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和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对68例各类动脉进行分析。结果68例痊愈52例,遗有神经系统损害者7例,死亡9例。结论按照动脉的自然病史和发展规律,对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强化,对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未破裂微小动脉(直径≤3mm)的临床转归。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动脉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复杂型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综合使用新型球囊、支架铺助栓塞技术、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探讨技术难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共应用支架53个,每个支架内分别填入弹簧圈1~13只,平均5.4只。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进行脑血管造影,动脉均获栓塞。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微失语症状,经扩张血管、扩容、活血化瘀治疗后好转。对本组45例患者(其余5例均为2011年后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45例患者均未复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复杂型动脉效果理想,且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动脉夹闭术后患者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38例动脉夹闭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培养结果,统计痰培养阳性率、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性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共留取111份痰标本,其中阳性结果77例,阳性率为69.37%。总共培养出细菌11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98株,占88.29%,革兰氏阳性菌12株,占10.81%,真菌1株,占0.9%。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达1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南湘潭411100)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和预防动肪破裂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附属医院1996年以来80例动脉病人的护理资料,以诱因作为本文分析的重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护理对策。结果:80例资料中致33例动脉再出血的诱因为情绪异常、高血压、有力排便和重体力劳动、过早搬动和下床活动。剧烈咳嗽。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控制血压、指导合理饮食、卧床休息和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预防动脉破列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再出血 危险因素 护理 探讨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夹打磨技术在动脉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在手术中采用夹打磨技术进行个体化夹重塑。手术后1周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估夹的位置和动脉的夹闭情况。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结果27例患者共有30个动脉;其中破裂动脉23个,未破裂动脉7个。大脑中动脉9个,前交通动脉11个,后交通动脉9个,大脑前动脉1个。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9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17例,经半球间锁孔入路1例。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均夹闭满意,无明显动脉残留。出院时恢复良好25例,轻度残疾2例。随访3~36个月,均无再出血和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夹打磨技术简单、有效,可弥补锁孔入路下手术自由度的限制,提高动脉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器械,手术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对较少,目前同领域的指南对于未破裂动脉患者ERAS系统性指导缺少。本指南依据ERAS在未破裂动脉患者中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由神经外科、麻醉科、营养科及护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合作,从入院前管理、术前管理、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几个方面制定未破裂动脉手术夹闭患者ERAS临床实践指南。以期通过推进ERAS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加快术后患者的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加速康复外科 多学科协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护理方法。方法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动脉行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104例患者中,2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再出血12例,肢体障碍8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2±2.4)d。结论通过术后合理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提升动脉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动脉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术中血管损伤引起术后缺血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能有效识别早期术中缺血,减少相关并发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电生理学组组织了全国神经电生理及脑血管病方面的专家,在回顾国内外已发布的指南共识和临床证据基础上,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形成了常用的IONM技术及参数设置、围手术期准备与结果解读、不同部位动脉术中电生理监测价值和特殊情况下电生理监测四个方面的共识。并根据GRADE证据等级标准,从上述四个方面给出了9条推荐意见,为临床动脉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接受脑动脉造影术的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39例。急诊筛查至诊疗过程结束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可以安全及时有效地救治破裂动脉患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破裂动脉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2例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老年破裂动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近期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62例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老年破裂动脉患者有50例近期预后良好,有12例预后不良。绝大多数预后不良患者年龄超过65岁、有高血压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Ⅴ级,预后良好例数与预后不良例数相关危险因素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破裂动脉患者年龄、是否有高血压以及术前Hunt-Hess分级均可影响患者预后。

  • 标签: 开颅夹闭术 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 近期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头皮拉钩在神经外科眶上外侧入路开颅前循环动脉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组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眶上外侧入路开颅前循环动脉夹闭术患者32例,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头皮拉钩组和改良头皮拉钩组,每组16例。比较两组之间术中调整拉钩次数、切口的长度、术后头皮缺血坏死情况、术后7 d切口愈合等级、术后神经外科术者对头皮拉钩的满意度评分及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评分。结果改良头皮拉钩组术中调整拉钩的次数显著小于传统头皮拉钩组[(10.1±2.2)次比(14.2±3.6)次,P<0.05],切口的长度也显著短于传统头皮拉钩组[(10.1±1.0) cm比(13.9±0.9) cm,P<0.05],术后神经外科术者对改良头皮拉钩的综合表现满意度也显著高于传统头皮拉钩组[(8.1±0.9)分比(6.0±0.9)分,P<0.05)]。改良头皮拉钩组的术后头皮缺血坏死率、术后7 d切口愈合等级与传统拉钩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改良头皮拉钩在同等充分暴露动脉眶上外侧入路术野的情况下,手术切口更小,改良头皮拉钩可以减少术中调整拉钩的次数,节省手术时间消耗,优于传统头皮拉钩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 改良头皮拉钩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弹簧圈结合支架辅助双导管技术治疗动脉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使用弹簧圈结合支架辅助双导管技术治疗56例动脉患者,术后做好生命体征观察、穿刺点护理、脑出血的观察、用药安全等方面的护理。结果5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3例,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0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死亡2例。结论护理人员在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能提高治疗成功率。

  • 标签: 动脉瘤 弹簧圈 支架 双导管技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本组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感染性动脉(IIA)患者,年龄(29.3±8.4)岁。6例共8个动脉,其中破裂动脉7个,手术治疗6个,包括血管内栓塞治疗4个,开颅手术夹闭2个。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1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梗塞,2例动脉手术治疗后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发病后3个月随访提示,预后良好(mRS≤2分)3例,重残1例,死亡2例。重残和死亡病例均为新发脑梗塞和术后再出血的患者。IIA是细菌性心内膜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动脉破裂并血肿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脑动脉破裂并血肿患者44例,均采用脑室引流术治疗,随机划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的GC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脑动脉破裂并血肿脑室引流术治疗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功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 脑室引流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