,本文分析了德国行政改革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动态特征。

  • 标签: 德国 国家范式 行政改革
  • 简介:在欧洲近代文化日新月异的启蒙时期及浪漫主义时期,圣经阐释史上发生了研究范式的整体转型,其特点是从张扬信仰的神学思辨转向基于理性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本文聚焦于那场深刻变革,回顾莱玛鲁斯、罗伯特·洛斯、塞姆勒、康德、柯勒律治等人做出的贡献,并考察施莱尔马赫如何将针对特殊文本的圣经阐释学提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阐释学。

  • 标签: 圣经研究 范式转型 启蒙 浪漫主义 理性主义 一般阐释学
  • 简介:翻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现象的学科,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性质,涉及语言学、哲学、文化学、传播学、文学等领域。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是翻译学的一个主要领域。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把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已成为一大趋势,并形成了一种新范式。本文从翻译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入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语言观/工作假设及表征方法,探讨了认知翻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期望本研究能对认知翻译学有所裨益。

  • 标签: 翻译学 认知 认知翻译学 认知语言学
  • 简介: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是数据密集型造就的研究范式,它的精髓是在研究中“让数据说话”。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人们传统的研究理念和思路会发生变化:从抽样趋向于全样、从关注于因果关系趋向于关心相关关系、从追求精确趋向于获得对发展大趋势的认识。语言研究逃脱不了大数据的“缠绕”。随着数据量的高速增长和计算机算法的发展,计算机依靠语料的大数据将不仅能模拟和仿真,还能进行学习、归纳、分析、推理、总结,并且得到理论;也就是说,过去由索绪尔、乔姆斯基等语言学家从事的工作,部分可以由计算机来做,这开辟了语言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这样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语言的“e-研究”。

  • 标签: 第四范式 语言研究 大数据 “让数据说话” e-研究
  • 简介: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典籍英译研究逐渐受到政府、出版界、学者们的广泛重视,研究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一方面,我国政府对于国内典籍英译的输出更加关注,主要表现在资金资助、政策倾斜等;另一方面,国内学者研究典籍英译的自觉性日益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方面的硕博论文、专著、教材等不断问世、全国和地方性的有关典籍翻译的学术研讨会日益增多以及与会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数量不断增加、提交论文质量逐步提高。表1是1995年到2013年9月12日期间,国内学者所撰写的有关典籍英译的研究论文的数量。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主动补旁格范式”是非正则主语范畴的一个小类。尽管专门对主动补旁格范式机理的研究不多见,但对非正则主语范畴已有不少描写性研究,指出其主语施事特征弱化、虚化、异化,许多句子主语具有“非人称”特征,造成句法行为异常。许多研究对这些结构上的特征用“语用因素”来作出解释,认为这是以语用为主导的现象,占优势的语用关系弱化了句法---语义关系,但揭示该范式形成过程机理的研究阙如。研究发现,要弄清楚旁格范式---主动补旁格范式也包括在内---的形成,弄清楚旁格主语为什么可能是一个关键。本研究希望以这类非正则主语句为例,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用动态的意识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解释这类旁格句的非正则主语为什么可能、又是如何实现的,用抽象的心智层面共性来解释该类范式的构成和特点。

  • 标签: “主动补”旁格范式 动态意识活动 意象 意向性 用例事件
  • 简介:本文将巴尔特的“中性”概念改造为“二元对立项的中间状态和消解方式”,并将这个概念运用于汉字符号的分析,指出汉字具有类符号、类文字的中性特征。本文还通过图文关系的“离心化”和“向心化”两种中性化类文字现象的描述,进一步阐释了汉字中隐含的与西方符号学不同的理论范式,并预示了这种“中性”符号学范式的现代意义。

  • 标签: 中性 类符号 类文字 极性符号 成像文本 中性符号学
  • 简介:语言腐败是话语主体在重构事件的过程中滥用话语权而产生的一种语用现象。人类叙事的六类范式:①A=B;②AB;③BA;④A∩B≠Ф;⑤A∩B=Ф;⑥A=Ф,B≠Ф中,(2)(3)(4)(5)(6)式都可能孳生语言腐败。我们判断语言腐败的标准是:1.话语主体已知话语事件与原事件不一致;2.话语行为受利益驱动。语言腐败以两类语词(句)来表征:一是与现实表征不相符的褒贬词语;二是放弃明晰的语言表达式而选用模糊的表述法。这两类语言表征与修辞学界提及的“易色”及委婉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其语用结果为导致话语事件模糊不清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其语用目的为实现话语主体及其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

