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中国写作理论经历了四个时期:世纪初:传统写作理论的集大成时期;20年代至40年代末:白话“文章作法”时期;50年代至70年代末:“写作知识”时期;80年代至2000年: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其理论高潮有两次: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初;一次出现在80年代后期。从逻辑角度看,20中国写作理论有古代形态、近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它是沿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轨迹演变、推进的

  • 标签: 传统写作理论 白话文章作法 写作知识 现代写作学 理论高潮 理论形态
  • 简介:本文论述了20中国画的特点,认为寻找传统的山水景观,保持传统的文化底蕴,追求内心的理想价值,是中国山水画家始终不变的一条主线.

  • 标签: 20世纪 山水画 创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认为20中国文献学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古典文献学、专科文献学、现代文献学、文献学科体系的构建、文献学的专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还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主要著作和观点,并对未来文献学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文献学 发展成就 古典文献学 专科文献学
  • 简介:    三 外国美术研究  中国学者对外国美术的研究,  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所出现的外国美术研究热潮是空前的,对外国美术介绍和研究的意义

  • 标签: 中国美术 美术研究
  • 简介:拟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美术理论研究以及对外国美术的介绍和研究等三个方面,中国美术研究受到西方艺术研究方法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美术研究中

  • 标签: 中国美术 美术研究
  • 简介:盐一直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一种专卖商品,是封建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与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以来海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国盐业史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对20以来中国盐业史研究作一回顾,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扩展新方向,提出新课题。温州盐业史研究是一处急需开发的处女地。

  • 标签: 中国 盐业史 专卖制 灶户 盐政 温州
  • 简介:从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本文分析了20不同版本历史、语文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文化,认为其存在以下有待完善的地方:在科学观方面,应该进一步强调科学问题、科学假设作为科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阐明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的思想;在科学价值观方面,应该充分阐明科学的负面价值与内在价值;在科学发展观方面,应当修正"科学成就史观"和"个人英雄史观",确立"问题史观",突出科学问题、科学论争与科学家共同体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家的形象表征方面,应该注意表现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更为重要的一些专业性品质.

  • 标签: 科学素养 科学文化 科学教育 教材
  • 简介:20中国散文伴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有了变化,从书写方式到表达内容,从此散文就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现代散文发展经历了一个世纪,其中有过几次繁荣时期,即"五四"新文学发展初期,60年代初期,新时期及90年代.回眸一个世纪现代散文发展之路,从社会学分析角度对其繁荣现象进行思考、评述,对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散文的发展应当有所裨益.

  • 标签: 20世纪 现代散文 发展 繁荣期
  • 简介:中国20散文思潮史在创意上追求如下特色:以散文思潮为经,文艺理论为纬,书写一部全新的中国20散文发展历史(囊括传统意义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散文史)。即用文艺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审视,展现和描述中国20散文思潮的流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0散文作家作品作出舍乎这一流变、趋势的文学史评价。

  • 标签: 散文思潮史 作家作品评价
  • 简介:重建中国哲学的问题,现在又有人提出中国有没有哲学的问题,但他提出新的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

  • 标签: 中国哲学 哲学回顾 回顾展望
  • 简介:<正>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子,通称"吕祖"。道教全真派奉其为北五祖之一,元代敕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也是民间喜爱的"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关于吕洞宾人物形象的原型,众说纷纭。其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文献中有多种记载。在正史中,仅有《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陈抟传》保存了与吕洞宾相关的片段记录。

  • 标签: 吕洞宾 孚佑帝君 道教全真派 纯阳子 陈抟 人物形象
  • 简介:20学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进行了观照.特别是80年代以后这种观照逐步走向了多元化.90年代,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研究国际化的时代也随之到来.这一研究趋向由于比较文学学者的加入而呈现出更加令人欣喜的局面.

  • 标签: 20世纪 《诗经》研究 国际化 比较文学 “三重证据”法
  • 简介:历史教育是中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课程设置、教材编纂、教法更新三个方面对近百年来中国中学的历史教育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中国中学历史教育的利弊得失。认为20中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根据创新教育的理念,采取兴利除弊、扬长避短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

  • 标签: 20世纪 中学历史 教材教法 利弊得失
  • 简介:20前期中国的美术教育,是洋务派作为“实用”的技术引进来的,经过辛亥革命民主思想的酝酿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波助澜,具有“美”的教育才推展开来。尽管对欧美、日本艺术教育的模仿构成了中国早期美术教育的特征,但在那种特定的历史的条件下各行其是办学的探索精神在今天看来不无启示。

  • 标签: 中国 20世纪前期 美术教育 美术学校 艺术教育 教育史
  • 简介:科学技术哲学于20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传播,经历了起伏发展过程。近20年间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主要特征是:科技哲学教育建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科技哲学教育内容从浅到深、从传统到前沿,形成了一个既相对稳定又开放发展的学科体系。

  • 标签: 20世纪 科技哲学 教育
  • 简介:乡村是20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0汉语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乡村小说便成为20汉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领域.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从作家的主体立场、审美视角、叙事策略,及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20乡村小说呈现出三种基本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是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判形成的启蒙传统;从废名、沈从文、孙犁到汪曾祺、贾平凹是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的诗化传统;从赵树理、柳青到高晓声、路遥是以农民立场、现实视角形成的"史诗"传统.这三种传统,在90年代出现的乡村小说中实现了全面整合与超越.由此获得了将中国乡村小说推向成熟的文学史意义.

  • 标签: 中国乡村小说 《白鹿原》 现代性 叙事策略 文学传统
  • 简介:20以来王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生平研究,集中在王贞年谱,以徐朔方与郑利华《王贞年谱》为目前最详实年谱;(二)文学研究,热点集中在王贞是否为《金瓶梅》的作者;(三)对王贞的文学思想、史学与书画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同时,20以来对王贞的研究还存在某些不足。

  • 标签: 王世贞 《金瓶梅》 研究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