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以三名即将毕业的日语专业学习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PAC分析法、辅以KJ法,分析合作学习过程中日语专业学习学习观。研究结果显示:(1)A、B和C的学习观的共同点体现在合作学习中感到的困难,其他学习观呈现出多样性。合作学习中的困难缘于欠缺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2)三名学生均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魅力,并认为解决合作学习中的困难要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教师的引导能力尤其重要。本研究成果为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观、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提供了启示。

  • 标签: 合作学习 学习观 日语专业学习者 PAC分析 KJ法
  • 简介:本研究通过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汉语语调产出的行为实验研究,探讨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在不同语境下句末单字调产出的过程和阶段性特征,以及学习在语调产出的不同阶段采取的认知策略。研究发现,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在不同语境下汉语声调产出经历了母语语调迁移、汉语声调调形调节、汉语语调的调阶调节三个阶段;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声调产出的语调调节策略,其心理语言学基础是“语际识别”(interlingualidentification)的相似性;中级水平汉语学习汉语语调产出基本摆脱了英语语调的影响,按照单字调的本调产出声调。此外,汉语学习汉语声调的习得过程反映了学习汉语语调产出的“二次调节策略”。学习每个阶段的调节策略都受前一阶段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学习必须不断地克服这些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才能在不同语境下正确地产出汉语语调。

  • 标签: 语调产出 认知策略 二语习得
  • 简介:本研究以学习和母语口语样本为基础,通过母语听话人对该样本的感知判断,以及对发音人样本时间性语音指标的测量及分析,讨论中高级水平汉语二语学习口语中的感知流利度和话语流利度。研究发现,学习口语的感知流利度和话语流利度测量存在密切的关系,母语听话人对学习口语流利度的感知能够通过对话语流利度的测量而进行预测。母语对流利度的感知判断是在速度、语流长度、无声停顿、有声停顿、修正/重复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基础上建立的,但他们对二语学习语速的感知最为敏感、稳定而且具有一致性,在众多时间性语音特征中,语速指标能够最准确地预测感知流利度,而流利度的感知判断可能受到口音的影响。

  • 标签: 感知流利度 话语流利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口语
  • 简介:本研究对中国EFL学习英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和产出进行了研究。采用合并句子测试和语法判断测试形式收集数据,旨在检验英语关系从句习得假说。受试为山西一高校大学一年级的新生30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EFL学习英语关系从句习得难易顺序和PHF、PDH和NPAHH三种假说都不完全一致。调查也发现,受试英语句子合并测试做得较好,语法判断测试较差。无论是产出性任务还是理解性任务,最容易的关系从句类型是O-DO,而最难的类型分别是O-OPREP和S-IO。

  • 标签: 英语关系从句 理解 产出
  • 简介:摘要调查显示在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中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其主要成因为1、学习掌握的相关词汇匮乏;2、学习对相关内容没有急切表达需求;3、部分泰国文化相关内容在汉语中没有形成通用表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材相关内容做相应本土化处理;研究应尽快确定相关内容的标准汉语表达。“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应因过度关注“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发生而随意改动教学内容,打乱正常的教学顺序。

  • 标签: 泰国汉语学习者 泰国文化失语症 国际汉语教学
  • 简介:本研究报告探讨了通过唱歌进行儿童英语教学的方法。该研究首次从方法上对外语教学中通过唱歌习得词汇的效果进行了严格评估。在为期7周的教学实验期间,共上课15节,每节课40分钟,对来自北京两所幼儿园的三组学生分别使用了唱歌、诵读、控制的方法,在同一个话题范围内重复教授英语短句(每个短句包括4至8个单词)。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让学生描述相同的图片,之后统计他们所使用的有意义的词素的数量,前后测的数量差即为词汇学习的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唱歌和重复诵读对学习英语单词具有显著作用,而控制组效果则不明显。这说明唱歌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具有方法上的重要价值。

  • 标签: 英语作为外语 唱歌 词汇习得 幼儿学习者
  • 简介:通过对比中介语法,探究中国学习对于英语语义韵的文体知识。研究发现,“GET+adj”结构在英语学术文体中的语义韵类型以消极为主。中国外语学习的语义韵意识比较薄弱,在词频、搭配和语义韵强度上都与英语母语存在明显差别。英语词汇教学应该加强语义韵的教学。

  • 标签: 数据驱动 语义韵 习得
  • 简介:易混淆词是汉语二语学习词汇习得的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易混淆词实际上是一对(组)L2易混淆词的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词的语义句法信息的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的结果。可见,易混淆是学习词汇习得的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易混淆词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母语的关注,客观看待学习母语的中介和抑制作用。

  • 标签: 概念合成 易混淆词 认知机制
  • 简介:汉语鼻音输出的声学线索表明,音节末尾的鼻音差别经常难以辨认。迄今为止,少有研究探讨汉语第一、二语言学习的鼻音感知过程差异,即他们在辨认鼻音的过程中程度和方向上有何异同。同时还应考虑语言背景(第一还是第二语言学习)、元音组合(如[i、?、a、y、ua、u?、ia])、语音环境(如音节首还是音节尾)等因素对感知的影响。经过实验统计和分析,由印欧语发展而来的言语学习理论,例如言语学习模式和标志性差异假设在解释汉语鼻音感知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三维交互模型以解释其认知机制。

