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纤维是由多种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结局,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特征经常重叠,其病情进展、生存预后呈现异质性。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探寻和研究各种肺纤维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其在肺纤维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治疗评价、风险预测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结合文献综述了肺纤维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肺纤维化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网格计点法定量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网硬蛋白纤维强度(RFD),初步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观察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同仁医院血液科的32例初发MDS患者骨髓切片,经Gomori染色后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摄片,依据网型测微器原理建立计算机网格记点软件,对患者骨髓切片RFD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与人工半定量法统计骨髓纤维程度异同,Cox回归方法进一步研究RFD值与MDS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中位年龄69岁(32~91岁)。计算机计点法定量分析RFD与人工半定量法分析骨髓纤维程度呈正相关(r=0.497,P=0.004)。初发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组患者骨髓RFD较非MDS-EB组患者明显增高(9.55%±0.75%比1.71%±0.23%,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RFD值相比人工半定量分析骨髓纤维程度更具有预后评估价值,初发骨髓RFD值为MDS患者预后不良因素(RR=1.337,95%CI:1.085~1.648,P=0.006)。初发RFD>5.54%患者的总生存(OS)明显短于RFD≤5.54%的患者(P=0.001)。初发RFD>9.81% MDS-EB患者的OS明显短于RFD≤9.81%患者(P=0.003)。结论骨髓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是MDS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高危因素。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纤维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2和HDAC 4活性变化对小鼠肺纤维(PF)的影响。方法博来霉素单次气管给药诱导C57BL/6J雄性小鼠发生PF,建立PF模型。实验动物分3组:博来霉素组(B组,16只)予博来霉素A2生理盐水溶液2.5 μl/g、盐水组(C组,16只)给予生理盐水溶液2.5 μl/g体重和无手术组(N组,16只)。给药后7、14、21 d随机处死、取材。比色法检测肺组织细胞HDAC2、HDAC4活性。HE染色进行肺泡炎、Masson染色肺纤维评分。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二元变量相关进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体小鼠肺组织HDAC2活性,B组显著高于N组(2.00±0.40比1.00±0.23,P<0.05)、C组(2.00±0.40比1.48±0.33,P<0.05),给药后14、21 d B组均显著高于N组(2.40±0.28比1.00±0.23,P<0.01,2.23±0.41比1.00±0.23,P<0.01)、C组(2.40±0.28比1.39±0.23,P<0.05,2.23±0.41比1.35±0.42,P<0.05),B组与C组HDAC2活性变化趋势不同。整体小鼠肺组织HDAC4活性,B组与N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给药后14 d,B组、C组HDAC4活性均显著高于N组(1.18±0.36比1.00±0.12,P<0.01,1.09±0.33比1.00±0.12,P<0.01),B组与C组HDAC4活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相关性分析:小鼠肺组织HDAC2活性与肺泡炎(r=0.428,P<0.01)、肺纤维(r=0.508,P<0.01)病理评分均呈正相关。小鼠肺组织HDAC4活性与肺泡炎(r=0.355,P<0.05)、肺纤维(r=0.457,P<0.01)病理评分均呈正相关。二元线性回归:HDAC2活性对小鼠PF病变过程作用强于HDAC4活性。结论小鼠发生肺纤维时,HDAC2和4活性均显著升高,HDAC2活性升高迅速、持久,HDAC4活性波动显著、升高短暂,HDAC2活性变化对肺泡炎、纤维作用均强于HDAC4。