  • 标签: 语言腐败 叙事 话语权 语言表征 易色 模糊表述法
  • 简介:唐·孔颖达在《诗大序·疏》中说:“诗人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清·朱彝尊在《嘉兴山晓阁联》一诗中也说写文章要学会“放江山入我襟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当带孩子们到思想和语言的活水源头去,努力使周围世界中物体和现象的概念通过语言.不仅深入他们的意识,而且也深入到内心和灵魂。语言在情感上和美学上的色彩,它的细腻色调——这都是儿童创作的生气勃勃的源泉”。可见回归自然品咂自然.回归生活涵咏生活,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我们才能真正找到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 标签: 作文教学 农村高中 范式 田园 苏霍姆林斯基 回归自然
  • 简介: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与当前社会中提倡的治理范式出现了不吻合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高校想要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就应构建大学生管理伦理。本文对治理范式下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构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 标签: 当代大学生 管理伦理构建 策略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现代生活、生产方式及学习方式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育学领域,也深受影响并产生深刻变化。中国外语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教学范式,即从原来“课本、黑板、粉笔加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到网络化、信息化的技术范式上来。技术范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学手段、设备和能力的更新,更是一种意识、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 标签: 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教学 范式转换
  • 简介:Языкзнание是俄罗斯认知语言学流派创始人Е.С.Куорякова髓的代表作。该书上篇主要从认知角度对词类进行阐释,下篇则详细分析语言如何参与人对世界的认知等问题。书中不仅对认知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任务、目的等总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对词类、范畴化、概念化、构词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 标签: Куорякова词类 认知 称名理论 知识
  • 简介:我说过“人类学,至少对我来说是对我们过分标准化的文化的一种罗曼蒂克式的逃避。”然而补救的办法近在咫尺,如果允许我再引述我的一些其它看法的话,我认为“那面向人类社会、人类行为和人类本性的真正有效的科学分析的人类学,它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为达到这一目的,研究人的科学必首先离开未开化状态的研究,而应进入世界上为数众多的、在经济和政治上占重要地位的民族的较先进文化的研究……

  • 标签: 汉学 社会人类学 研究方法 民族文化 中国 范式变异
  • 简介:提要:学界公认,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语言学研究已进入人类中心论范式。该范式变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客体论为以“说话的人”为核心要素的语言主体论,从而引发语言学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转变。对该范式的语言学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当代语言学发展的脉搏,更可为我国的汉语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人类中心论 科学范式 语言主体论 研究思路
  • 简介:空间批评作为对从空间维度出发的文学批评的“家族相似”式概括,所涵盖的诸多批评形态庞杂而且差异极大。殊名异义的空间批评依据其方法论可以划分为现象学空间批评、形式论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评三种话语类型。本文旨在对这三种空间批评的形态学与话语范式进行总体考察和微观辨析,厘清其研究径路、理论内涵及其超越与局限。

  • 标签: 空间批评 现象学空间批评 形式论空间批评 西方马克思主 义空间批评
  • 简介:当前课程研究主要存在现代课程范式和后现代课程范式两种范式。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普高语文课程标准》与时俱进,体现出后现代课程范式取向。与之分别配套的几种主要实验教材在许多方面较前有很大进步,但在范式取向方面,与《语文课程标准》尚存在差距。

  • 标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写作训练 实验教科书 设计范式 中小学 新课标
  • 简介:在一段时间内,二语习得研究被束缚在认知语言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这两大阵营的无益争辩中,这两大阵营的这一争辩除了引起剑拔弩张之外而没有产生任何有用的理论。最近,第二代认知科学、第一语言习得研究、认知人类学、人类发展研究等诸领域的研究为形成新的综合铺就了道路。这一新的综合涉及对心智、语言和认识论的再思考.也涉及一种新的认识:认知源于社会互动并受到文化和社会政治过程影响;社会政治过程对认知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非偶然性的。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与这些研究新动态一致并为其所包容的二语习得语言社会化范式

  • 标签: 心智 认知论 语言社会化 二语习得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美国学者的成果是引人注目的。他们之所以能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与他们重视相互之同的讨论、批评,总是对以往的学术成果进行反思,是大有关联的。在美国学者发表的反思性著作中,比较重要的有柯文(PaulA.Cohen)撰写的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①,沈大传(DavidShambaugh)编辑的论文集《美国的当代中园研究》②等。

  • 标签: 侯且岸 《当代美国的“显学”》 《在中国发现历史》 柯文 汉学
  • 简介:《文心雕龙·诠赋》谓两汉苑猎、京都大赋于形式上是大铺陈,内容上蕴大义理。赋指相如《上林》、扬雄《羽猎》、班固《两都》、张衡《二京》。大铺陈表现为结构上由巨丽经靡丽归仁丽范式。大义理是赋作中蕴蓄的仁政、王道旨归。"巨丽"为空间广大、品类繁多、城池坚固、宫殿富丽,是未定公、私前的自然美。"靡丽"是汉天子穷奢极欲奢侈腐化的"淫猎"、"淫乐"等。"仁丽"是"王道"内容的铺陈。"王道""以民为本"为出发点、以"仁政"为内容、以"天下归往"为归宿,是形成于先秦的儒家政治思想。这些赋篇在对"王道"具化铺陈中,还与时俱进地提出对当下中国仍具现实意义的"王道无外"、"守在海外"理念。

  • 标签: 《文心雕龙》 两汉 苑猎赋 京都赋 铺陈范式 王道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