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行TIPS手术,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7~67(48±11)岁。术后1、3、6个月,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氨及超声,每年行上腹部增强CT及分流道造影。结果19例患者(90.5%)成功行TIPS术,17例栓塞曲张静脉,2例无法超选栓塞,二期行胃镜下治疗,术后患者均出血停止。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5.0~44.0(33.7±5.4)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17.0~30.0(24.5±3.1)mmHg,门静脉压力梯度由16.0~32.0(23.5±4.6)mmHg降低至9.0~15.0(11.4±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24个月,19例成功接受TIPS患者2例出现二期性脑病,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食管静脉曲张所致。支架再狭窄率6例,其中3例行修正术,随访期末16/19的二期通畅率。结论对于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TIPS栓塞曲张静脉的同时降低门静脉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行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7~71(46±9)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3例、B级8例、C级0例,观察术中即刻血栓清除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栓复发率、再出血率、性脑病发生率及支架通畅率。结果患者均治疗成功,门静脉主干即刻血栓Ⅲ级清除率9/11,Ⅱ级清除率2/11;尿激酶用量30~60(40±5)万U,穿刺点轻微渗血3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复发1例,再出血1例,性脑病2例,支架一期通畅9例。结论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术后门静脉通畅率及内分流道通畅率高。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血栓切除术 AngioJet
  • 作者: 黎志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经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63 例体会           黎志军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641000)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通过内镜套扎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9 年1 月 ~2011 年3 月63 例通过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 63 例患者急性止血均顺利成功,术后近期再出血2 例(3.2%),远期出血4 例(6.3%)。结论 通过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方式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值得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静脉球3.正骨手法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瘘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数据均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研究数据,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在没有手术之前,其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瘘自然流量等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经过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的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瘘自然流量等均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在手术之前,6例患者有瘘杂音及震颤减弱情况,4例患者发生瘘杂及震颤消失。而在手术之后,10例患者的瘘处均能够听见明显杂音及明显震颤情况。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均应该使用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另外,在患者治疗后,经过9个月的随访可知,3例患者在手术后的3、5、7月均出现血管内瘘再狭窄,剩余患者随访至9个月后并没有发生瘘再狭窄情况。结论给予动静脉瘘狭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其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的狭窄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尿毒症患者节省相应的血管资源,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皮腔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瘘(AVF)成熟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成熟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基础信息、病变部位、穿刺入路、使用球囊个数与直径,并计算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结果AVF成熟不良患者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2.6±12.9)岁,其中20例治疗成功,1例发生血管破裂行AVF重建术,并发症率为4.8%(1/21)。患者住院天数为(1.05±0.71)d,费用为(11 487.7±4 401.4)元。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7±8.3)个月,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0%和55%,二期通畅率均为90%。结论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是促进AVF成熟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很高的技术成功率和良好的通畅率,可取得满意的促成熟效果。

  • 标签: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成熟不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引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在提高肝脏疾病诊断和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就我院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肝脏疾病行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穿刺患者均一次成功穿刺,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根据病理检查的结果,有34例患者的疾病好转,1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诊断明确。结论穿刺作为一种微创诊疗方法,为肝脏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肝穿刺 临床分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题饮食护理对药物所致静脉闭塞症患者的重要性。目的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方式配合治疗。方法通过监测患者的腹水消长情况配合饮食护理。结果患者没有出现低钠血症静脉闭塞症简称HVOD,是指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闭塞或狭窄,从而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症。临床出现肝脏肿大、疼痛、腹水等,某些生物毒素、化学药物等因素导致肝脏小静脉水肿、增厚继而狭窄、闭塞,同时伴有内门静脉相应的病变。本病报道最多的主要是摄入含有有毒生物碱-野百合碱的草药而引起,如天芥菜、土三七等,化学药物如尿烷、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等,也可由黄曲霉素、二甲基亚硝胺、放射治疗等所引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全跟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46例46足跟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8例28足,女18例18足;年龄19~60岁,平均(39±13)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2.2)d。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平均(6.3±1.8)分。所有患者患足无其他合并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距关节镜下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入路进行跟骨骨折的复位,并采用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检测患者足部疼痛的缓解情况及足部外观的满意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及Maryland评分系统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46例46足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9)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4±2.3)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跟距关节运动理想,未出现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表现,跟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为0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58±13)分提高到(96±9)分,Maryland评分(72±11)分提高到术后的(98±8)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t=15.958、12.496,均P<0.05)。结论跟骨关节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骨折复位精确,足部术后并发症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关节镜技术 跟距关节 螺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导致的急性重度损害特点及转归。方法观察我院2009年发生的1例以及1988年到2009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21例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导致急性重度损害病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基础疾病、使用胺碘酮指征、损害等特点,以及转归。

  • 标签: 胺碘酮 肝损害 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建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V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苏州科技城医院肾内科采用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首次建立AVF的患者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AVF超声评估数据、AVF成熟率和通畅率,并与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常规手术组患者进行比较。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术后通畅率的差异。结果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组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60±17)岁;常规手术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13)岁。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组患者术后即时通畅率100%(63/63),术后2、4、8周AVF成熟率分别为54.0%(34/63)、85.7%(54/63)、90.5%(57/63)。术后3、6、9个月和1年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0.0%(45/50)、85.0%(34/40)、82.9%(29/35)和81.0%(17/21),辅助通畅率均为100.0%。1年初始通畅率高于常规手术组患者(81.0%比63.5%,log-rank χ2=5.12,P=0.023)。超声结果提示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组患者术后AVF流出静脉均匀扩张,血管壁逐渐增厚,肱动脉血流量逐渐升高,头静脉和桡动脉均呈现螺旋层流。结论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处理技术用于建立AVF成熟快,通畅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