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词语的语义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语义色彩的偏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词语内部色彩的历史变化,对因组合而引起的词语色彩偏移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简要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组合结构引起的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其中的中性词语,以图对词语色彩的研究有所贡献。

  • 标签: 中性词语 感情色彩 偏移
  • 简介:台中方言的中性问句是多型并用、类型混杂的。在分类的第一个层次上,“VP-neg-[VP]”与“k—VP”以及二者的混合型格式“k_VP—neg”型并存;在分类的第二个层次上,主流格式是“VP—neg”,但是有少数动词的中性问可以是“VP—neg-VP”;在分类的第三个层次上,主流的格式是“VO-neg”,但有少数动词的中性问可以是“V-neg-VO”。台中方言中性问句的另一个特点,是疑问的焦点在情态词而不在VP,这符合闽语的普遍特征。

  • 标签: 台中 方言 疑问句 中性问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研究词根或词于各音节都含中性元音的有形态变化动词构成现在一将来时形动词、动名词,以及构成“一般过去时”时,如何根据元音和谐律接缀词法附加成分的问题。结论是:①词根或词干各音节都含中性元音的有形态变化动词构成现在一将来时动名词或形动词时,应在其词根或词干上缀以附加成分-re,而不是-ra。②含元音i的单音节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接缀-he/-ke;含元音i的双音节或三音节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接缀-ka/-ha。③词根或词干各音节皆含元音u的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绝大多数动词接缀-ke/-he,少数动词接缀-ka/ha。④词根或词干音节中,既有含元音i的音节,又有含元音u的音节的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耐,部分动词接缀-ka/-ha,部分动词接缀-ke/-he。究竟哪些动词接缀-ka/-ha,哪些动词接缀-ke/-he,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 标签: 中性元音 聊斋志异 一般过去时 附加成分 动词构成 元音和谐
  • 简介:本文探讨了'中性文体'这个概念,并且尝试对当代英语和当代汉语的中性文体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作了初步界定,并指出现代散文、新闻特写和畅销书是中性文体的典型语篇表现形式。

  • 标签: 中性文体 历时界定 共时界定
  • 简介:本文将巴尔特的“中性”概念改造为“二元对立项的中间状态和消解方式”,并将这个概念运用于汉字符号的分析,指出汉字具有类符号、类文字的中性特征。本文还通过图文关系的“离心化”和“向心化”两种中性化类文字现象的描述,进一步阐释了汉字中隐含的与西方符号学不同的理论范式,并预示了这种“中性”符号学范式的现代意义。

  • 标签: 中性 类符号 类文字 极性符号 成像文本 中性符号学
  • 简介:文章通过因声求义的方法,对“狼”的来源加以考释,认为它是一个含“空”“大”“高”之义的义合式连绵词,“笨拙、笨重”“傲慢”诸义皆由此引申而来,从而辩驳了表“傲慢”的“狼”来源于“狼举前爪”的说法。

  • 标签: 狼抗 连绵词 因声求义
  • 简介:文章首先比较了中性量词“个”与特性量词互换造成的差异,并分析了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接着根据结构组合适配理论,指出“个”具有“划界性”,适用于“中性语言环境”,与特性量词构成对立互补格局,在与名词组合时,只指向名词的理性意义,且提出“中性选择机制”的新解释;基于大型语料库统计,提取了“个”与述人名词组合的语义特征及其语用环境;接着进一步解释了“个”与述物名词组合的可能性与理据;最后归纳出“个”与名词组合的倾向性规律,并指出其组合连续统的特点.这对于量词教学将有极大的启发性.

  • 标签: 中性量词 特性量词 中性选择机制 倾向性规律 组合连续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学作品的翻译是难度最大的翻译工作,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尽管译者们通过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力图再现小说原文的美感,但是,即便是小说原文,也会因为时代的变迁、个性化的表现手法等因素的存在产生"读性",让原文的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和障碍。在小说翻译中,由于时空、文化、语言和文学手法等方面差别,"译性"的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朴婉绪小说为例,就韩国小说在汉译过程中存在的时空译性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翻译时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究。

  • 标签: 朴婉绪 文学翻译 韩国小说汉译 抗译性
  • 简介:小学中年级,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一些学生作文内容贫乏、结构混乱,重点混乱,作文水平让教师焦虑。长期的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想切实训练好学生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强化作文前奏。这在小学中年级,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应该是个性化的表达,在其过程中,一个人的心智毕竟是有限的,通过提前布置,充实个体酝酿过程,强化作文前的交流,能让学生通过集体力量启发思维,必须说这是确实有效的作文策略。

  • 标签: 小学中年级作文 文前指导
  • 简介:确山方言中的“多+A”在表示中性问与偏向问时存在形式对立,前者用“多A儿”,后者用“多+A”,而且用于中性问的“A儿”的性质与其他儿化现象有显著差异。另外,中性问与偏向问的否定形式和所使用的语气词也不同。普通话中能表示中性问的“多+A”也都可以表示偏向问,它们没有明确的形式差异,但该结构的多义性仍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由于中性问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大大超过偏向问,它们表示偏向问的事实经常被忽视。

  • 标签: 多+A中性问 偏向问 A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