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自从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成为支撑封建王朝政治的重要支柱。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看见新科进士从端门列队而出,得意忘形之际,禁不住感慨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弓箭射程之内称为彀中。在他看来,科举制度乃是使英雄就范的手段,是“牢笼志士,驱策英才”的良策。然而,尽入封建王朝“彀中”的是什么“英雄”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明末、晚清科举考试中的三则轶事。

  • 标签: 科举考试 明末 科举制度 轶事 封建王朝 进士
  • 简介:《字学元元》音系中包含有正音与俗音。正音主耍是承自韵书传统的书面旧音,俗音是作者袁子让所贬斥的音,而这些俗音是我们了解明末郴州方音的宝贵语料。通过书中俗音材料可以考证出俗音的声母为十九母,这个俗音的声母系统反映了明末郴州方音的声母特点。

  • 标签: 《字学元元》 正音 俗音 声母
  • 简介:由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山西移民垦田的影响,明末河北晋语邯新片普遍存在"呼父曰哥"与"呼母曰姐"的现象,这一现象随着明代自上而下的"去蒙古化"政策的推行,逐渐退出基本词汇,目前仅发现永年方言"老姐"(干娘)一词中残存"呼母曰姐"的现象。此外,由于民间风俗的影响,这一地区一直存在"呼父曰伯"的现象,但目前也已经退出基本词汇范畴,仅发现永年方言"老伯"(干爹)一词残存"呼父曰伯"现象。

  • 标签: 河北晋语邯新片 父母 称谓
  • 简介:在明清官话的研究中,基础方言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在1984年写成《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N}L记)》,1985年正式发表,此文首次提出明代官话的基础方言是南京话的假说,这是起点。此后作者继续利用其他资料作纵深的开掘,学术观点也随之有一些改变,于今二十三年。文章前四节陈述作者多年来上下求索的历程,取以“史”带“论”的方式。作者认为,考据须与义理结合,故第五节对有关明清官话基础方言的多种论点,逐一述评,仿效先哲,故取对话录的体裁。末节则呼吁决破罗网,突破数十年的凝固化的研究范式,提倡“文史语言学”。

  • 标签: 明清官话 基础方言 文史语言学 利玛窦 金尼阁 瓦罗
  • 简介: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之史实以其特有的魅力,已经吸引了中外学者大量关注,研究成果亦日益丰硕。刘耘华先生的新著《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以下简称《诠释》),从思想史的角度重新诠释这段历史,将本领域的研究触角引向了新的高度。

  • 标签: 传教士儒家 儒家经典 刘耘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