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正>浙江宁波市内音系可归纳为老派和新派两个,以部分老年为主的一些人用老派音系,大部分人用新派音系或向新派音系靠拢酌语音。本文讨论新派音系,兼及老派语音,并对宁波语音发展变化作一些理论分析。

  • 标签: 连读调 宁波方言 双音节 单音节 音系 调型
  • 简介:宁波方言被动句的主语语义类型十分丰富,在“NP1+拨+NP2+VP”式被动句中,NP1非受事的情况主要有:施事、感事、工具、材料、地点、对象、蒙事七类,整个句式所要表达的是言说者蒙受“拨”字引出的事件。言说者的主观性对该句式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宁波方言 “拨”字句 蒙事 被动
  • 简介:<正>1987年5月,我们带领汉语专业的学生到宁波市进行方言调查实习。我们请了宁波市甬剧团的退休老演员、在职的青年演员和退休中小学教师,共九名发音人,记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及我们自己设计的《两字组连读变调调查表》等。返校后我们整理了调查所得的材料,比较研究了已经发表的有关宁波方言著作,撰成本文。本文有些调查结果及观点跟以前有些学者的不一致,有些观点涉及吴语声调和变调的性质及声调调查方法论,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一下讨论。本文所谓老派音系指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语音。

  • 标签: 宁波方言 两字组 连读变调 调类 宁波市 单字
  • 简介: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研究和探求汉藏语系内部的同源词。人们对汉语方言语音之间的差异关注得多一些,而对方言的共性似乎重视不够,很少有学者借助历史比较法来探求各地方言的同源关系。文章试图借鉴历史比较法来挖掘和探求吴方言和非吴方言的同源词,分析各地方言词的同源关系,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汉语及其方言演变的历史。

  • 标签: 吴方言 同源词 历史比较法 语音对应规律
  • 简介:方言字与俗字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字;方言本字当中既有通用字,也有方言字;方俗字既有方言字特征,也有俗字特征。方言字是个历史范畴,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属性。

  • 标签: 方言字 俗字 本字 方俗字
  • 简介:鲁迅等重要作家的作品常被选入汉语课本,这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汉语的实况和那个时代的风俗人情。但因为说方言的人往往很难觉察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别,所以在写作时,很容易流露出自己方言的特征来。从对外汉语教材中所见的问题出发,讨论鲁迅等现代吴方言区作家的作品中的普通话和方言问题。

  • 标签: 普通话 叶圣陶 吴方言区 鲁迅全集 中国现代作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简介:<正>《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以下统称《长沙方言考》。见《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四),分别为杨树达先生三十年代初、三十年代中期所著,是目今所见到的专门研究长沙方言词语的最早成果。今法杨先生之法,补考若干条于下(各条中与词头重复之字用“~”号代指):

  • 标签: 长沙方言 考补 玉篇 集韵 毛结 三十年代
  • 简介:<正>杨雄《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在于:扬雄用它记录了当时人民大众口里活的语言,并在搜集、核实大量的方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方言的语音和词汇进行系统描写,指出其异同,然后又将古语与今语对照,探讨其延续与变革。这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描写词汇学和历史词汇学的工作。本文拟据《方言》一书的材料,阐发《方言》在这两方面所蕴含的价值。

  • 标签: 《方言》 秦晋 三题 复音词 方言词 二字组
  • 简介:“得”读作[ta?^→43],苏州话的“得”用法上跟北京话“得”大同小异。所以,其本字的资格是不用怀疑的。我们把“得”分为两个:“得1”和“得2”。二者的差别有三条:

  • 标签: 苏州方言
  • 简介:闽东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和《加订美全八音》收录闽南通行俗字"■",此字在现代闽南方言经常使用,而字形未见于《康熙字典》,最早的出处待考,明清闽南戏文资料为我们提供文献依据。学界考定"■"的本字意见不一,或作"娶"和"挈",或作"曳"。戏曲文献用字往往只为了记录音读,这里的"■"造字本义是火烧毛,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火烧毛的快速,也可用作拟声词,形容火快速烧毛所发出的声音,而戏曲文献和方言调查的用字借这个字形来记录不同词义的方言词。

  • 标签: 闽南方言 方域俗字 考本字
  • 简介:忻州方言逆序词张光明所谓逆序词,就是构词词素与北京话相同,而排列顺序与北京话相反的词。忻州方言中有比较丰富的逆序词。下面按照忻州方言的声母排列这些词(忻州方言声韵调系统请参看温端政先生著《忻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85年4月版),每条先写方言逆序词...

  • 标签: 忻州方言 逆序词 北京话 牙人 声韵调系统 用例
  • 简介:敦煌方言的声调曹志耘对于敦煌方言,先后有张盛裕、刘伶二位先生作过调查。①1990年7月,笔者调查了敦煌方言的语音、词汇。现就敦煌方言的声调作些介绍和讨论,并求教于张、刘二位先生。今敦煌市的居民主要是清雍正初年大规模移民的后裔。②由于移民来源不同,敦煌...

  • 标签: 敦煌 方言志 单字调 两字组 《方言》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 简介:西宁方言和安徽境内的江淮官话有相同之处,事实上西宁方言和吴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本文主要就西宁方言和吴方言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比较。

  • 标签: 西宁方言 吴方言 比较 移民
  • 简介:莲花方言的比较句分为平级句、胜过句、不及句、极比句四种类型。本文将莲花方言的比较句与普通话比较句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得出了两者之间的一些异同之处。

  • 标签: 莲花方言的比较句 平级句 胜过句 不及句 极比句
  • 简介:本文是作者《交城方言》中的第四章。前面三章,除简要介绍交城县的地理、历史、人文概况和语言概况之外,主要内容是对交城方言的音系和词汇特点进行描写。本章着重于交城话同普通话的语法比较,内容包括词法、词类、句法三个部分。交城县地处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一百多华里的半山区。交城方言属于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中方言的一个次方言

  • 标签: 普通话 交城话 单音节形容词 双音节动词 附加意义 方言
  • 简介:文章从电里方言的文白异读、连读变调和量词“块”三方面对《临汾电里方言研究》一书给予评价,并对作者提出继续深入研究山西方言的期望。

  • 标签: 电里方言 研究
  • 简介:内容摘要兰州话中存在着许多叠字的语言现象,其中尤其以形容词重叠式、名词重叠式和副词重叠式居多,它与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形式在结构、意义和感情色彩多有不同之处。兰州方言里还存在许多普通话里没有的重叠形式。本文大量搜集了兰州方言形容词、名词常出现的叠字现象,通过分类举例的形式解释和说明其结构,并通过列举句子,将其放在真实的语境中,直观展示出它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最后,将兰州方言中的叠字词现象与普通话中的叠字现象做对比,展现两者的相同之处和兰州方言中叠字词现象的独特的一面。

  • 标签: 兰州方言 叠字 感情色彩
  • 简介:浠水方言的人称代词程从荣湖北省稀水县地处鄂东,紧靠长江北岸。浠水话有两套人称代词:一套是“c我、c你、c他”[cgoclict`a]。用法上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另一套是“我、你、他”[golit`a],只能用作定语表领有,意思是我/我们家(的)、你/你...

  • 标签: 人称代词 家庭成员 方言 亲属称谓词 领属关系 浠水
  • 简介:以京、阪、神三市为中心的区域,统称日本关西地区.关西方言的表达形式或语音语调(?)方面,均与东京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仅以大阪方言为脉络,东京语为参照,简单对比其日常用语的表达特点.

  • 标签: 简单对比 表达特点 三市 社会语言学家 仕事 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