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宣讲对象主要是下层民众,为宣扬教义的方便,该书采用对话体写成,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东汉时期语言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引起了中古汉语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 标签: 《太平经》 校注 中国道教 下层民众 东汉时期 中古汉语
  • 简介:文章通过文本内的排比归纳和文本外的系统类推,揭示了中"反"表示顺承的意义和用法,并从关联词语的转化作用出发,初步探讨了这一新义新用法的产生机制与过程.

  • 标签: 关联词 顺承与转折 主观视点 转化
  • 简介: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标签: 俄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
  • 简介:<正>在魏晋时期,常有“尔馨”,如《世说新语·文学》:“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尔馨”又作“如馨”“宁馨”,余嘉锡先生以为是晋宋方言,一声之转,同为“如此”之意,其说甚当。同一时期,又出现了“尔许”和“如许”。《搜神记》卷十五:“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又《后汉书·方术列传》:“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这里的“尔许”“如许”和“尔馨”等当一例看待,同为一声之转,意为“如此”,可译作“象这样”等。

  • 标签: 虚化现象 《太平广记》 数量语 一声之转 鳞甲 宅基
  • 简介:本文从精组和组在客赣方言中的分合问题、知章组在客赣方言中的演变、知章精组读t、th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客家方言和赣方言的知章精组.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舌齿音四组在客赣方言中有统一的分合格局;2)精组和组在客赣方言中的原初状态是分立的;3)赣方言中知章精组读t、th不是上古遗留,是后期演变的结果.

  • 标签: 客赣方言 塞化音变 语音 客家方言 知章组 精组
  • 简介:辛说楚襄王》是《战国策·楚策》中的名篇,为多家古汉语和古文学教材所收录。然而,仔细研读,笔者发现对于文中“不知弋者选其弓弩……引纤缴,扬微波,折清风而耘”一句,各家教材的处理不一,但却都难以差强人意。其中,对于“折”字,多数教材都释为“断”,如王力《古代汉语》、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有释为“负伤而死”者,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文学教材 《古代汉语》 战国策 古汉语
  • 简介:湘语知章声母的读音类型比较复杂。总的格局是:知二与组合流,知三与章组合流。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知二与组的舌面音应为后起形式,舌尖音为早期形式,而更早期的形式应为卷舌音。知三与章组的舌面音应为早期形式,其他各类音是后来的演变。塞音的读法并非古音的保留,而是晚期塞擦音的塞化。

  • 标签: 湘语 知庄章声母 历史演变 腭化 塞化
  • 简介:延龄曾经是翟理斯《华英字典》最主要的合作者,但在该字典第一版出版后又成了该书最激烈的批评者,最后竞被视为翟理斯和《华英字典》的“敌人”。通过考察延龄与《华英字典》的上述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华英字典》的形成过程及其两个版本之间的某些重要变化。

  • 标签: 庄延龄 翟理斯 《华英字典》 文学作品
  • 简介:近代汉语时期知组声母与照组声母合流的过程中,无[-i-]介音的知组二等与组合并,有[-i-]介音的知组三等与章组合并,结果出现诸如《中原音韵》知章三组声母合流为一套而韵母分为两套,即知二组与知三章组对立的情况。现代北方官话知章声母音类分合与《中原音韵》基本一致而声母却分为两套的情况是后来语音演变的结果,主要通过:(1)知三章组脱落[-i-]介音;(2)知三章组声母颚化;(3)知二组声母变读精组三种演变方式完成。

  • 标签: 《中原音韵》 知庄章 声母
  • 简介:<正>1关于知、、章组的关系1.1.0高本汉先生有个关于中古音舌齿音声母关系的著名的比例式(高[1]32页):t(端):知=tu(精):照知:照=t:is但照组在《切韵》实分、章两组,他于是以组为硬音,章组为腭化音,知组也是腭

