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病因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9例腰椎滑脱患者的滑脱部位及腰椎退变的X线及CT表现。结论腰椎退变是导致腰椎假性滑脱的重要病因。

  • 标签: 腰椎 滑脱 影像学 病因
  • 简介:摘要腰椎滑脱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之一,通常分为假性滑脱和真性滑脱。真性滑脱即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该文就腰椎滑脱主要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腰椎滑脱 峡部裂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脊柱-矢状位曲线参数在腰椎滑脱患者手术中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39例低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纳入研究,入选者均行脊柱经单节段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测量手术前后的X线片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变化。结果脊柱矢状面参数中,腰椎前凸角、脊柱-骨盆角明显高于术前,C7矢状面平衡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矢状位参数中,骶骨倾斜角角明显高于术前,骨盆倾斜角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全脊柱-骨盆矢状位曲线参数,能准确反映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对腰椎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失衡状态改善情况,可作为评估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况及手术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合并与不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PLIF)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HBL),探讨RA患者术中HBL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合并RA的腰椎滑脱患者(RA组),同时期筛选73例未合并RA的患者(NRA组)。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信息、RA信息、手术情况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HBL作为主要结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RA组HBL的相关因素。结果RA组男9例,女41例,年龄(62±7)岁;NRA组男11例,女62例,年龄(64±9)岁。RA组病程为(14.4±11.2)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者最常见,两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率相当。两组在总失血量(TBL)、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3±315) ml比(630±365) ml、(454±373) ml比(414±375) ml和(653±376) ml比(675±400) ml,t=1.072、0.388、-0.189,均P>0.05],而HBL及HBL所占TBL比例在NRA组中更低(t=6.157、2.965,均P<0.05)。根据手术节段数进行分层分析,长节段(≥3节段)手术中NRA组中HBL和HBL所占TBL比例均优于RA组。次要结果对比Hct改变值在NRA组小于RA组(P=0.031),但两组Hb减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新发贫血以及贫血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血输注和手术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的Steinbrocker级别高、未服用DMARDS、Hb变化和输注异体血为HBL的独立相关因素(β=0.363、-0.272、0.210、1.204,均P<0.05)。结论RA组和NRA组在TBL、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而HBL以及HBL所占TBL比例在RA组高于NRA组;RA组的Steinbrocker分级高、未服用DMARDs、Hb改变较多。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腰椎滑脱症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护理。方法利用牵引治疗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1068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和护理。结果1068例经1~2个疗程治疗护理,腰腿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住院7~30天,平均15天左右治愈出院。结论早确诊,便于及早康复,确保健康的脊椎。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功能锻炼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BE-LIF)、椎管减压和内镜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应用BE-LIF+内镜下置钉治疗的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手术时间、置钉时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通过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均为女性患者,年龄(70.3±8.4)岁(56~84岁);随访12~16周。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腰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2.9±0.6)、(1.8±0.4)比(6.4±1.1)分,均P<0.05];患者腿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1.9±0.3)、(1.4±0.5)比(7.3±1.6)分,均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ODI较术前降低(24.0%±6.5%比55.7%±12.8%,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77±103)ml,术后引流量为(122±56)ml。手术时间为(207.8±32.7)min,术后下地时间为(2.3±0.5)d。置钉时透视次数为20~42次,每颗螺钉透视(6.9±1.5)次。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更改手术方式,无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损伤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均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内镜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具有很好的可行性,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较高。BE-LIF技术结合椎管减压对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早期效果确切。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 双通道内镜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采取手术治疗后引起的并发症状,为今后的治疗工作积累经验。方法随机性抽取2007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对205例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1个月~2年的回访调查,统计患者并发的状况与处理方式。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状包括术后坐骨神经痛、术后出血、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结论在手术前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手术中严格各方面的操作,可以显著改善手术治疗,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生率。术后对病人采取多方面的护理,可有效防止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的出现。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伸过屈位功能摄片在腰椎不稳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1例有腰腿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椎体间成角情况。结果经Dupuis法测量,29例患者在腰椎侧位片示椎体前后缘连线光滑,在腰椎过屈或过伸侧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3mm或角度位移>10°。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CT、MRI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失稳和功能改变,对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及治疗前后对于疗效的观察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腰椎不稳 过伸过屈位 X线检查 诊断
  • 简介:对61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牵引、定点测旋复位、针灸、按摩及理疗等治疗。结果61例中,治愈38例占62、30%.有效21例占34.43%,无效2例占3.27%,总有效率96.72%。综合治疗虽然没有使突出物明显改变,但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及体征消失,认为治疗改变了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住置,消除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或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和水肿,调整化学失衡,纠正关节紊乱,恢复腰椎力学结构。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根 综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 改变 治疗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术后护理体会,探讨腰椎后路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行腰椎后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采取术后健康护理的80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腰阳关、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相应病变椎体夹脊穴、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昆仑。结果治愈38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24%。结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有效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对1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保守治疗指征,进行保守治疗时,采取各种护理方法,包括心理、生活、卧床、腰椎牵引护理、针炙推拿护理、功能锻炼、中药热敷护理等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结果156例患者结果优86例,占55.1%;良32例,占20.5%;可28例,占17.9%;差10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能达到防止椎间盘突出复发的目的。

  • 标签: 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