  • 标签: 汉语鼻音 鼻音融合 感知 交互模型
  • 简介: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借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母语及其文化,特别是教育理念和模式,则更容易被学习接受。对外汉语教师从学习的角度思考、设计、调整教学,就更有利于展开汉语教学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恰在于此,汉语教师、当今的汉语国际推广正是如此进行着汉语跨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的国别化教学和国别化教材等即是例证。

  • 标签: 汉语跨文化传播 语言和文化借用现象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以国内某重点大学的15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受试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揭示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同侪反馈中的使用特点及其影响这两种语言使用的原因。研究表明:(1)在同侪反馈中,汉语和英语都会被使用;(2)在同侪反馈中,汉语主要用于提供结构和内容等宏观层面的反馈,而英语反馈则主要针对语法、词汇等局部层面的问题;(3)在同侪反馈中,影响中国二语学习使用这两种语言的因素是多样的,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研究实质上是对以前二语写作同侪反馈研究的一个补充,与此同时亦可以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观点和视角。

  • 标签: 二语写作 同侪反馈 汉语 英语
  • 简介:学业情感是伴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变化的,它不仅对学业行为有重要影响,而且与学业水平密切相关。本文对日语专业学情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上游组与下游组在自信心、学习动机、目标语态度及学业行为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学业情感和学业行为维度上,下游组呈现出相对消极和被动的特点。改善学业情感体验对于促进日语学习行为投入、提高日语学习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学业情感 学业行为 情感目标
  • 简介:”字的用法,在诸家中引起争议,何乐士坚持将“”在助词中划分成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类,并且指出“”作结构助词用时,能够改变词语或者短语原有的性质特征,具体表现在将动词、动词短语或者其他成分构成特有的“”字结构,变成名词性的短语来使用。

  • 标签: 结构组词 语气助词 改变 构成
  • 简介:朗读流利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学习的阅读能力和口语水平。朗读流利度包括朗读准确度、朗读速度以及朗读韵律三个要素。以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学习朗读能力的发展过程,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从朗读速度来看,无声停顿时长在中级阶段已接近于汉语母语;无声停顿频率在高级阶段接近于汉语母语;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随语言水平提高变快、变长,但均未达到汉语母语水平。(2)从朗读准确度来看,在初级和中级阶段,字形识别和音段发音准确度的发展好于超音段;在高级阶段,字形识别、音段发音和超音段发音准确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超音段准确度的发展慢于音段和字形识别准确度。(3)从韩语母语的朗读韵律来看,小句边界处无声段时长逐渐减少,但仍显著长于汉语母语;小句边界前音节延长量到了中级和高级阶段已接近于汉语母语。声调对韵律边界前音节延长量有显著影响,轻声音节发展得最快,其次是阳平、上声和去声音节,阴平音节发展得最慢。

  • 标签: 朗读流利度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 韩语母语者 朗读速度 朗读准确度 朗读韵律
  • 简介:摘要领导的修养和管理水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有效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自身的素养与能力。本文就此主题结合读《红楼梦》对王熙凤管理大观园的看法和启迪谈谈领导的修养和管理水平。

  • 标签: 领导者 管理水平 王熙凤
  • 简介:摘要比如在低年级时,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 标签: 小学 数学 激励 动机 促进 能力
  • 简介:本研究基于事件相关脑电位(ERP)技术探讨多语(俄语-英语-汉语)语码转换机制。被试是38位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白俄罗斯留学生。行为实验表明:在三种语码转换条件下,转码试次的反应时短于非转码试次的反应时。俄英之间和俄汉之间的转码耗损为对称,而英汉之间的转码耗损为非对称。ERP结果表明:在L2-L1和L3-L1条件下,在320ms左右出现负偏离。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冲突发现和解决理论的加工模式,从而为进一步理解语码转换机制提供了的证据。

  • 标签: 多语者 语码转换 转码耗损 N170 N320
  • 简介:文章运用自由分类法探讨汉语集合量词的分类和组织,发现汉语集合量词的语义空间包含两个维度:1)修饰对象:主要修饰生命物/主要修饰非生命物;2)集合大小:集合小/集合大。汉语集合量词可以分为两大类:1)主要修饰生命物的集合量词;2)主要修饰非生命物的集合量词。主要修饰非生命物的集合量词又可以分为4个子类:1)主要修饰小集合的量词,这些集合只有一个或两个对象;2)主要修饰大的、片状物集合的量词,对象有时可以被现象地意识到;3)主要修饰大的、对象体积亦大的集合量词,对象可以被现象地意识到;4)主要修饰大的、对象已经降级为"组织"或"纹理"的集合的量词。

  • 标签: 汉语 集合量词 组织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