  • 标签: 肺纤维化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结缔组织疾病 C57BL/6J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结扎对大鼠胃食管反流及博莱霉素肺纤维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trl)组、十二指肠结扎(GER)组、博莱霉素(BLM)组和十二指肠结扎+博莱霉素(BLM+GER)组。于d0,GER组和BLM+GER组开腹后在幽门下方1.0 cm处将十二指肠结扎30%;Ctrl组和BLM组行假手术。于d14,BLM组和BLM+GER组经气管滴入BLM 5 mg/kg,Ctrl组和GER组滴入生理盐水。d28和d42处死动物,肺组织行HE、Masson和TUNEL染色,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BALF细胞因子和胃蛋白酶原含量,蛋白印迹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GER组肺组织轻度炎性细胞浸润。BLM组表现为明显的肺泡炎和纤维,而BLM+GER组肺泡炎和纤维较之更为严重。Ctrl组、GER组、BLM组和BLM+GER组d28平均每个200倍视野下肺组织凋亡细胞数分别为(5.6±3.0)、(6.4±5.3)、(15.4±5.3)、(18.4±9.1)(P=0.008)。d42时肺组织Masson蓝染区域比例(%)分别为(21.5±2.8)、(23.4±2.5)、(34.0±5.8)、(41.3±2.9) (P<0.05),HYP(μg/ml)分别为(0.77±0.01)、(1.26±0.01)、(2.02±0.01)、(2.39±0.01) (P<0.01),MDA(μmol/L)分别为(0.51±0.09)、(0.87±0.12)、(1.40±0.31)、(1.71±0.12) (F=23.448,P<0.01),Ctrl或GER组与BLM组或BLM+GER组相比,d42这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trl组相比,GER组d28 和d42时胃蛋白酶、pH、白细胞介素(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DA、HY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LM组相比,BLM+GER组d42时BALF的胃蛋白酶及pH值以及d28和d42时TGF-β1、HYP、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分子3(p-Smad3)、波形蛋白、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活化caspase-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LM与Ctrl组相比、BLM+GER组与GER组相比,d28和d42时胃蛋白酶和pH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扎十二指肠引起胃食管反流,活化肺部炎症和纤维信号,显著加重BLM肺损伤和纤维。同时,肺纤维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反流。

  • 标签: 肺纤维化 胃食管反流 十二指肠结扎 胃蛋白酶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缺血预处理(I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是否受到糖尿病心肌纤维的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正常大鼠和54只糖尿病大鼠各分成3组(n=18):(1)空白对照组(C组);(2)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照组(IRI组);(3)IPC组;(4)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C组);(5)糖尿病IRI对照组(DIRI组);(6)糖尿病IPC组(DIPC组)。再灌注结束时采集各组大鼠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Evan′s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采用Masson染色计算血管周围纤维指数(PVCA)和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稳定有效的长病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和正常组大鼠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相同处理组左心室心肌组织CVF和PVCA均显著升高(均P<0.05)。正常组大鼠组内比较,IRI组CK-MB、cTnI水平和IS分别为(12.3±1.1)ng/ml、(1.2±0.3)ng/ml、(52.3±8.1)%,IPC组分别为(6.6±0.8)ng/ml、(0.5±0.1)ng/ml、(25.1±4.7)%,明显降低(均P<0.05)。糖尿病组大鼠组内比较,DIRI组CK-MB、cTnI水平分别为(16.6±2.2)、(1.4±0.3)ng/ml,DIPC组分别为(11.5±0.9)、(1.1±0.1)ng/ml,明显降低(均P<0.05)。与IPC组相比,DIPC组cTnI、CK-MB浓度和IS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大鼠存在心肌纤维,这种心肌纤维减弱IPC对糖尿病MIRI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大鼠 糖尿病 心肌纤维化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 简介:摘要报道一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伴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表现为贫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蛋白尿、急性损伤,骨髓病理提示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MYD88L265P和CXCR4突变检测均阳性。肾脏病理光镜提示急性间质性肾炎,结合组织免疫组,最终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损害。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急性肾损伤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不同程度肺泡炎和肺纤维为病理特征的一大组异质性疾病,包括200多个病种,其诊断和治疗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对于ILD的临床分类、疾病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抗纤维药物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IPF)成功拓展到进展性纤维性ILD(PF-ILD)的治疗。新的国际临床指南将过敏性肺炎(HP)分为非纤维性HP和纤维性HP。根据疾病行为和致纤维表型对ILD进行临床分类,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肺间质异常(ILA)可能代表了不同类型ILD的亚临床阶段,对其长期随访有助于ILD的早期诊断。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或许是结缔组织病(CTD)的早期阶段或前驱状态,长期动态监测其向CTD的演变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进展性纤维化 临床分类 疾病行为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是脓毒症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脓毒症急性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脓毒症急性损伤的早期识别、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整理相关文献,从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恢复和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脓毒症AKI在临床与基础方面的认识,降低脓毒症AKI的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与治疗 恢复和随访
  • 简介:摘要基因或遗传背景与一些间质性肺疾病有关,基因及其异常表达产物决定了疾病的临床表型,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患者可有家族遗传史和特殊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表现、影像、病理、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其他间质性肺疾病有共同特征,也存在差异。在多学科综合诊疗的同时,需要兼顾患者家族成员的排查和随访。本文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和基因异常等特征,对基因遗传性间质性肺疾病进行分类和介绍。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基因 遗传
  • 简介:摘要分析了27例后腺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及病理学特点,发现后腺瘤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难以与恶性肿瘤鉴别,病理可明确诊断,部分可合并恶性成分。保留单位手术为首选手术方式,预后良好,但仍需定期随访。