  • 标签: 切韵 翘舌音 舌叶音 知组 组声母 介音
  • 简介:陕北晋语中古知章三组声母今读[ts]、[ts]组声母。中西部黄甫府谷等大多数方言点以读[ts]组声母为主,东部宋家川吴堡等少数方言点以读[ts]组声母为主。联系汉语其他方言知章今读情况,文章认为陕北晋语组、知二与章组、知三分立代表比较早的语音层次,这样的语音格局应该在唐五代西北方音里就已经初步形成。

  • 标签: 陕北晋语 知庄章 组声母 组声母
  • 简介:侗语精知章组中古层汉借词的读音较为特殊:精组为s,知章组合并,读为。这与侗语自身音系有关,也与借源汉语有关。另外,个别侗语方言还有精知章组塞化现象和精组弱化为h的现象。

  • 标签: 侗语 精知庄章组 汉借词 塞化 弱化
  • 简介:译文:麻虎管领下住祖家堡庄头崔长柳夫妇,子旺五,兔年,十六岁,幼丁,五尺杆差三指;何英,牛年,六岁;五河,虎年,五岁。豪山病故,兄齐兰保夫妇。老格夫妇。六格夫妇。八子夫妇。额丁四狗夫妇。春儿夫妇,子松林,羊年,十二岁,幼丁,五尺杆差六指。逃走后投回之金二夫妇。新编人之庄头之弟七格本身、牛色本身。共丁十、妇八、幼丁二。额丁马信兴逃走。李二春逃走。

  • 标签: 包衣 盛京 康熙 夫妇
  • 简介:古知三、章组声母在冀州市城关镇方话中读[tsts's]、[t(s)t(s)'(s)]两套声母,在冀州市官道李镇话中读[t(s)t(s)'(s)]、[t(c)t(c)'(c)]两套声母.两镇的读音不光音值不同,而且音类分合也不一一对应.但在今组两组声母中,均有一组与本镇话中的知二、组读音相同.本文论证了下面问题:入声韵的消变与知、、章三组声母的合流演变是交织进行的.止开三章组与组的合流演变在入声韵消变之前,而阳声韵知三、章组与组的合流演变,在人声韵消变之后.古知、、章三组声母在方言中的演变是不平衡的,演变时间是漫长的.

  • 标签: 知庄章声母 入声韵消变 音变层次 冀州市 城关镇 方言
  • 简介:文章通过对成书于十九世纪初的南昌童蒙识字课本《类字蒙求》直音材料的研究,对两百年前南昌话精知章组字的读音特点进行了归纳。参照现代南昌话的语音特征,以及时人的研究成果,对南昌话知三章组字读音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类字蒙求》 直音 南昌话 精庄知章组字读音 语音演变
  • 简介:止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字在近代汉语时期的演变有其独特性,无论在近代汉语文献还是现代汉语方言都表现出两种读音对立形式:一类是止开三章一组、知一组;一类是止开三知章一组、一组。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这两种类型大致以长江为界,止开三章一组的情况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而知章一组的情况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 标签: 止开三 知庄章 近代汉语 汉语方言 演变类型
  • 简介:文章以《中原音韵》知二、知三章两分为出发点讨论山西方言知章声母的演变,认为:1.字音分合是讨论历史音变的关键,音位归纳则可以有多种方案;2.山西境内一半以上的方言点属于开口知二、知三章两分的昌徐型方言,它们是《中原音韵》的直接发展,不可能是知章合一但与精组对立的北京型方言的后裔,更不可能由太原等知章精合一的方言发展而来;3.山西方言知章的演变涉及到4个发展阶段、上10种方向不同的变化。

  • 标签: 《中原音韵》 山西方言 知庄章 知二庄 知三章
  • 简介:霍华德.雅各布森的《芬克勒问题》以BBC前广播制作人朱利安.特拉斯拉夫及他的两个犹太朋友为主线,展现了英国伦敦犹太人的生活境况,讨论了犹太人身份的认同、反犹太主义等问题,是一部犹太史的缩影。本文旨在解读这部以喜剧小说为写作手法、充满了"睿智与幽默、忧伤与感性"的作品。

  • 标签: 布克文学奖 反犹太主义 喜剧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