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采用 GTAW打底 +SMAW填充的焊接,在接焊试验中是进行合金低温碳钢复合管的对接,焊后再进行焊接接头的弯曲、宏观、拉伸等试验,并进行微观金相、化学成分等分析。其试验结果显示,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奥氏体组织具有单一性是焊缝显微组织,无有害的第三相存在;焊缝晶间平均腐蚀速率为 0.5257mm/年,表明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 标签: 镍基合金  低温碳钢复合管  手工电弧焊  晶间腐蚀
  • 简介:核反应堆一回路中合金异种钢焊接一直是核电设备建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研究了A508-3钢与Inconel690合金的异种钢焊接接头的工艺,分析了采用ET-105焊条在A508-3钢一侧预堆边工艺的可行性,对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进行了评定。

  • 标签: 核电 镍基合金 异种钢焊接 焊接工艺 金相组织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金属材料在各个行业与领域中的应用地位逐步提升,不断延长金属材料使的使用寿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国家的整体经济创建更具优势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化学反应角度而言,金属的腐蚀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如何有效的阻止金属腐蚀,是现阶段工业生产与发展中需要攻克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的研究主要从金属腐蚀及其腐蚀原理的角度进行,以690合金为例,详细的分析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特征以及过程,对金属腐蚀的三种形式,即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以及生物腐蚀进行分析、说明。并对其未来发展中,有效的金属防护机理进行了罗列,对其后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标签: 金属腐蚀 金属防护 690镍基合金 电镀法
  • 简介:摘要本实验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进行镀工艺研究,通对单配位剂和组合配位剂镀速进行比较,得到组合配位剂优于单配位剂。对不同组合配位剂组得到的镀速和镀层结合力,金相显微镜对镀层形貌分析,得到最佳配位剂组合。得到的化学镀的最优工艺配方硫酸35g/L,次磷酸钠10g/L,醋酸钠7g/L,配位剂组合为乳酸15ml/L,柠檬酸10g/L,施镀温度84℃,pH为4.0时,所得镀层结合力、硬度和耐蚀性等性能都更加优异。

  • 标签: 铝合金 化学镀镍 镀速 组合配位剂
  • 简介:本文系统研究了Ni82.5Cr7Si4.583Fe3成分的非晶态及晶态钎料在不同的钎焊规范下。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变化的特征及与钎缝组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的变化存在平台值现象。平台对应的两个特征钎焊间隙分别称为最小可用钎焊间隙(Wmin)和最大可用钎焊间隙(Wmax);从保证填缝质量及成形来看。Wmin不应小于0.01mm;从避免钎缝中出现脆性化合物相及获得较高接头强度考虑。钎焊间隙选择不应大于Wmax;在两个特征钎焊间隙内。钎焊间隙变化对接头强度影响不大;钎焊温度或钎焊保温时间增加时。最大可用钎焊间隙也增大。而最小可用钎焊间隙基本保持不变。

  • 标签: 钎料 接头强度 钎焊间隙
  • 简介:研究了一种新的、简便的、环保的铝及铝合金化学镀新工艺,探讨了前处理、光亮剂添加量对镀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及铝合金经过自制浸锌剂二次浸锌后,每升镀液中添加15mL光亮剂所获得的样品镀层均匀、结合力最佳。

  • 标签: 化学镀镍 铝及铝合金 光亮
  • 简介:利用磁力显微镜(MFM)观测了经电化学腐蚀法、机械抛光法、机械兼化学腐蚀法处理的Fe73.5Cu1Nb3S113.5B9合金薄带表面形貌和磁畴结构,为获得较真实可靠的表面结构信息,分析了样品表面粗糙度和磁结构,结果表明对于Fe纳米晶合金,�

  • 标签: 合金带 基纳米 处理方法
  • 简介:采用一种'化学炉'驱动的低温'燃烧'法分别在石英基底和ITO基底上制备出氧化薄膜,然后在空气气氛下225℃退火处理2h。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氧化薄膜进行表征。以低温法制备的氧化作为空穴注入层的太阳能电池器件显示出5.28mAcm-2的短路电流和1.56%的外量子效率。以低温燃烧法制备的氧化薄膜光电器件外量子效率是普通氧化薄膜器件的10倍。

  • 标签: 氧化镍薄膜 化学炉 尿素 燃烧法 光电器件
  • 简介: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WC-8(Fe/Co/Ni)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的铁钴配比对WC-8(Fe/Co/Ni)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Co:Ni=65:20:15时,合金获得了比普通YG8硬质合金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值分别达到14.68g·cm(-3)、90.6HRA和1835MPa。

  • 标签: 铁钴镍 配比 YG8硬质合金
  • 简介:通过制备4种不同锰比的TWIP合金铸铁,研究了锰比对Fe-Mn-Ni系TWIP合金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锰比从3∶2、2∶1、3∶1和4∶1逐渐增加,铸铁铸态组织中的碳化物含量增加。在1050℃保温10h后进行水淬,就能使碳化物分解,获得单相奥氏体基体组织。经过热处理后,锰比为3∶2的TWIP合金铸铁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885MPa,伸长率为29.7%。