  • 标签: 后肾腺瘤 诊断 影像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白色纤维性丘疹病病例。患者女,49岁,面部、颈部、手背部多发无症状黄白色丘疹6年。丘疹组织学表现为表皮过度角化,真皮上、中部胶原纤维增生,伴胶原变性,弹力纤维染色显示真皮上层小部分区域弹性纤维减少且有断裂。

  • 标签: 纤维性 丘疹 白色
  • 简介:摘要:碳元素在碳纤维中的含量已超出90%,其性质具备较高的强度和高模量材料。此纤维材料具备较强的使用性能。这种物体性能不同,用途自然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对于碳纤维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实际应用展开了分析,旨在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碳纤维 技术发展 实际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指南由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家组成的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系统介绍了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靶目标与具体方案、治疗低反应性以及特殊肾脏疾病患者贫血诊疗。本指南针对如何规范诊断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如何评估铁状态以及铁剂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非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方案,肾移植、儿童、老年与糖尿病患者的贫血治疗方案,如何规范应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6个主要临床问题,同时借鉴和参考了目前国内外肾性贫血相关临床指南。目的在于指导、规范性贫血的诊断以及ESAs、铁剂和HIF-PHI的合理应用,提高性贫血诊疗水平。

  • 标签: 贫血 肾疾病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22例巨大错构瘤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单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9±34)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9.8±2.5) min,术中出血量为(117±62) ml,术后住院时间为(9.0±1.5) 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尿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电话随访6~52个月,手术侧均无肿瘤复发。

  • 标签: 错构瘤 机器人 腹腔镜
  • 简介:摘要: 为研究剑麻纤维增强珊瑚混凝土搅拌工艺,对在不同搅拌工艺下的新拌和硬化后的珊瑚混凝土中纤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料前将成团较大的剑麻纤维撕开,按石子、砂、剑麻纤维的加料顺序加料,先干拌2 分钟,再加1/2水湿拌1 分钟,然后加入水泥及1/2水湿拌2分钟的搅拌工艺将有助于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布均匀,增强纤维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 标签: 剑麻纤维 珊瑚混凝土 搅拌工艺
  • 简介:   摘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混凝土作为工程建设的原材料在公路桥梁建设施工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直接决定着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然而,混凝土有着原材料自身固有的局限,其抗裂抗压性与日益复杂新颖的公路桥梁设计之间的不协调性日益凸显。为了弥补混凝土的局限性,相关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究寻找混凝土的替代材料,以适应更为复杂的公路桥梁建设需求。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出现,恰恰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混凝土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在新型公路桥梁施工中被广泛地应用,为新时代下的公路桥梁建设开辟了新的里程。 

  • 标签:    公路桥梁施工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在我国的路桥工程之中,对于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相较于普通的混凝土来说,其所具备的耐磨性、抗裂性要更为之高,有助于保障路桥工程的质量。

  • 标签: 路桥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之下,桥梁工程材料在逐步的更新与发展,性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能够更好地保证其满足桥梁工程的使用需要。水泥基复合材料属于新型的施工,钢纤维混凝土被大量地应用到实践中,其性能比较高,在材料内部加入钢纤维材料可以保证水泥施工的效果合格。钢纤维混凝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强度和刚度较高,抗压性也非常好,在应用阶段,钢纤维混凝土使用寿命较高,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具备较高的抗压性能,全面提升桥梁运行的综合性能。

  • 标签: 道路桥梁施工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路桥施工技术已经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在实际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人们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需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在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方面,现今我国也拥有了高性能的水平。该文就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 标签: 路桥施工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