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壹裘锡圭教授所著《文字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是一部关于汉字的通论性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很适用的教材。概括说来,它的特点是内容实在,资料丰富,论述深入,方法科学。贰写书,特别是教材,常见的写法是先提出定义、原理,然后举例证明。有些书的表述方式也就是“研究”过程的简单再现。《文字概要》(以下简称《概要》)当然注重理论阐述,同时也很注重实例分析,注重二者的结合,以丰富的实例支持理论。通读全书后不难发现,体现于书中的研究方法是,分析归纳大量的资料,从中引出论点,虽然在表述上不排斥先提出定义、论点,然后举例加以证明的方式。我说《概要》内容

  • 标签: 文字学 汉字 概要 法科学 资料丰富 文字体系
  • 简介:德里达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论文字》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对《论文字》一书,某些人认为这是一部纯哲学著作,是给哲学家读的。其实不然,西方的某些哲学家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为了走出“哲学危机”,纷纷把某门学科作为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德里达正是在此时涉足了语言领域。他从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语言”的一些传统概念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 标签: 文字学 德里达 学科 后现代主义哲学 哲学著作 代表人物
  • 简介:中国的语言由传统走向现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纪初,章太炎的出现代表了现代“语言”的诞生。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语言研究发展状况如何?下一步该走向何方?这是所有中国当代语言研究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嘉璐先生新著《语言文字及其应用研究》一书,在回顾和总结了中国语言的历史后,又全面描述了它的现状,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 标签: 语言学研究 语言文字学 中国语言学 许嘉璐 描述 章太炎
  • 简介:<正>任何学术,都是在破与立的反复进退中前进的,就整个学术界说是如此,就每一个人说也是如此。“解放思想”,谈何容易!无前人研究的基础以望继长增高,自属空言;受前人成就的束缚而求翻然改辙,实劳冥想。“昔之哺育我者,今乃桎梏我”,旬月躇踌之境界,人人冷暖自知,焕以驽骀,所感尤切。今以“文字的破与立”为题,其所谓破,乃破一己往日已溺于许氏“静观”之惰性之深;其所谓立,乃立—己今日善从时贤“动观”之正言之切。究之也无非是自述于文字之学习和研究的艰辛,以求助于师友同道,祈大方进而教之云

  • 标签: 形声字 古文字学 人民群众 破与立 形符 汉字
  • 简介:为继承、弘扬中华文化,在中学教好古文非常重要。但由于古文时隔久远,学习古文首先要解决的是消除语言的障碍,然后才谈得上鉴赏和领悟。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比较丰富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对有关字词的说明,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够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注解的说明上。

  • 标签: 语言文字学 古文教学 中学 知识 中华文化
  • 简介:喜瞻古树绽新花──读《中国传统语言文字》郭芹纳如何巩固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学科即所谓“小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众多学者密切关心并努力探索的一课题。徐超先生的新著《中国传统语言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作为一部为适应新形势、新现实而编写的传...

  • 标签: 传统语言文字学 中国传统 音韵学 古代文献 现代学 教学研究与改革
  • 简介: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2016古文字与音韵研究工作坊”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成蹊大学(东京)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共提交论文25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郑伟教授代表承办方主持了开幕式,郑张尚芳、冯蒸、黄人二、潘悟云四位教授先后作了主题报告。

  • 标签: 音韵学研究 古文字学 工作坊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日本现今流传的古典文学作品,很多是根据世代相传的古代写本整理出版的。将它们译成中文的时候,翻译者有必要对写本文字加以考察,熟悉文字流变,提升文字修养,减少文字识读差错率,并纠正前人的错误,使用规范的简化字,处理好日本“国字”的翻译问题。

  • 标签: 古典文学 翻译 写本 文字学
  • 简介:为了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提高研究生教育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推动培养单位之间相互承认学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地推动国内汉语言文字(历史语言)学科的发展,经湖南省学位办批准并受其资助和委托,湖南师范大学将承办2010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负责人为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汉语言文字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蒋冀骋教授。

  • 标签: 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生教育 2010年 暑期学校 湖南省 湖南师范大学
  • 简介:解构理论到底是如何生成的?至今学界仍争论不断。文章以现代西方四大哲学思潮(现象、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和批判理论)的冲突与融汇为思想史背景,紧密地追踪了德里达在这四大哲学思潮中穿梭往来的思想轨迹,最终揭示了解构理论的生成秘密。这一秘密即解构所遭遇的两次逆转——第一次逆转是在现象批判中所实现的从“纯粹逻辑的语法”到“纯粹语法的逻辑”的转换,第二次逆转是在介入批判理论的过程中经由批判理论的批判所导致和实现的解构理论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上述分析不仅在一般理论的意义上揭示了思想史所具有的交互去蔽、差异错置的发生机制,而且为回应、批判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终结论”的意识形态开辟了一种新的可能。

  • 标签: 现象学还原 文字学转向 批判理论 解构 生成
  • 简介:《左传·成公十年》有“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一句,杜预把“达”解释为“针”。后世大型训诂资料集未予收录,字典辞书不设这一义项。通过系统梳理达的古文字字形,参考达的直接引中义,证明达确实有“针”义,而且是它的本义。

  • 标签: 左传
  • 简介:根据台湾最近出版的《汉学研究通讯》报道,为寻求汉字的发展,推动时代潮流,避免文化断层,使汉字适应海峡两岸的思想沟通,继续积极有效地发挥传递中华文化,团结中国同胞的神圣功能,台湾于去年十二月十七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文字研究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文字会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所联合主办。除各界关心汉字的专家学者外,特别邀请中文电脑专家参加,代表近两百人。本届会议主题为:中国文字之未来,子题分为:中国文字与电脑;正体字与简体字;及其他有关汉字之问题。总计论文14

  • 标签: 中国文字 正体字 文字研究 汉学研究 国文系 海峡两岸
  • 简介:2013年9月21日至22日,中国文字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在长春吉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文字会主办,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大学文学院承办。中国文字会会长、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王奇处长、吉林大学林泛教授、安徽大学黄德宽教授、北京大学李家浩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涌泉教授分别作主题发言。

  • 标签: 中国文字学会 吉林大学 学术年会 浙江师范大学 安徽大学 古文字研究
  • 简介: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文中辨析了石钟山得名的来由,说明了一个道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虽然苏轼考察石钟山的得名,其结论未必正确,但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标签: 语言文字学家 求实精神 《石钟山记》 游记散文 科学态度 严谨求实
  • 简介:摘要六书,经典汉字形体分析理论,以“四体二用”之说解剖汉字的构造条例,历来被奉为圭臬。但“六书”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自出世便拥有无上权威,不容侵犯,而是它在发展过程中,以其自身庞大的严谨体系厘清误解、将真理愈辩愈明。本文试从六书“形声”说的异面提出一些可供厘清探讨的思路,以完备“六书”体系。

  • 标签:
  • 简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任何一种文字体系都有或多或少的、稳定的书写符号.书写符号是指文字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形体并且记录了语言要素的单位.为论述方便,本文把书写符号叫"字符".汉字体系中的字符是"字",表音文字体系中的字符是"字母".对"字"的解释是"文字",而对"文字"的解释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这个解释虽然比较笼统,可也表明了"字母"与"字"都是字符的关系.

  • 标签: 文字学理论 “字母” “字” 书写符号系统 汉语 表音文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