  • 标签: 锰镍比 TWIP效应 组织 力学性能 铸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钢基体上堆焊铸造碳化钨增强焊层。研究了焊层的微观组织、物理性能,并与Hardox550合金的耐磨粒磨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铸造碳化钨增强等离子堆焊层中硬质相分布均匀,硬度高、耐磨粒磨损性能良好。采用铸造碳化钨增强等离子堆焊方式的表面强化技术,可应用于矿山、硬质合金粉末处理等行业易磨粒磨损工件的表面强化与修复。

  • 标签: 铸造碳化钨 等离子堆焊 磨粒磨损
  • 简介:金属粉型药芯焊丝是药芯焊丝的一种,其药芯中大部分是金属,矿物质极少。药芯焊丝是由金属皮包裹药粉组成,焊接时电流主要从金属表面通过,造成电流密度比焊条、实心焊丝都大,这会导致焊接速度的优势无可比拟。而金属粉型的药粉几乎由导电金属构成,熔渣生成很少,那它的熔敷效率优势也很明显。由于金属粉型药芯焊丝具有熔渣性药芯焊丝优点,又具有实心焊丝的优点,因此被誉为“替代实心焊丝的焊接材料”。

  • 标签: 药芯焊丝 金属型
  • 简介:应用热重一差热分析技术研究了水合醋酸和硫酸铵的固相脱水和固相分解反应,优化了制取试剂无水醋酸的实验条件,找出了复盐硫酸铵脱除硫酸铵、制备硫酸的温度条件。

  • 标签: 热重一差热分析 制备 无水醋酸镍 硫酸镍
  • 简介: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Co-40Cr合金及其离子注钇样品在1000℃空气中的恒温氧化动力学规律.用扫描电镜(SEM)对不同样品表面Cr2O3氧化膜的形貌进行了观测.用声发射(AE)方法对合金表面氧化膜在恒温生长阶段和空冷阶段的开裂与剥落进行了实时监测,根据相应的氧化膜开裂模型,对声发射信号在时域和数域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注钇降低了Co-40Cr合金的恒温氧化速率,并提高了合金表面Cr2O3氧化膜的抗开裂和抗剥落性能.离子注钇提高合金抗氧化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钇细化了合金表面Cr2O3氧化膜的晶粒,提高了氧化膜的高温塑性和蠕变能力,并且显著降低了Cr2O3/Co-40Cr界面缺陷的数量和大小.

  • 标签: 氧化 声发射 元素结合能 界面
  • 简介:摘要本文从测试原理、影响因素、测试结果三个方面着手,对钢铁表面镀层厚度测量的三种方法金相法、涡流法、X射线荧光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在满足测试条件的情况下,三种方法测量结果均可靠有效,应根据实际测试要求进行选择。

  • 标签: 镀镍层厚度 金相法 涡流法 X射线荧光法
  • 简介:研究了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行为,发现含有βNb粒子的合金不会发生R相变,而不含有βNb粒子的合金却能够发生R相变.分析表明,R相变的发生与否与合金中NiTi基体内部的应力场有关.应用修正的Eshelby方法计算了NiTiNb记忆合金的热失配应力场,结果表明在含有βNb粒子的合金中,NiTi基体应力场呈各向同性,在[111]B2方向没有优先拉应力存在,而热失配应力太小又不能诱发位错的形成,因此在含有βNb粒子的NiTiNb记忆合金中R相变难以发生.

  • 标签: Eshelby方法 基体应力 β-Nb粒子 R相变
  • 简介:分析了铌含量对Ti-XNb合金室温力性与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的增加,O含量呈递增趋势,并且O含量的增量呈递减趋势.随着Nb含量的增加,室温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室温塑性逐渐减小。

  • 标签: Ti-Nb基合金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镀碳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产生的颗粒特征,并与钴铬钼合金(CoCrMo)球头对比,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的优劣。方法根据球头种类不同,将髋关节摩擦磨损实验设置为3组:A、C组分别选用进口及国产的CoCrMo球头,B组选用镀碳纳米多层膜的钛合金球头(Ti6Al4V)。所有球头均与相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髋臼杯配伍。3组关节在髋关节模拟机运行五百万次后收集血清样本,消解稀释后依次通过5 μm、1.2 μm及0.4 μm的滤膜过滤。使用扫描电镜在滤膜上随机选取颗粒图像,确定颗粒元素种类及成分结构,计算颗粒的大小、形状、数量及体积等相关参数,比较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结果各组颗粒主要成分均为UHMWPE,且多为亚微米级(粒径<1 μm),B组亚微米级颗粒占比为49.4%,显著低于A组的75%及C组的60%(χ2=66.032、31.754,均P<0.017)。各组颗粒均以类圆形为主,形状相关参数纵横比(A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590,P=0.744)。B组颗粒数量在全部滤膜上均明显少于C组(t=9.960、8.019、5.790,均P<0.01),在0.4 μm滤膜上显著少于A组(t=7.810,P=0.000)。结论新型镀碳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国产球头,部分超过进口球头水平,对预防UHMWPE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摩擦磨损 颗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