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核心素养与心智模式的公共内涵明显,都指向情感、态度和品格。班主任通过一系列心智模式的改善,打通自我成长通道,达成同事的团队共修,实现师生心智共振,使真正的教育有效发生。

  • 标签: 班主任 心智模式修炼 核心素养 自我提升
  • 简介:汉斯-乌利希·特莱谢尔发表于1998年的自传体小说《失踪者》映射了阿莱达·阿斯曼所指出的德国社会在2000年前后所经历的“记忆的回流”,从一个经历了二战末期逃难的普通家庭的创伤记忆出发,以文学的形式展现了德国人在战后长期被压抑和排挤的受害者记忆。本文将分析《失踪者》中家庭创伤记忆的生成、传播和固化以及叙述者如何通过受害者回忆叙事找寻自我身份认同。

  • 标签: 家庭创伤 身份认同 受害者记忆
  • 简介:二语学习者在进行口头交际时,常会使用重复、替换等方法来帮助表达。以往的研究通常将这些行为视为学习者的自我修补或交际策略,认为其作用在于使交际顺利进行;同时,也认为它们是学习者表达不流利的表现。而在输出理论的创始人Swain看来,学习者的这些行为属于自我语言调控,是提高流利度的必要手段。为验证自我语言调控在学习者口语流利度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水平汉语学习者的自我语言调控行为与其口语流利度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学习者的口语语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的自我语言调控在其口语流利度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标签: 口语流利度 自我语言调控 社会文化理论
  • 简介:本研究调查了在常规课堂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训的效果。培训历时九周,培训内容基于齐默曼自我调节学习的三阶段过程框架,包括学习动机(自我效能,目标导向,归因),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通过分析多个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变量和第二语言能力,该研究证实了将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训结合到二语课堂的有效性,同时探讨了该研究部分实验结果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差异的原因(如语言学习情景和任务的特点;文化价值差异等)。本研究是将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这一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引入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有意义的尝试。

  • 标签: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 学习策略 第二语言能力
  • 简介:关于镜像是否是符号的论辩已逾卅载。镜像不仅是一种符号,还是物符号和心灵符号之间的分界点。在镜像阶段,镜像对主体的自我建构与语言等符号所起的作用一样,只是其具体功能有所不同,主体在对镜像的试错与比较中认识自我。符号自我包含“客我”“主我”和“你”三者,它们之间会形成对话关系,因而在镜像阶段之后,镜像符号对自我的建构方式,可以根据发送意图分为指向“客我”、指向“你”和指向“他者”三种。不同的自我建构方式,表现出镜像符号的不同功能。

  • 标签: 镜像 符号 符号自我 自我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