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戴钧衡创办桐乡书院的有关情况及其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戴钧衡创办桐乡书院的指导思想,指出了戴钧衡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全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他撰写的《桐乡书院四议》对书院教育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桐乡书院也因此成为晚清书院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

  • 标签: 清代 戴钧衡 桐乡书院教育 探析
  • 简介:【摘要】2010年7月13—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伴随书院教育逐步复苏,高等教育领域人文教育缺乏、学生事务僵化等若干缺失引入注目。借鉴中国传统书院教学重视人文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强调开放教学等长处,推动高校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有机融合,是21世纪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 标签: 书院教育 教育回归
  • 简介:思南的书院教育起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废改于清末民初。思南的书院教育产生发展有其难得的历史机遇,主要原因即在于思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和当时思南的区位优势。思南的书院教育对思南乃至贵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思南 书院教育 原因 作用
  • 简介:<正>1、书院的产生。从字义看,书院即是藏书的建筑场所。《玉海》中有“院者,取名于周垣也”。院同殿、观、阁、馆等一样,是指建筑物而言的。最初怕书籍散失而收藏一处。汉代时已经有东观、石空、兰台、仁寿阁等。隋代也有嘉则殿、观文殿。在这些机构里,不仅收藏书籍,也修补脱落的纸钞、布帛,添补竹简,修订文字错误。这称为校书。唐代玄宗开元五年,于乾元殿东廊下撰四部全书补充内库,第二年改为乾文殿,成为丽正修书院。七年于丽正殿置修书使。开元十三年因集仙殿改称集贤殿,逐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这样,“书院”一名在唐开元年问就出现了。可以说,这是“书院”名称产生之始。这种书院在管理上隶属于中书省。其中附属人员有学士(五品

  • 标签: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教育机构 应天府书院 集贤殿书院 十三年
  • 简介:讲学功能,作为书院的本质所在;而祭祀作为一种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基于对“考亭书院”、“鳌峰书院”、“叔圭精舍”这三所书院所奉祭主的考察,分析书院所奉祭主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征。

  • 标签: 闽北书院 祭祀 祭主
  • 简介:  4.书院祭祀的形式  书院祭祀是有一定形式的,  书院通过祭祀先师先贤这样的仪式,    二、书院祭祀的教育功能    1.道德教育功能  祭祀实际上是书院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 标签: 书院祭祀 功能初探 教育功能
  • 简介:为了将朱子学发扬光大,黄榦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难困苦的道路。他在福州书院、庙宇和民居的教学实践和对朱子学的执着传播,可谓前无古人,他因此成为福州历史上唯一入祀孔庙的理学家。他把朱子理学传播到福州,使福州成为后朱熹时代又一理学中心,并为清前期福州成为全省的书院文化教育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黄榦 朱子理学 书院教育
  • 简介:俞樾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也是清末最著名的书院教育家之一,其成就书院教育家的学术履历可概述为:仕途不顺,勤勉治学,开始执掌各大书院;掌教书院,醉心朴学,成就朴学大师地位;弘扬教育,门秀三千,热心书院制度建设。

  • 标签: 俞樾 朴学大师 书院 教育家
  • 简介:摘要理学在发展初期受到很大阻力和挑战,甚至多次遭到宋代统治者的打压,然而理学家们坚持不懈将理学与教育,尤其是书院教育联系起来,传播和交流理学思想,极大地推动了理学的发展、壮大。

  • 标签: 宋代 理学 书院教育
  • 简介:明清两季,云南书院在培养科考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云南文学的发展.云南书院秀丽的自然环境给予师生以美的滋养,启发他们的文学创作.书院丰富的书籍拓宽了诸生的视野,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博学多才的书院山长治学严谨,教徒有方,为云南文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书院科举文教育是其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教学总会涉及到文学的内容,而且,科举文的写作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学及史学功底,这间接培养了大量的文学人才.为鼓励生徒写作,云南各书院均有一定的奖惩措施,包括膏火奖励、刊刻作文等.经过明清两朝云南文士几代人的努力,云南文学取得了巨大发展,这与云南书院文学教育的影响息息相关.

  • 标签: 云南书院 文学 教育
  • 简介: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学规是指书院师生所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制定学规,是书院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也是书院管理的重要措施。探寻位居中原的河南书院学规的历史脉络,呈现日益成熟完备的历代河南书院学规之概貌,以挖掘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特色,为弘扬国学、传承书院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河南 书院学规 教育理念
  • 简介:这一学规延续了书院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书院教育应该通过完善生徒道德,书院教育强调生徒道德的完善和治国、平天下能力的统一

  • 标签: 书院人文 人文教育 实施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学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本为宋张载倡道之地,后省臣建议改为书院。合祀张载、许衡及其他乡贤,并聚徒讲学其间。朝廷赐以经籍,给之学田。张养浩为之作记。入明百余年,遗址为兵民所据,而坊名尚存。弘治九年(1496)提学副使杨一清卜地重建。

  • 标签: 书院 西安市 陕西省 张养浩 杨一清 张载
  • 简介:一场车祸后,一位现代女孩穿越到了刚丧父的古代女孩桃月儿身上。没想到刚继承了父亲的桃源书院,桃月儿就发现书院面临严峻的考验:唯一的夫子辞世,面临倒闭。桃月儿决定自任夫子,教授学生现代知识。为了招生,桃月儿想尽办法,通过桃菜大赛好不容易收到了学生陶升。而正在此刻,对面的一家新书院开张了,又一个挑战到来。

  • 标签: 桃源 书院 现代知识 女孩 学生 教授
  • 简介: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 标签: 象山 书院 陆九渊 求学者 理学家 学生
  • 简介:书院简史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形式之一,是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文化传播、普及文化和宣扬教化的基地。宽泛地说,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可视为书院的起源,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以说是书院的前身。

  • 标签: 书院 中国 传统教育 文化传播 学术研究 春秋时期